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滿意的機場,到底什麼樣?

2017年3月6日

2.jpg

一位英國作家說,機場——是一個人人都想逃離的"不存在"空間。沒人的目的地是機場,有選擇的話大多數都不願逗留。然而它又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無數次的地點,是一個城市不那麼精確的微縮模型,是每分鐘都在上演悲歡離合的迷你劇場,是旅途中的最後一站,也可能是重逢的第一個瞬間。

作為一個四分之一時間都在旅途上奔波的人,也可能是被新加坡樟宜慣壞了,我對機場的要求,非常非常的高。無論是作為服務業,還是作為重要的公共設施,我覺得機場有義務做到最好。現實就是,這不是100年前的航空業了,如今乘客們的選擇太多,許多大城市有兩或三個機場可選,且不說還要面臨高鐵的壓力。如何在這種競爭中脫穎而出?如何提供高效,安全,還要有人情味的體驗?如何給乘客一份驚喜?今天就帶大家轉轉希思羅機場的5號航站樓,以此舉例,我們來看看一座讓人滿意的機場,到底是什麼樣子。

01:門到門時間

這個門到門,指的是從你進入機場大廳的那個門,到飛機的出發門之間,到底要多久。其他一切服務可算錦上添花,但這個指標,是最實際的效率問題。

之前有一位元英國記者,計算了他在希思羅T5的門到門時間。他花了25分鐘,說實際上只需20分鐘,因為他自己有點迷茫,所以路上耽誤了5分鐘。我覺得這5分鐘是要算進去的,因為對於大多數乘客,找到各個關卡和登機位元,都是需要時間辨別方向的。即使這樣算來,25分鐘也算非常有效率了。

我們來順一遍,一進機場首先需要找到辦理登機手續的櫃檯。現在很多機場和航空公司偏愛使用自動值機的機器,往往效率很高不用排隊。但是這種機器旁邊,必須有足夠的工作人員來協助。對中國乘客來說,很多時候面臨檢查簽證的問題,這就是一個考驗。之後通海關,過安檢。海關的人員是否充足?隊伍有多長?安檢是統一執行還是在登機口執行?這裡有太多學問。

3.jpg

我認為,這個門到門時間控制在40分鐘內,可算高效,一個小時左右都可以接受。但超過這個時間,就太耽誤事兒了,像16年底我在巴黎的戴高樂機場,僅出發方面的海關,竟然要排隊近兩個小時,簡直可笑。有多少乘客會提前那麼久去機場,從今後對戴高樂我是敬而遠之。還是那句話, 現在做為乘客有太多選擇,我們有權力要求一個服務性設施,做到最好。

02:購物體驗

購物是一個機場最能讓旅客興奮的點了,也是很多人最後為家人朋友準備禮物的地點。有的時候甚至會因為機場太好逛,偷偷希望飛機遲到一會兒。

作為女性乘客,我對機場購物區的希望,就是化妝品護膚品櫃檯,越大越全越好。機場簡直是發現新品牌,買特別套裝的最佳地點!不用擔心太多了我們逛不完?拿走我的錢包好嗎?然鵝,歐美的機場在這方面表現真的太讓人失望。明明從專櫃牌到小眾有機牌,那麼多好產品,就是不放在機場賣。每次看到機場狹小的護膚品區,昏黃的燈光,真的特別掃興。

4.jpg

我記得11年有一次,我從新加坡飛紐約,在希思羅T5轉機,當時機場裡還有一部分在裝修,再加上我對歐美的機場,講真不抱任何期望。結果發現有一大片化妝品專櫃。而且不是機場那種很多牌子擁擠在一起的,是真的像大型百貨公司那種,一大片明亮的區域。我當時就默默對自己說:倫敦準備好迎接奧運了!逛的那個興奮啊,飯都沒顧得上吃,3小時轉機時間一晃而過。

除了化妝品外,機場商店普遍可以分為三大類,電子產品,奢飾品,紀念品店,有些機場還有很棒的食品店。對於這些商店,沒人會指望你和百貨公司一樣貨品齊全,但是有一點是必要的——能體現當地特色。這樣遊客逛起來才會津津有味。

還是拿希思羅打比方,在倫敦的機場看到高大全的Burberry,是預期以內吧;但是他們還有大型的Jo Malone商店,如今儼然是大眾產品,但依然是很有代表性;精緻食品店裡有Fortnum & Mason,販售英國的著名茶點;有最先鋒的英國電器——Dyson的系列產品;還有哈利波特專賣店,從魔杖到圍巾,夠英倫吧?

