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星經濟:顛覆傳統的通航發展新業態
2015年01月23日
基於互聯網的航空運輸業發展,正在形成新的業態。傳統運輸航空企業引入互聯網思維,致力於發展模式的創新。而作為民用航空"兩翼"之一的通用航空,總體發展狀況不盡如人意。當前,儘管面臨著空域等外部因素的嚴重制約,但投身於通用航空產業的探索者們,正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不斷豐富通用航空領域的創新實踐。
根據最新的觀察,在互聯網功用的推動和催化之下,通用航空發展探索正在與"微信圈"、"自媒體"、"自明星"、"圈子經濟"、"粉絲經濟"等概念進行對接與融合。相當數量的通航企業,利用互聯網展開了一系列的專案策劃和業務推廣活動,在業界形成了一股引人注目的新潮流。
對這一系列的新實踐,在我們原有的認知裏難以找到合理的解釋,需要一個新的概念來概括這一切,以揭示其內在邏輯,總結其運作規律,從而謀劃通用航空持續健康發展。我們試圖提出"航星經濟"的概念,以便描述通航發展新業態。
一、什麼是航星經濟?
航星經濟,是指民用航空領域,特別是通用航空領域,基於互聯網效應的價值創造體系。其顯著特徵是互聯網的每一終端,都是價值創造者。通過網路,進一步整合"圈子",圍繞需求與服務,最有效率地配置資源,並通過相關參與方的價值實現來維繫系統的活力。
其中:
航,表示民用航空領域,特別是通用航空領域;
星,表示市場主體,泛指航企、功能團隊或者個人,這是航星經濟的核心因素;
網,表示創新與服務的載體和平臺,這裏不僅僅是指技術意義上互聯網,而更主要是指跨界融合的思維方式和運營模式;
圈,是資源有效配置,是在動態優選基礎上的產品與服務提供,是圍繞星主體而構建的核心功能網路。
每個參與的主體,既是產品服務的提供者,又是產品服務的享用者,及其帶動各種生產要素在網圈的流動性,就是航星經濟。
二、航星經濟產生的背景
目前,制約中國通用航空發展的三大障礙是:空域無法有效使用、通用機場嚴重不足以及專業技術人員(飛行、機務和航務等)嚴重短缺。就通航產業規模和發展狀況而言,也可以概括為四點:第一,起步階段漫長;第二,整體發展緩慢;第三,產業縱深薄弱;第四,創新能力不足。
通用航空和運輸航空是民用航空的"一體兩翼",應該是"兩翼齊飛"。運輸航空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尤其到90年代,國家加大了民航機場建設和民航體制改革的力度,運輸航空迎來了比較健康、持續高速的發展期。
通用航空的春天遲遲沒有到來,除了產業大環境因素制約以外,通用航空產業自身的內在"短板",以往少有觸及,這方面的研究和審視略顯不足。我們認為,傳統的通航模式,地盤狹小,彼此割裂,導致"點-線-面"無法融合,規模效應無法體現,因而運作成本過高,商業模式局限於小眾化,掩蓋了真實需求,整體市場容量遲遲不能有效擴展。
我們預期,隨著"低空開放"和通航准入門檻降低,短時期內會有新一輪的市場活躍期,然而,如果通航產業自身的先天不足無法克服,這種市場的表面繁榮也不會永遠持續。只有通航產業自身發展模式的創新,才是長久之計。
一直以來,我國通航業界都以通航產業高度發達的美國通航模式作為參照系,認為美國通航的今天就是中國通航的明天,而且還是比較遙遠的明天。持有這種"追趕思維",其好處是有一定的目標方向,可以借鑒學習,甚至"山寨"套用,一定程度上省時省力。但這種思維導致的發展路徑選擇,最大問題就是脫離了我國通航的客觀環境、不同需求形態,最終會導致"別人玩得好的我們玩不轉"、"自己想玩的又找不到玩法"。
2011年,IATA提出未來影響航空公司業務的四項新技術,分別是:Mobile、Social、Cloud、Big Data,即移動技術、社會化技術、雲計算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目前航空業發展近況,初步揭示了或許大數據正在以另外的一種形式接近我們。
智能手機的普及帶來了移動互聯大眾化,當微信、QQ等免費社交工具試圖連結一切的時候,中國6.5億的微信用戶就是我們能夠直觀感受到的大數據。
