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航空業直面挑戰 聚焦供應鏈與可持續轉型

2025年11月18日

在全球貿易緊張、供應鏈短缺和人力資源不足的多重挑戰之下,亞太航空業正聚焦供應鏈韌性、勞動力適應力及可持續航空燃料的應用,以促進航空業安全、綠色和穩健發展。

亞太航空協會(AAPA)2025年11月14日至15日在泰國曼谷召開年度主席大會。大會圍繞「加強供應鏈和人力韌性,推動可持續未來」主題,匯聚亞太地區航空業領導者,共同審視行業表現、交流洞見、探討影響未來發展的關鍵問題,謀劃合作創新之道以推動行業持續穩健發展。

疫情過後,供應鏈瓶頸成為亞太航空業復甦的最大障礙。飛機制造和交付滯緩,使2025年全球飛機交付預計出現超過5200架的缺口,嚴重制約了航空公司擴充運力的計劃。維修與保養環節也同樣受到零部件短缺和技術人才不足的影響,延長了維護周期,降低了運營效率。亞太航空協會總幹事Subhas Menon指出,供應鏈問題不僅使運營成本大幅上升,還迫使部分航空公司繼續使用燃油效率低的老舊機型,從而增加行業碳排放,對實現可持續發展構成巨大挑戰。對此,亞太航空業呼籲各國政府出台激勵政策,扶持區域維修和制造能力的提升,同時推動循環經濟理念,促進航空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提升供應鏈的整體韌性和可持續性。

除了供應鏈挑戰之外,勞動力體系同樣面臨嚴峻考驗。航空業對技術和專業人才有極高要求,但人員培養周期長,導致行業在人力資源上缺乏彈性,難以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此外,全球貿易摩擦和關稅上調進一步加大了供應鏈壓力,不僅令供應成本上升,也限制了全球航空供應鏈的自由流通,直接影響了航空貨運市場的穩定性。供應鏈瓶頸和勞動力不足這兩大問題相互叠加,使航空業經營面臨更大風險和挑戰。為此,大會強調必須強化培訓和技術升級,構建更靈活適應的勞動力體系,並通過跨企業和跨地區合作推動管理與技術創新,提高行業應對市場波動和技術變革的能力。

亞太目標2030實現5%可持續航空燃料使用率

綠色轉型方面,大會明確提出到2030年亞太地區實現5%可持續航空燃料(SAF)使用率的目標,強調這一進程需要政府、企業與燃料供應商的緊密協調。各方應加快相關政策法規的完善,擴大綠色燃料的生産和認證體系建設,確保其使用過程公開透明,保障碳減排目標的實現。此外,锂電池運輸安全也被高度重視,會議建議統一監管標準,加強安全管理,既保障旅客安全,也促進綠色運輸的健康發展。

盡管面臨供應鏈波動、人才短缺與貿易政策不確定的多重風險,亞太航空業仍展現出強勁的韌性。數據顯示,2025年前九個月,亞太地區國際客運量和貨運量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顯示行業復甦態勢積極。未來,服務業的拓展和區域互聯互通的增強有望繼續支撐航空業發展,但同時需警惕因貿易摩擦和成本上漲帶來的潛在沖擊。行業必須持續通過制度完善、技術創新和合作,構築供應鏈韌性和綠色發展的雙重保障。

在結構變化與外部挑戰之下,亞太航空業深化供應鏈建設、提升人力資源適應能力,並加快可持續燃料推廣,才能破解當前難題,實現安全、高效且環保的發展目標。(鍾韻/ 採訪報道)

 

新聞來源 :TTG China

本文轉載自TTG China,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