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Zunum的電動飛機 攝影:Businessinsider
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航空旅行正處於巨變時代,隨著創新速度加快,航空公司和飛機製造商們也在奮力追趕創新的步伐。
一般而言,一款新飛機進入服務需要十多年的發展,而飛機設計的服務年限是隨後的幾十年,所以航空公司和飛機製造商對改變的反應先天就不太靈敏。通常乘客體驗每十到二十年徹底改變一次,目前我們正處於這種新一代的轉變中,於是複合材料飛機波音787和空客A350以及衛星互聯網和齒輪傳動渦扇發動機出現在人們眼前。
但航空業不僅只有這些寶,事實上,航空業發展和創新的速度正變得越來越快。當前,航空業正在進行許多可能帶來巨變的創新,而這些創新改變可能會在未來二十年內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現實。
電力驅動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活塞動力讓位給渦輪動力,而下一個新力量是電力。激動人心的是,電動飛機已經距離我們不遠了。
圖:空客的E-Fan電動飛機 攝影:Businessinsider
2014年,空客推出安裝了兩個電動馬達的純電力兩座E-Fan飛機原型;2015年,E-Fan飛機成為首架飛越英吉利海峽的雙引擎電動飛機。
無獨有偶,波音公司和捷藍航空在4月份投資了電動飛機製造公司Zunum。Zunum在本周宣稱計畫於2022年前將一款可搭載12名乘客的混合電力螺旋槳飛機推向市場。
超音速旅行
電動飛機讓飛行安靜、綠色,而超音速飛機讓你距離目的地更"近"。
圖:超音速飛機 攝影:Patent Yogi
2003年,協和號超音速飛機退役,此後超音速旅行成為歷史。不過,雖然目前航空業擁有相對廉價的燃油和更高的燃油效率,但空客和波音等飛機製造商仍希望在高速飛行上有所作為。
2015年,空客為一款速度為聲速4.5倍的超音速飛機申請了專利。2017年初,波音公司首席執行官鄧尼斯·穆倫伯格(Dennis Muilenburg)表示預期超音速商業航班將在未來10到20年內成為現實。雖然乘客可能需要為超音速飛行支付更高的票價,但從紐約飛到上海只要不到2小時,想想還是很值得的。
生物燃油
雖然現代噴氣發動機的結構和效率都遠超從前,但使用的燃料仍是煤油。不過,煤油可能在某一天被生物燃油所取代。雖然變革性沒有電動發動機那麼強,但使用生物燃油仍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正確方向。
圖:一些航空公司已經開始使用生物燃油 攝影:波音
美聯航、荷蘭航空和新加坡航空都已經在運營使用生物燃油的商業航班。
從迴圈利用的蔬菜油到植物乙醇,生物燃油的來源廣泛。維珍大西洋航空就正在和一家中國公司合作研發一種利用鋼廠廢氣製造的生物燃油。
不過,當前的低油價讓生物燃油對於商業航空公司來說很不划算。
自動飛行
從人類飛行第一天開始,飛行員就是飛行體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曾經設計用來協助飛行員的系統如今開始了取代飛行員的進程。
圖:自動駕駛很快將成為現實 攝影:Sergio Perez/路透社
目前,迪拜正在測試短程無人駕駛的"空中飛車"。許多大型公司也在這一方向上進行發展。比如,波音公司剛收購了專注於無人駕駛飛機設計的航空研究公司Aurora Flight Sciences。
對於航空公司來說,用科技取代飛行員能夠節省巨大的成本。根據UBS的報導,利用自動飛行技術可以為航空業節省高達300億美元的成本。
自動飛行究竟何時成為飛行的主流還有待觀察。畢竟,科技有時會出錯,所以我們可能還會需要至少一名飛行員監控或輔助系統運行。
生物識別技術
在過去10年裡,值機從列印紙張變成掃描二維碼。但有了生物識別技術,在不久的未來,我們只用人到就可以了。
圖:生物識別技術讓旅行更便捷 攝影:Businessinsider
捷藍航空在2017年宣佈正在完善面部識別技術,從而不再使用紙質或電子登機牌。乘客需要做的就是站在攝像頭前拍一張照片,照片與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資料庫的照片匹配即可登機。
與此同時,達美航空也在為自動行李托運系統實驗面部識別技術,而且還在為自動值機系統測試指紋識別技術。
網路連接和娛樂
在過去幾年裡,機上網路連接和娛樂得到了飛速發展。不久前,機上娛樂還只是看書或在大螢幕上看電影,而付費電話也是距離我們很近的歷史。
圖:技術娛樂系統越來越發達 攝影:Businessinsider
如今,安裝在座椅背上的成熟娛樂系統已經成為標配。基於衛星的互聯網連接也意味著許多機上大型系統終將被淘汰。再加上智慧設備的普遍應用,即時播放娛樂內容將成為下一個熱點。
美國航空、達美航空、西南航空和美聯航都開始以無線網路形式,提供機上娛樂服務。捷藍航空為乘客提供免費的高速互聯網聯接,而達美航空也為乘客提供免費的機上短信發送服務。(李曉燕/編譯)
新聞來源:民航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