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界冀便利通關促進空運發展

2017年01月09日

 

即將全面竣工並通車的港珠澳大橋,將有力地促進三地經濟、人員往來,包括推動物流業健康發展。不久前,澳門民航學會、船務物流協會、航運業商會、物流貨運聯合商會、空運暨物流業協會、國際速遞業協會、航空快遞貨運協會、跨境汽車貨運從業員協會等八個物流團體,實地考察了進入完工階段的港珠澳大橋,了解大橋進程及配套設施。統籌活動的議員表示,大橋是機遇亦是挑戰,政府現階段需更多與業界溝通,了解需求且及時反映,避免具體政策落地時澳門被邊緣化。

活動統籌人士表示,港珠澳大橋被業界視為新發展機遇,但近年關於港珠澳大橋車輛通行的政策信息缺乏。據了解,香港貨車可到澳門人工島,但澳門貨車不能進香港人工島,澳門角色被動。期望藉業界表達需求,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聆聽聲音,主動與業界探討通關模式、兩地對等互通模式,制訂便利政策,予業界健康發展。此外,澳門地方細小,多是發揮平台作用,政府可引導業界向珠海西區洪灣處發展物流,讓澳門能借外地優勢推動行業發展,促澳經濟多元。大橋為各行業界帶來「走出去」的商機,但要掌握更多主動權,完善政策配套,營造好的營商環境。

澳門空運暨物流業協會理事長陳智良表示,大橋今年竣工,惟政策方面未有消息,期望政府能就大橋政策方面提供更多信息,讓業界及早規劃日後發展。空運上,香港、深圳機場優勢均較澳門明顯,珠三角貨物不能透過人工島進澳,貨物就有機會全經香港進出;大橋在珠澳貨運路上應要打通,更要廿四小時通關,現時珠三角貨物進澳不能如深圳、香港般廿四小時進出,全天候通關才能拉近與深圳、香港差距,同時帶動民生用品、航空貨物進出口及轉口,利業界發展,降低物流成本。

貨物通關問題一直是澳門物流業發展的瓶頸,業界曾多次呼籲有關部門延長通關時間,最好是二十四小時通關。繼拱北海関、跨工區口岸和橫琴口岸相繼演出了通關時間之後,澳門海關去年十月一日起亦推行內地自由貿易協定中轉貨物便利計畫,進一步便利經澳門中轉至內地的貨物運輸,以及享受內地關稅優惠。澳門海關同時擴大簽發《中轉確認書》範圍,由《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擴展至所有內地已實施的優惠貿易協定。隨著澳門海關簽發中轉確認書範圍不斷擴大,經澳門中轉到內地貨物肯定進一步增加,包括航空貨運在内的澳門物流企業將迎來新的機遇。新政策不限數量,有利於澳門從東南亞國家輸入更多新產品打入內地市場。簡化政策流程有助貿易業務,尤其亞洲經濟不算很發達國家的散貨,可利用此政策進入內地,有助配置貨量,引進更多款式貨品進入內地。業内人士認爲,政策優惠結合港珠澳大橋落成等機遇,倘機場積極開展對外網路,則能拓濶市場空間,貿易商可利用政策把澳門作為集貨站、庫存點,當珠三角地區需要供貨時可以發送入內地,縮短時間及距離。

通關時間延長可使航空公司減少飛機在國外機場的停場時間,提升飛機的利用率。機場口岸客運查驗時間延長,不僅意味著機場和航空公司可以更靈活地安排航班時刻,同時在爭取國外機場航班時刻時擁有了更多的選擇的可能。拱北口岸人流爲全國之最,但内地分流到澳門國際機場的旅客未能同步增長。這除了本澳航班選擇不及鄰近機場多,也有口岸配套不足問題。如珠三角居民到橫琴口岸的交通接駁、過關後到澳門機場的交通配套等都不完善,旅客往來不方便。面對鄰近機場的競爭,澳門國際機場必須得到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才有機會把更多内地旅客吸引至澳門。

民航界人士認爲,澳門和珠海兩地在口岸通關、機場合作方面,不但未能滿足兩地發展的需要,離《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要求,以及中央給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也有大量應予改進的空間。香港與深圳機場成功合作的雙贏經驗,是值得澳珠兩地參考的。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2017年1月9日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