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上雲霄的第一站——暢想未來機場出發大廳

2014年09月10日

 機場出發大廳猶如候機樓一道玄關,同樣也是旅客們通往目的地的一扇大門,是旅途開始的地方,也是雲端體驗的前哨。無論是值機櫃臺前辦理值機的長隊,還是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客流,都是我們在如今候機大廳內司空見慣的景象,然而這一光景很快就會被日新月異的科技所取代。

 流程更新換代沖擊傳統流程

   旅客翹首以盼在移動設備以及自助服務櫃臺上輕松辦理各種手續。現在約65%-70%的旅行者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上的應用程序來辦理值機、更改座位、確認航班狀態。旅客的根本訴求是不用費時排隊等候,便能快速高效地辦理各項手續,並且盡可能地減少與他人的互動接觸。旅客行為的變化以及新科技的融入,將為人們的乘機體驗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國際航空電訊集團(SITA)2012年的旅客自助服務調研結果顯示,有三分之二旅客通過自助服務亭以及網上值機等渠道辦理值機流程。這一數據證實了航空公司早先的設想,那便是旅客實際上不願意也不必在出發大廳內辦理值機手續。不少航空公司和機場為了提高運營效率,積極投入、鼎力支持普及這些應用程序,它們認為自己的運營成本會隨之降低,客戶對服務的需求水平也會相應減少。雖然說現在承運人和機場還不能與時俱進,跟上科技更新換代的步伐 。然而一旦技術實現同步,無疑將成為機場候機大廳功能設計轉型的催化劑,從根本上顛覆人們以往對候機樓的刻板印象,奠定描繪出候機樓未來發展方向。

  根據各方反饋,除了值機手續,旅客還希望在抵達機場前以同樣快捷的途徑提前辦理好登機牌和行李托運,做到手持登機牌進入候機大廳,輕裝上陣直奔安檢和登機口。滿足上述需求的最佳方案是在旅客前往候機樓沿路必經之處,如賓館、汽車租賃點、火車站、地面停車場、地下車庫、候機樓沿線街邊配備安裝相關設施。然而如何盡快辦理行李托運成為挑戰,有兩種解決方案,但都會對機場出發大廳傳統的設計和用途產生巨大沖擊。

  第一種方案是在停車場或者值機亭周邊的街道上設立行李統一放置處。 但前提是要保證這些地點能夠與托運行李檢查系統,以及承運人和安全機關直接聯網,構建起暢通應急渠道。最好還能有工作人員負責驗證行李牌和身份信息是否匹配,以便在必要時追蹤到相關旅客。

  第二種方案是讓旅客在出發大廳內自行為需要托運的行李貼牌。一些美國機場已經開始實地操作,整個流程分兩個步驟:首先由旅客自行將需要托運的行李貼牌後帶至集中放置區域,然後再由航空公司工作人員確認托運物件與旅客身份以及航班信息匹配一致後,再傳輸至相應航班上。

  而若想徹底省去出發大廳裏行李托運這一環節,最好是能在機場外設立自助托運行李貼牌地點。這樣機場就不用再特意騰出大片場地辦理相關手續,而旅客也能拿著事先打好的登機牌,直奔安檢點和登機口。

 釋放可用空間拉動非航收益

   現在的機場出發大廳格局緊湊,售票櫃臺和辦理登機牌以及輸送行李的值機櫃臺挨個呈線狀排列,迂回蜿蜒的等候隊伍也頗為常見,而這些都占去大量的空間。如果用自助值機亭和自助行李標記貼牌島來替代現有運作模式,能有效疏導客流,減少大排長龍的現象。同時,隨著各種櫃臺和排隊人群的消失,機場還能釋放出更多潛在空間來做創收方面的規劃安排:比如利用好開放空間,承接更多場地租賃,或將其改建成辦公場所、會議中心,甚至是食品百貨店。

  這些創意設計構思將使候機樓脫胎換骨。那些曾幾何時流行的高墻、深院、大氣磅礴的天花板設計以及綿延緊湊排列的各種櫃臺都將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類似大商場遊戲廳的那種占地小、效率高的布局設計。顧客步入其中後即可分流,直接尋找空閑的機器辦理手續,不必再費時勞神地排隊等候。現場還配備工作人員巡視並隨時待命,在必要時提供幫助。

