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市場趨向多元、深度 新型產品發展空間大

2025年11月19日

東南亞傳統熱門旅遊地近十年逐漸讓位於新興目的地,遊客偏好也從簡單的景點打卡轉向更為注重産品性價比和文化內涵。這一區域性轉變為中國業者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

根據亞太旅遊協會(PATA)最新發布的旅遊聚焦報告(Tourism in Focus),2025年東南亞旅遊市場呈現出區域再分配趨勢。泰國、新加坡等傳統熱門目的地因旅遊成本上升和遊客承載壓力而增長放緩;越南、柬埔寨、緬甸等新興市場則憑借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優勢、獨特的文化魅力以及持續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顯著增長。越南沿海城市通過打造集文化體驗、生態旅遊與度假休閑於一體的復合型産品,成功吸引了大量國際遊客。馬來西亞則通過開發新型度假區和完善會展設施,不斷拓展多元化客源市場。這些變化反映出全球遊客對過度商業化旅遊景區的疲勞,以及對原真性體驗和高性價比旅遊産品的追求。

在旅遊消費行為方面,東南亞地區呈現出從個人獨自旅遊向家庭集體出遊的明顯轉變。這一變化促使旅遊服務提供商必須調整産品結構,增加適合多人出行的住宿選擇、團體活動安排和便捷服務設施。與此同時,遊客的流動範圍也從核心城市向二、三線城市及鄉村地區擴散;能夠提供更寧靜、更地道體驗的非傳統旅遊區域,正受到越來越多遊客青睐。

政策支持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改善為這一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多國實施的簽證便利化措施、航空網絡的擴展特別是低成本航空的發展,使得新興旅遊目的地的可及性大大提高。在吸取過度旅遊的教訓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區域共識,各地在開發新的旅遊資源時都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文化傳統傳承。

東南亞旅遊市場變化為中國業者帶來多重機遇

對於中國旅遊業者而言,東南亞旅遊市場的變化帶來了多重發展機遇。業內專家指出,新興目的地的崛起為中國旅遊企業提供了新的市場拓展空間。相較於格局相對固化的傳統熱門地區,越南、柬埔寨等快速增長的市場為中國業者開發新型旅遊服務産品創造了更多機會。中國旅遊業可以憑借自身的資金優勢和市場經驗,在這些地區搶佔發展先機。

旅遊消費行為的轉變也為中國旅行社的産品創新指明了方向。東南亞地區家庭遊、結伴遊比例的上升,要求旅遊産品從傳統的觀光路線向體驗式、社交化方向轉型。中國旅遊業者可以針對這一趨勢,開發更多適合小團體、多代家庭的定制旅遊産品,滿足遊客對共享體驗和文化深度的需求。

目的地多元化趨勢有助於中國業者優化資源配置。過去過度依賴泰國等少數目的地的業務模式存在較大市場風險,而新興目的地的興起使中國旅行社能夠通過産品組合多元化來分散經營風險,增強抵禦市場波動的能力。

此外,東南亞旅遊市場的數字化轉型為中國在線旅遊平台帶來了合作機會。中國企業在數據分析、數字營銷方面積累的經驗可以與當地旅遊資源有效結合,通過技術輸出、平台合作等方式參與區域旅遊價值鏈的重構。

從客源市場角度看,中國遊客對個性化、深度化旅遊體驗的追求,正契合東南亞旅遊市場的轉型方向。中國業者可以通過産品創新和服務升級來滿足市場需求,開拓新的發展空間。

長遠來看,東南亞旅遊市場的升級與中國遊客日益成熟的個性化、深度化出遊需求相輔相成。中國旅遊業者精準把握新興目的地開發、消費需求變化和技術應用創新等關鍵要素,將可更好地滿足市場細分需求,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鍾韻/ 採訪報道)

 

新聞來源 :TTG China

本文轉載自TTG China,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