台灣民航企業關注航權分配
2014年1月6日
鍾 山
現行澳台航約於二○○五年到期之後,續約問題不斷延遲押後,雙方一直未就新航約達成協議,多年來以延約方式繼續台澳航線。最新消息顯示,澳門與台灣方面正就航約問題展開新一輪磋商。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主任盧長水透露,台澳航約問題目前協商非常順利,雙方已多次交流意見,待完成收尾工作後會簽署新航約,預料今年內會有好消息,帶來實際合作的新氣象。
近年來,隨著澳門知名度的增加和大型休閒設施的相繼落成,以澳門為目的地的台灣旅客越來越多。台灣作爲澳門國際機場的第二大客源市場,近兩年入境澳門的台灣旅客、在澳門過夜的台灣旅客人數持續增長,有73.7%的台灣旅客選擇入住五星級酒店。這說明澳門在台灣旅客心中已經逐漸轉型為旅遊地點,而非過境轉運站。目前,共有五家航空公司經營澳門至台灣航線,每週有超過一百二十六班次的航班從臺北、台中、高雄直飛澳門,航班相當密集。
自華信航空開通澳門至台中航線後,立榮、復興等台灣航企相繼加入戰團,二○一三年中,長榮航空旗下子公司立榮航空的澳門至台中航線首航,復興航空亦開通澳門至台中航線,同樣是每天一個來回航班,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爲了適應澳門到台灣觀光旅客的大幅度增長,台中清泉崗國際機場擴建的停機坪可讓大型客機使用,旅客容納量由每年一百二十萬提升至二百五十五萬,直逼臺北松山機場的運輸量。澳門至台中航綫的開通,讓台灣中部的居民更方便到達澳門和珠江口西岸,同時也方便了各地旅客到達中台灣旅遊,促進台灣中部的觀光旅遊事業發展。
在澳門這邊,澳門航空也獲得台灣的民航部門批准,使澳門航線成為繼台中至香港航線後,該航空站最熱門國際航線之一。有澳門民航業者表示,據一九九五年澳門與台灣簽署的《台澳通航協定》,批准的航線祇有澳門至桃園機場及高雄機場,台中本來暫不在此列。在海峽兩岸實現「三通」後,兩岸直航的航點不斷增加;澳門作為溝通兩岸的先行者,當然不能落後於大勢。隨著澳台兩地經貿文化交流深入開展,有必要重新檢討《台澳通航協定》,讓更多的台灣居民以澳門為旅遊目的地。
在台灣島內,民航業界近期十分關注航權的分配問題,尤其是「國際航權分配及包機審查綱要」的修訂。其實,很早以前已有業者呼籲台灣民航當局應修訂這份綱要,但應配合台灣當局發展東亞海空樞紐(亞太營運中心)與桃園航空城長期計劃,積極培植主力航空公司,才能投注及規劃密集班次,建構台灣航空業的優勢,進而推展經貿的進一步發展。
業界人士指出,航空業與經貿發展息息相關,航權容量如能分配予營運規模龐大、或具中轉旅客與物流至全球各地的實力之航空業者,可以提升各機場的流量,對旅客權益、社會經濟發展將產生重要之貢獻。他們呼籲當局充分有效運用民航有限資源,在不增加投資情形下,培植主力航空公司可順應當局的策略,發揮最大綜效,並鼓勵既有業者努力營運以維公平的經營環境。如果任意讓更多業者進入經營已久的航線,無疑是對既有營運業者多年來在該航線上的努力與貢獻給予重大打擊。
世界各地均有代表性的航空公司或基地航空公司,如新加坡的新航、香港的國泰航空、泰國的泰航等。業者表示,相對台灣航權分配分散予各家業者,無法與之相抗衡,大陸已將規劃整合三大航,與歐美大型航空公司競爭。反觀台灣有華航與長榮兩家較大型之航空業者,如當局現為扶植其他中、小型業者,而將有限的航權資源分散處理,原來較大型的業者因不受當局關注無法持續成長,反使島內航空公司無法與海外業者競爭。業者反映,現時全球除大陸與美國等擁有廣大國內民航市場外,並無任何國家內有三、四家大型航空業者之實例。
島內民航業者認爲,當局照顧中小型航空公司不遺餘力,包括在兩岸航權分配上,未依機隊規模大小考量,機隊大的公司無法依比例獲得較多班次;連暫停營業的公司,都能獲得航權保留。「綱要」修正也朝逐步鬆綁方向進行,復興航空即曾因此受惠,取得新加坡航線的營運權。另外,澳門航權分配時,當局考量台港航線及平衡發展原則,分配給長榮及復興,可見並無打壓中小型航企之意。業者指出,當局積極發展兩岸、國際區域航線一日生活圈之規劃,如果業者營運班次不足,將迫使旅客需選擇不同航空公司往返,徒增行程安排之不便與造成旅費之提升。為確保兩岸與國際航線機位供給量的極大化,以提供民眾更充分運能及服務規模,航權分配應以有相當機隊規模之航空公司為優先考量,以利提昇整體機位數,使旅客享有最多機位之選擇權利,將航權效益發揮極致。
新聞來源:民航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