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航空的現在和未來
2015年08月17日
近10年,全球低成本航空的市場份額從2003年12.2%快速提升至2014年26%。其中,歐洲低成本航空的市場份額超過40%,超越北美市場成為份額最高的區域。亞太地區低成本航空的市場持續保持快速增長,10年間市場份額從3.4%增長至25.7%,亞航、捷星等龍頭企業逐漸顯現。放眼中國,低成本航空市場份額低於10%,滲透率與歐美市場存在較大的差距,在中國民航業大眾化趨勢明顯、政府支持發展低成本航空的形勢下,中國低成本航空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從行業發展階段來看,美國低成本市場已經進入整合後的平穩期,低成本航空的市場結構和份額均比較穩定。歐洲市場正處於整合期,不斷有低成本航空公司成立,也有公司破產或被收購,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數量將越來越少,市場越來越集中。亞太地區與其經濟發展階段相對應,低成本航空正處於高速增長期,近20年低成本公司增加了38家,僅退出9家,亞太地區的低成本市場競爭將愈發激烈。中國低成本航空可謂剛處於起步階段,九元航空、西部航空等低成本公司逐漸增加,但目前為止僅有春秋航空的經營比較成功。
隨著低成本航空的發展,傳統航空與低成本航空在相互借鑒中逐漸實現混合經營。一方面,低成本航空從最初的服務簡化、降低成本、追求票價優勢,到充分利用創新優勢推陳出新,發展各種增值服務,並不斷細化客源細分,從單一經濟艙調整為兼有超級經濟艙或商務艙,以擴大目標市場。而傳統航空公司也在通過減少非必須服務以降低成本,並將其調整為可選擇的付費服務,如美國大部分傳統航空已經不提供或僅提供少量的免費行李額,這既能降低成本和票價以應對低成本航空的衝擊,也為發展逾重行李等增值服務業務提供了較大的空間。2014年,全球航空公司中增值服務收入排名靠前的均是美國航空、達美航空、漢莎航空等傳統服務公司。
傳統航空公司為了應對低成本航空,也紛紛成立自己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將區域內短距離航線交給低成本子公司運營,通過提供分拆式服務、在短程航線提供更廉價的機票來維持市場份額,母公司則主要負責國際樞紐長航線,達到區別定位、相互支撐的戰略目的。英國航空、漢莎航空等傳統航空都成立了個自己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航空經濟諮詢公司麥克馬倫認為,"在低成本航空發展初期,市場空間較大時採取簡單的低價策略就能獲得市場的增長迅速,但隨著市場增長空間逐漸減小,低成本航空也開始採取更複雜的戰略以爭奪傳統航空公司的客源。"隨著客運量增長速度進一步放慢,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行銷策略也將變得越來越多樣化。
如何應對低成本航空,對亞太地區的傳統航空公司而言,或許將成為較長一段時間都應認真思考的問題。(羅俊勤)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