做為乘客,如今我們已經把機場當作消費場所來衡量,想要看到的是一個用心呈現的購物環境,每一家商店存在的要有道理,也有驚喜,如此才能花錢花的心甘情願。

03:能忘了吃嗎?

我不算特別愛吃會吃的老饕,即便如此也總是想抓緊時間,在上飛機之前飽餐一頓。飛機行駛的高空,人鼻子裡的感測器會失去靈敏,所以會覺得事物都索然無味。如果你面臨的是6個小時以上的長途飛行,那麼美餐一頓幾乎成了必須。

每個航站樓都應該提供儘量多的餐廳,在距離上可以分開一點,方便靠近登機門就餐。也應該區分開咖啡簡食和精緻正餐,讓旅客根據自己所剩的時間,儘量吃好。別用清一色的沙拉冷麵包對付我行嗎?

比方說除去星巴克,costa這種機場標配咖啡店,希思羅T5還有本土的連鎖簡食店Pret A Manger,他家在美國也很流行,食物做得很快但很好吃,私心推薦雞蛋三明治配一碗熱湯。以及EAT. 菜式更偏亞洲口味。

如果有時間坐下來好好吃一頓,那麼機場的選項就一定要夠精彩。大家談論最多的,是米其林大廚Gordon Ramsey在機場開設的小廚房,很適當的命名為Plane Food——飛機食物。前面說過,我是對吃特別不講究的一個人,什麼米其林幾星的我在紐約基本都沒吃過,就唯一一次朋友請客去吃了Gordon Ramsey 的Maze,確實很棒。所以如果你有機會去5號航站樓,挺值得嘗試的。

5.jpg

這家飯店還推出了一個便攜保鮮袋,裡面是可以帶上飛機的三道菜。白人心細起來也是蠻可愛的。

2009年,希思羅機場嘗試了in house writer的創新型合作。他們先後邀請了兩位作家,給他們在機場史無前例的通行權力,並保證不控制創作自由。其中的一位,是頗有名氣的Alain de Botton,當時希思羅機場的管理方向他保證,連機場的蟑螂他都可以寫進書裡。結果就是一本名叫"機場一周"的薄薄小冊子。

2010年,在美國上學第一年的榛果,在12街附近的一家舊書店,撿起了這本小冊子。所以在我從未踏上英國一步的時候,我的心中已經有了希思羅5號航站樓的大致景象。書中並無什麼對機場本身的誇耀,更多的是對現代旅行方式的反思,和對機場生活的深入描寫。即使如此,希思羅在我心中,成為了一個浪漫的地方,陌生卻充滿熟悉的故事。

一座機場,邀請作家們來寫作,這樣的行為有什麼意義嗎?似乎直接上的盈利意義很小。這世界上有我們愛用的品牌,有我們摯愛的品牌。兩者的區別是什麼?大概是前者讓你滿意,但後者超乎你的預期。

機場其實是一個很難讓人愛上的地方,它提供的服務非常標準化,又受太多外界因素影響。但翻一下希思羅的公眾微信記錄,能看到一篇篇特別實用的資訊。抵達時如何填寫入境卡,過海關的每一個步驟,如何最有效的抵達和離開機場。你能感受到,是一個從乘客的角度想問題的人,在為你盡力的安排好一切,而不是很多公號冠冕堂皇的滿篇廢話。

儘管作為旅行者,我的要求非常苛刻,但我更願意在看到一座精心運轉的機場時,毫不吝嗇的為這其中的努力鼓掌。(榛果小姐)

新聞來源:搜狐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