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爾航空往事:如何從"夾縫"中崛起?

2014年11月18日

在競爭激烈的航空市場上,在"夾縫"中生存的航空公司,往往很難打破市場的桎梏,從"夾縫"中崛起。但實際上,在"夾縫"中生存並不代表陷入了絕境。只要敢於創新,這些航空公司就能找到並抓住適合自己發展的機遇。例如,現在作為海灣地區"三巨頭"之一的卡塔爾航空公司(Qatar Airways,簡稱"卡航"),人們往往只看到其光鮮的一面,卻不知道其也是從"夾縫"中發展起來的。

其實,如果我們在地圖上留意一下海灣地區就會發現,這樣一個狹小的區域竟容納了3家馳騁全球的大型航空公司。而且這3家大型航空公司都沒有龐大的國內市場作支撐,都是利用密集的國際航線網路,中轉輸送國際旅客。同時,他們似乎都是使用大型遠程飛機,走高端服務路線的。在這樣的特殊市場上,如果航空公司沒有自己的優勢,處境必然堪憂。

儘管卡塔爾航空有17年的發展歷史,但是其在航線網路和實力方面均弱於該地區其他兩家大型航空公司。阿聯酋航空較早地搶佔了市場先機,卡塔爾航空無法與之抗衡;而在爭搶市場方面,卡塔爾航空也落在了後來居上的阿提哈德航空後面。當然,形成這樣的局面,也有卡航自身的原因。例如,該公司在崛起的過程中,沒有對未來發展制定更長遠的規劃,基礎設施無法滿足發展的需要。而其他兩家航空公司則不同,為了擴大市場份額,他們不僅規劃長遠,還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較快地佔有了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資源。另外,卡航作為一家新興航空公司,國家給予的支持並不多。與其他兩家均為國企的航空公司相比,卡航在2013年前基本上是私人持股的民營企業,在實力和規模方面明顯落後。

很明顯,在這個本來就狹小的區域內,卡航既承受了來自有限市場的壓力,又處在了另外兩大競爭對手的"夾縫"中。或許,其他航空公司落到這樣的境地,只能感歎難有回天之力。然而,卡航並沒有因此而消沉,而是打破常規,積極尋求新的市場機會,以扭轉被動不利的局面。

首先,卡航在歐美航空市場低迷時期,打破了海灣地區大型航空公司不加入全球航空聯盟的常規,在2013年順利加入了寰宇一家。該公司認為,此舉具有里程碑意義。這讓具有良好品牌的卡航迅速進入了全球市場,並利用航空聯盟的平臺,擴大其航線網路的規模和吸引更多的客源。當然,對於卡航而言,這一舉動最重要的意義還在於增強了其在海灣地區乃至全球的競爭力。

其次,為增強實力,卡航於2013年通過主權基金收購了私人的股份,使之成為一家國有獨資航空公司。此外,卡航還投資170億美元,建造了具有最先進基礎設施的大型航空樞紐哈馬德國際機場。該機場今年5月已投入使用,其完全建成後的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5000萬人次。數據顯示,海灣地區2013年的國際客運量比2012年增長了12.1%,是全球國際客運量增長最快的地區。但是,現在海灣地區也和其他區域市場一樣,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空中擁堵現象,競爭態勢日趨白熱化。卡航首席執行官阿爾·貝克表示,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哈馬德國際機場的建成,對卡航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最後,在國際航線網路方面,卡航也制定了新的規劃。該公司不僅通過寰宇一家將航線擴展到歐洲、北美和亞太等主要市場,還積極開發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此外,為了與海灣地區另外兩家航空公司進行差異化競爭,卡航還取消了一些飛機上的頭等艙,著力打造臥鋪式"超級經濟艙",並在飛往倫敦的航線上推出全商務艙航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不難看出,正是有了這些大膽的創新,卡航才擺脫了"夾縫"的束縛,開創了一片新的天地。目前,該公司已經訂購了300多架大型飛機,以期迎接更大的發展。(本文發表於《中國民航報》,王疆民/文)

新聞來源:民航資源網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