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民航市場合作發展建議 

2018年07月08日

20180708-01.jpg

大灣區擁十個機場,為全球機場群分佈密度較高的地區之一。圖為廣州白雲機場T2航站樓。(中新社)

20180708-02.jpg

一七年大灣區機場群旅客輸送量分析

大灣區民航市場合作發展建議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廣東省的九個市,廣州、深圳、東莞、珠海等,加上香港、澳門在內,與世界上著名的幾個大灣區都可比肩。合作目標是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攜手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港澳特區要深化與內地省市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並在“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全球經濟發展佈局中,發揮自身所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通過大灣區的建設,藉由規劃區內商業航空服務、通用航空和機場服務類別之民航產業發展,提升三地互聯互通與易達性,開發新的旅遊產品,以吸引更多區內及協力廠商訪客在大灣區內流動,有利於參與國際市場的貨物及包括民航、旅遊等服務貿易競爭,有利於吸引國際資金和人才落戶。

國際民航組織(ICAO)提出民航活動可劃分為:一、商業航空服務;二、通用航空;三、機場服務;四、空中導航服務;五、民航製造;六、航空培訓;七、維護與檢修;八、監管職能;九、其他相關活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四方於一七年七月一日在香港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提出各方合作宗旨為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完善創新合作機制,建立互利共贏合作關係,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區內十機場密度較高

合作目標是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攜手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當中澳門特區要推進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據國家民航局統計資料,一七年,我國境內民用航空(頒證)機場共229個(不含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下同),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機場228個、定期航班通航城市224個。當中,在粵港澳大灣區當中位於廣東省的機場有8個,加上位於港、澳特區的兩個機場,區內合共10個機場,為全球機場群分佈密度較高的地區之一。

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管理其中5個機場,分別是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揭陽潮汕機場、湛江機場、惠州平潭機場和梅縣長崗岌機場。珠海金灣機場與香港國際機場均為香港機場管理局成員。此外,區內還有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佛山沙堤機場及澳門國際機場。

一七年大灣區10個機場合共處理旅客輸送量達2.09億人次,前三位分別是香港國際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和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珠海金灣機場已超越澳門國際機場升上第四(參看附表)。

十九大報告提出“香港、澳門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訂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建產業鏈組集團公司

合作發展策略建議:

一、大灣區綜合運輸港口公共品(Public Goods)供應協調制度建設:經貿活動全球化下的跨界(境)人流及物流,由出發地至目的地多使用超過一種運輸方式,建議設立大灣區海、陸、空口岸與運輸政策措施協調合作制度,以增加粵港澳大灣區區內跨界及協力廠商入境人流與物流效率,提升大灣區整體競爭力。

二、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民航產業鏈:充分利用港、澳特區與大灣區內地各城市,按各自相對優勢,以及市場機制,合作參與建設或完善民航產業鏈上有關商業民航服務、通用航空、機場服務、空中導航服務、民航製造、航空培訓、維護與檢修、監管職能等各環節。

三、探索共組粵港澳大灣區機場集團公司:大灣區內十個機場密集分佈,為避開過度競爭與資源浪費,建議區內各機場業權人探索經協力廠商客觀評估機場資產入股方式組成粵港澳大灣區機場集團公司,按照大灣區總體效益,對區內各機場進行規劃與分工運營。

四、大灣區機場群+航空公司共建航線網絡:建議大灣區機場群可與航空公司協調航線,鼓勵互相簽訂代碼共用,提供聯航服務,制訂在大灣區內任一機場進入及任一機場離開的優惠套票。

共建陸海空綜合聯運

五、大灣區共建陸海空綜合聯運體系:如以上建議內容描述,現今跨界(境)人流及物流由出發地到目的地途經多個交通運輸網站與樞紐和多使用一種以上的運輸方式,建議推動大灣區內陸、海、空交通運輸服務及基建設施各持份者合作建立區內跨界綜合聯運體系,提升人流及物流在大灣區內流動效率。

六、大灣區共同推進通關便利化及促進旅客跨界流動措施:一地兩檢或兩地一檢,放寬第三地旅客入境大灣區內地城市群簽證,大灣區機場群在區內異地設置城市候機室提供登機與行李直掛等措施,將有助區內居民與第三地旅客進入大灣區內流動。

七、大灣區旅遊資源與產品開發規劃:開發大灣區內低空資源,開發低空(跨界)旅遊產品,藉旅遊產品多樣化,開拓多元客源市場。

八、大灣區民航及旅遊服務貿易市場聯合行銷行動計劃:大灣區內民航及旅遊產業各持份者合作善用資源,共同制定民航及旅遊市場行銷規劃,聯合對外開拓國際民航及旅遊服務出口市場。

澳門民航政策研究學會  唐繼宗


新聞來源: 澳門日報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