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業AI轉型 需深耕關鍵領域
2025年11月14日
旅遊企業聚焦關鍵領域,深耕智能需求預測、內容交互、安全預警與可持續決策,可充分釋放生成式AI的協同與創新價值,實現個性化服務、運營效率和可持續發展的多重躍升。
近期《哈佛商業評論》發布《不要做那麽多AI試點項目》(Stop Running So Many AI Pilots)一文,強調企業對於AI的應用應摒棄「廣撒網」的分散試點模式,轉而聚焦單一領域深耕。
對於旅遊業而言,這一理念同樣適用。專家認為,旅遊企業在數據密集、流程緊密關聯的核心領域持續深耕,才能真正釋放AI的協同效能,實現從單點突破到整體升級。面向未來,旅遊企業可優先考慮的策略方向包括:智能需求預測與動態産品設計、全鏈路智能內容生成與交互、旅行安全和智能預警體系、AI輔助可持續發展決策。
智能需求預測與動態産品設計方面,企業可利用AI通過深度整合歷史預訂、用戶評價、實時外部環境等多維數據,精準預測旅遊熱點和細分需求,從而快速推出動態化、個性化的新型産品。比如如,開發即需即訂的智能路線、適合特定群體的差異化體驗套餐,使行程和服務更契合用戶的實際偏好和場景需要。
全鏈路智能內容生成與交互,是深耕用戶體驗的重要方向。企業可運用生成式AI自動生成目的地介紹、旅行攻略、實時預警等多元內容,通過圖文、視頻、虛擬導遊等多模態形式與遊客進行全周期互動。未來,AI還能為用戶定制沉浸式旅途規劃和智能虛擬答疑,幫助用戶在出行前、中、後均獲得高品質的信息與服務支持。
旅遊安全和智能預警體系也值得重點深耕。AI可動態監測目的地安全、疫情、極端天氣等外部風險,為旅客提供實時風險提示,並智能推薦應急方案。遇到突發事件時,AI還能自動協調保險、救援等第三方資源,為用戶保駕護航。這不僅可提升個體出行的安全感,也能推動行業整體服務標準的提升。
AI輔助可持續發展決策也是深耕行業未來生態的重要手段。企業可基於碳排放、生態承載力、資源消耗等數據指標,借助AI推薦綠色低碳的出行和住宿方案,引導用戶參與可持續旅遊;同時,企業自身運用AI動態優化運力配置和能源使用,也能實現降本增效與社會責任的實踐。
摒棄分散試點模式,在關鍵環節持續深耕、聚合數據與能力,方能真正釋放人工智能的協同效應,推動旅遊業整體由點及面實現轉型升級。(鍾韻/ 採訪報道)
新聞來源 :TTG China
本文轉載自TTG China,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