  盡管敞亮寬闊的出發大廳或許會為整個旅途體驗增光添彩,但如今科技當道,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加之現代社會做什麽都在和時間賽跑,旅客們會更青睞精簡高效的辦理手續。因此出發大廳可能會因勢利導,逐漸衍生出街邊廣場。旅客們可以在那裏和親朋好友道別,向迎賓人員咨詢完所有心中的疑惑後,再步入候機樓。然而,構思設計廣場的初衷,絕非簡單的迎賓場所。它除了提高業務辦理效率,還能借助店鋪出租和收取停車費來提升盈利水平。

  機場管理團隊深知在籌劃舉辦各種活動和業務時,不能局限於機場本身,應當把目光放遠,把附近的社區納入統籌考量才是明智之舉。以夏令音樂會為例,舉辦這樣的活動一方面會吸引不少周邊社區居民前往機場觀看,另一方面也能鼓勵旅客早些抵達,邊享用美食邊觀看表演,拉動餐飲消費。而廣場就成為實現這一設想的理想平臺。廣場內值機站和托運行李統一放置點等服務設施一應俱全,開放的休憩桌椅、表演舞臺、寵物區、租賃店鋪、甚至是食物小車更是應有盡有。

  要讓廣場高效運轉,必須將進入候機樓後停靠在街邊的車輛,第一時間分流引導進地面停車場或是車庫。 還有值得註意的是隨著廣場建立後必然增加安全負擔。在候機樓和停車區域之間設立這種公共區域,需要無時無刻不斷密切關註停靠的可疑車輛,防止其對候機樓帶來近距離危害,杜絕任何安全隱患。

  此外,為了方便旅客辨識方向,通常會在出發大廳入口布置展示有地域特色的標誌,或是色彩鮮明的主題元素布景來作為出入指引。這既有實用意義,又能起到點綴廣場的作用,是營造歡樂愉快的假日環境氛圍所不可或缺的一環。 

安檢流程化繁為簡增加旅客便捷度

   乘客達到登機口前還需進行安全檢查,作為整個流程的壓軸,旅客所感受到的輕松快樂的登機體驗不能因此而破壞殆盡,功虧一簣。 悉數之前的步驟,旅客提前在家辦理完值機手續,在諸如停車庫這樣的指定區域為行李貼牌,自助完成托運;隨後在廣場裏一邊享受音樂會,一邊饕餮美食。可謂自助一條龍,乘客樂悠悠。想在這個歷來給人制造緊張感的環節上,維系之前的輕松融洽氛圍,唯有使用具備風險排查功能的步入式安檢通道。通道采用智能掃描、風險管控措施,不僅能減少排隊等候時間,同時能避免貼身搜查這種帶有侵犯性的肢體接觸。

  整個操作過程分兩步,猶如一道雙保險。首先,根據政府提供的個人背景調查資料,旅客們在到達機場前,提前接受風險篩查。預檢將旅客評估為三個等級,分別是已知、普通、待進一步檢查。到達機場後,這些已接受過事先篩選的旅客將再次接受安檢掃描,而他們的風險評估狀態會清晰地在系統中顯示,方便安檢人員分流引導旅客選擇相應的安檢通道。當旅客們步入安檢通道內,X射線和空氣采樣技術等先進的掃描技術同時進行安全掃描,共同發揮作用,再次排查隱患,做到萬無一失。

  安檢走廊無疑會成為通往出發大廳的一條捷徑。整個流程僅須短短10秒,旅客無須脫鞋寬衣,攜帶的液體物品也不用開箱檢查,手提電腦更可放在公文包內接受檢查。一旦查出旅客攜帶違禁走私物品或其他可疑物,警鈴立刻大作,安檢通道自動關閉,直到機場安檢人員前來放行才會重新打開。這套安檢流程不僅精簡了過去的AIT、X射線掃描,也省去了脫去外套鞋子後的貼身搜查,重新穿上衣物、重新打包開箱檢查個人物品等一道道繁瑣的安檢步驟,從而大大縮短了排隊時間,削弱了由此給旅客帶來的壓力。

