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引領未來機場 數位革命機遇與挑戰並存

2017年8月30日

2.jpg

圖:新加坡樟宜機場T4航站樓內的機器人吸塵器

旅客的行李由機器人回收,旅客們在擁有室內花園的奢侈的等待區域休息,然後刷臉繼而快速通過安檢和海關——未來的機場可能就是這樣。

隨著技術的進步,規劃者希望上述想像最終成為現實,將旅客們在擁擠不堪的航站樓內排長隊的疲憊體驗轉化為一件相當愉悅的事情。

亞太地區在中轉體驗方面雖然領先全球,但同樣面對來自中東的激烈競爭,二者均在各大樞紐機場吸引越來越多的長途旅客中轉聯程。"這兩大區域的技術增長引領世界,二者競相角逐成為全球航空運輸的中心。"俄亥俄州立大學航空研究中心主任賽斯·楊(Seth Young)這樣告訴AFP。

"如果我從紐約飛往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羅爾,我會選擇在阿布達比還是迪拜中轉?或者還是在香港中轉呢?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技術變革也代表著各大機場運營了數十年之久的傳統模式將面臨極大的挑戰。有分析人士就曾警告,機場經營者或許將面對數以億計美元的收益損失。

特別是臉部識別系統正在業界引起極大關注。樟宜機場位於富裕之國新加坡,這一機場也躋身世界最佳機場行列。今年年底前,樟宜機場計畫在新航站樓推出這項生物識別技術。

旅客們將在一開始辦理登機手續及後續階段中掃臉,理論上可實現快速登機,並且無需其他人工輔助。澳大利亞上個月宣佈將花費2250萬美元,在全國範圍內的國際機場引進臉部識別技術。而與此同時,迪拜機場已經正在試驗這項技術。

機器人行李操作員

機器人正逐漸出現在全球樞紐機場,韓國首爾仁川機場就在其中,這裡的機器人負責打掃衛生以及搬運行李。新加坡樟宜機場也將"雇傭"機器人清潔工。值得一提的是,它們將身穿管家制服亮相在航站樓內。

自助值機、列印登機牌目前已經很普遍,很多人選擇在機場自助機甚至在家裡列印登機牌。也有些樞紐機場正在引進自助行李托運服務。旅客們可以自行列印,然後給自己的行李貼標籤,最後將行李放置在傳送帶上。目前可以使用自助行李托運系統的機場有澳洲各大樞紐機場、香港機場、倫敦希思羅機場以及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等。

3.jpg

圖:想像中的未來機場

機場也在試圖改變自身的形象——作為從A到B的中轉站,旅客們感到枯燥沉悶的機場也可以變得令人愉悅。

樟宜機場正在建設一項名為Jewel的航站樓綜合體——它高達十層,裡面全是商店和餐廳。中心建築是高達10米的室內瀑布,一幢室內花園環繞四周。

這一航站樓綜合體使得機場更像是一座購物商場,而非一座傳統的樞紐機場。其目的就是靠中轉旅客賺錢。

"樟宜機場通過零售業賺取非航收入。"恩達烏分析公司航空分析師Shukor Yusof這樣說。

當亞太和中東地區的樞紐機場遙遙領先之時,美國和歐洲的機場似乎落在了後面。

"歐美在航空業佔據主導地位長達75至100年之久。對於他們來說,想要在75年基礎上徹底改變基礎設施建設,可謂難上加難。"航空研究中心賽斯·楊這樣解釋。

他還說,這其實也是某種政治意願——新興經濟體把機場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提升自己國際地位的一種方式。

老去的樞紐機場

不過,一些歐美機場仍在這場遊戲中試圖取得上風。

紐約的老舊機場長期飽受過時、擁擠與骯髒的病垢。但是作為國際樞紐的甘迺迪機場,仍然希望通過一項百億美元的重建計畫,擺脫自身的不良形象。

史基浦機場的目標是在2019年前成為世界頂級的數位化機場。目前該機場已經在測試手提行李掃描器,允許旅客在行李箱中攜帶液體和筆記型電腦。生物識別技術也是史基浦機場的研發重點。

儘管新技術研發呈現一派如火如荼的景象,仍有專業人士表示出擔憂——疾速發展的創新技術可能會威脅到人們形成已久的商業模式。

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的一項報告預示,由於受到技術創新的影響,機場來自零售與停車方面的營收將下降20億至40億美元。

自助值機程式將給零售店的收入帶來威脅,因為旅客會減少在機場內部遊蕩的"緩衝"時間——這意味著用於購物的時間將會減少。而諸如打車軟體等App的發展,將會縮減機場停車收入。

但形勢不會改變得如此之快,畢竟很多機場在引進新技術方面存在許多困難,從變革阻力到融資可靠性等,來自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的運輸專家Xavier Aymonod這樣說,他同時也是這份報告的作者。

"對於機場來說,這場數字革命實際上也是一場挑戰。"他這樣告訴AFP。

新聞來源:民航資源網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