根據互聯網"自明星"概念創始人秦剛的理念,6.5億的微信用戶其實是65億甚至更多細分市場用戶,針對每一個行業或者領域,一個人就是一個用戶;面對十個行業,一個人就代表十個用戶,以此類推。該理念,其實就是圈子經濟的理論依據,對於幾乎所有行業而言,圈子經濟主體有可能就是65億用戶,甚至更多。而我們更加重視其中的活躍主體,這就是我們試圖描述清晰的"航星"。
航星經濟的驅動力,來源於互聯網強大的生命力和想像力。互聯網逐漸碾碎了越來越多的壁壘、障礙和邊界,因此航星經濟,就是航空產業在互聯網時代尋求發展的必然選擇。面對電商的飛速發展、自媒體、自明星、圈子經濟、粉絲經濟、微商時代的來臨,"跨界打劫"可能成為通航領域的一種趨勢和潮流。
通航產業包含了很多細分行業,如製造、運輸、商務、旅遊、貿易、社交、維修、行銷等等,如果我們把每個子行業當作一個圈子,而在每個子行業中,又有無數個以"星"為核心的價值創新圈子,這種圈子的複製與繁殖能力,可能十分驚人。關鍵在於如何啟動。
在航星經濟系統中,互聯網超越了以往僅僅作為一種技術形態的定位,而是作為一種生態系統的存在進而融合整個航空界,航空企業僅僅是這個生態系統中的一個個相互關聯的個體而已。互聯網實現了這種空間上、時間上的跨越,實現了資訊流、技術流、資本流的高度統一。在航星經濟生態圈裏,基於航企、功能團隊、消費者彼此關係平等的星主體,始終是最活躍的因素,是所有價值的起點和歸宿點,是系統的靈魂。
三、航星經濟的三大特徵
目前,航星經濟儘管還處於始創雛形,但其基本特徵已經呈現。
第一個特徵:組織扁平化;
第二個特徵:邊界模糊化;
第三個特徵:運營圈子化。
通航產業的發展,將進一步驗證這些特徵。前面兩個特徵,其實也就是IT企業最為典型的特徵,加上通航"星"主體,通用航空生態圈就會更加豐富多彩。"星經濟"的基本特徵是跨界融合,圍繞這個星核心會形成大量的圈子經濟、粉絲經濟,會有大量的通航自媒體、自明星聯盟誕生,基於互聯網的航星生態圈就會趨於完善。
儘管通航產業的星主體,在實力上不可能與傳統的航空公司相提並論,哪怕現在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也是動輒數十個億的資本投入,但是,通航企業如果能夠實現產業跨界和機制創新,借助日趨成熟的互聯網及其各種技術的應用,進行產業融合,那麼,由此而形成的"航星經濟",就不再是單純的一個概念,而是具體可感的航空與互聯網融合的實踐產物,是傳統航空產業模式的升級版。
航星經濟生態圈的成長性,將會被越來越多的星主體所證實,勢必導致通航產業的重新定義或者構建。我們較為樂觀地預測,在未來如找准了星定位,就有可能在這個生態圈中佔據有利位置。
考察現階段運營比較有特色的通航企業,其構建、定位、策劃、推廣等一系列活動正體現了航星經濟的基本特徵。如金匯通航、愛飛客等企業,以及其他商務航空企業。它們通過自媒體、自明星的主體形象構建,結合體驗飛行、商務旅行、美食、娛樂、遊輪、高端酒店的跨界融合,聚集了一批忠實用戶,拓展了通航產業的延伸領域,使得圈子經濟、粉絲經濟的效應較好顯現。
四、中國通航產業發展路徑預測
所謂得網者得天下,而且先入優勢會導引他們通過網路生態圈進行某種聯盟和分割天下,令後來者更加難以超越。
中國通航產業發展將會有三個階段,目前還僅僅是播種期。可以從如下幾個維度來描述這三個階段:一是空域和航權開放的程度;二是通航公司數量、機隊規模、飛行小時等指標構成的行業規模;三是通過"網圈"來獲得的業務機會和市場銷售狀況。
我們暫時將這三個階段定義為:
第一個階段:"春秋戰國"階段;
第二個階段:"區域三國"階段;
第三個階段:"網聯同盟"階段。
每個階段的競爭層級越來越高,從最低級的野蠻生長的春秋戰國階段,到兵不刃血的網聯同盟階段,伴隨移動互聯、自媒體、自明星、圈子經濟、粉絲經濟、信任經濟的升級發展,最具個性化的通航產品,亦將以最時髦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實現其價值最大化。
簡言之,航星經濟的深化提升過程,必將是行業龍頭逐步形成的過程,也必將是群星閃耀、眾星拱月的過程。
新聞來源:民航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