  不難發現,人們對機場的傳統理解和既定認知正在新興技術的沖擊下逐漸消融。曾經宏大敞亮的出發大廳將會覆蓋更多自助值機島和值機亭,過去縱橫交錯的櫃臺將縮減到極致。曾經讓旅客們壓力山大的安檢點也會讓旅客猶如在公園中愜意漫步。安全預檢機制的引入,為機場騰出更多空間開展場地租賃以及其他創新業務。從出發大廳延伸出來的外圍廣場,讓機場不僅僅是旅程的起點和終點,也吸引周邊社區中的潛在消費者前來,為提升機場盈利能力推波助瀾。無論科技如何進步,安全、舒適和便捷將是永恒不變的主題,也是人們對未來機場的期許。 

延伸 

從“城市機場”到“機場城市” 

  新興技術不斷改變生活,科技對於世界各地機場未來發展都將產生變革。以前在科幻小說中出現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通過生物嵌入式電子設備了解航班信息,通過觸摸全息圖創建一個身臨其境的免稅購物體驗,使用面部識別軟件加快登機程序等,這些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許多國外航空公司已經開始實行並鼓勵旅客使用手機登機牌,從訂票到值機、安檢、登機的全程無紙化登機,這無疑要比傳統的機票登機更為環保和便捷。 此外,國外航空業者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安檢概念——電子門,希望通過設立虹膜識別系統來取代海關工作人員檢查護照辨認旅客身份的方法,從而縮短出入境程序的時間,減少單靠目視旅客外貌來做身份確認方式的出錯率。目前這個新系統已在三個機場上試行。通過應用先進的技術,機場不僅能夠滿足客戶復雜且不斷變化的需求,而且還能確保其盡可能地開展可以實現成本效益的業務。也許在不遠的未來,“航空大都市”的理念將不再是紙上談兵。

  這一概念最早是由任教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肯那福萊格爾商學院的教授約翰·卡薩達提出。他曾出版了一部著作,書名為《航空大都市: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書中提到,機場正逐漸成為新型城市的後盾。傳統意義上來講,機場一般修建在城市的郊區,旨在為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城市提供服務。從市中心到達機場一般需要很長時間,而且費用昂貴。機場為它們所在的城市提供服務,但實際上並不屬於城市的一部分,政府一般選擇在城市外部的寬闊空地或是人口稀少地區修建新機場。但其實這樣對於市民並不方便,出入機場應該越容易越好。

  城市早就在那裏了,而且城市需要機場。然而近年來,在一些地方這種模式正在悄然轉變:“城市機場”正在演變成“機場城市”。城市開始圍繞著機場發展,這其中不僅包括賓館和餐廳,更重要的是一些專註運輸或依賴運輸的企業也在迅速崛起。以阿姆斯特丹的澤伊達斯地區為例,該地位於市中心以南,與史基浦國際機場非常鄰近。再比如位於約翰內斯堡東部的艾古萊尼,該地緊鄰非洲最繁忙的機場奧利弗·雷金納德·坦博國際機場,而且該地還擁有連接約翰內斯堡和比勒陀利亞的高速公路。此外還有松島國際商務區,該商務區位於一個通過填海造地形成的人工島嶼上,與仁川國際機場僅隔一座大橋;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可以在三個半小時的飛行時間之內到達該地。從空間角度來看,這些地區與傳統城市非常相似,但是它們都是以機場為中心,而傳統城市則有自己的市中心。

  此外,航空大都市也可以實現有機發展,在機場的帶動下強勁發展。一方面,為特定目的而建設的航空大都市也有自己的問題:在經濟衰退時期,全球貿易會走向疲軟;屆時為方便全球貿易而建設的航空大都市很容易受到打擊。另一方面,機場促進了經濟增長和周邊的發展,但是機場周圍土地的價值卻經常被低估,而且並未得到合理利用。世間是個輪回無休止的圓,圓心比比皆是。機場作為同心圓的圓心,吸引越來越多的商業在機場以及交通走廊周圍集聚,隨著其輻射範圍越大,同心圓輻射的範圍也越大。航空大都市既是城市化的新模式,也是爭取財富的最新武器。

  世界高效快速以及網絡化的發展正在改變著行業競爭的規則,以及商業企業選址的規則。這些規則隨著數字化、全球化、航空和以時間為基礎競爭的發展而不斷發生著變化。在速度經濟時代,機場已經成為全球生產和商業活動的重要結點,也是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引擎,它不斷地吸引著眾多的與航空業相關的行業聚集到其周圍,因此這種新型城市成為現實指日可待。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報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