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旅業規模突破16萬億美元 科技與體驗驅動行業發展

2025年11月12日

未來十年,全球旅遊業增長速度預計將顯著超過全球經濟平均增速,總規模至2035年突破16萬億美元。與此同時,旅遊市場正伴隨消費理念的變革、區域格局的調整以及科技賦能的多重推動發生變化。

根據世界旅遊交易會(WTM)近日發布的《全球旅遊報告》,2025年國際遊客人數有望突破15億人次,刷新歷史紀錄。未來十年全球旅遊業將實現年均3.5%的高速增長,顯著超過全球經濟2.5%的平均增速。預計到2035年,旅遊業總規模將突破16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的近12%,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引擎。在消費理念變革、區域格局演變和科技賦能的多重推動下,旅遊市場正在改變。

報告指出,旅遊業增長的核心動力來源於消費行為的轉變。現代消費者愈發重視「為體驗付費」,大型演藝活動推動熱門旅遊城市掀起演出經濟熱潮。同時,社交媒體不僅維持傳統旅遊目的地的熱度,也促使更多遊客選擇錯峰出行和冷門小衆目的地,以追求獨特且個性化的旅遊體驗,並避開擁擠人潮。

亞太推動整體旅遊市場發展 航空、郵輪和住宿設施同步擴張

全球旅遊區域格局也在發生變化。亞太地區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持續釋放出強勁活力,推動整體旅遊市場發展。與此同時,氣候變化引發的「避暑旅遊」新趨勢之下,瑞典、挪威、芬蘭等北歐國家2025年客流量預計增長9%,增速超越傳統夏季旅遊地。為滿足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航空、郵輪和住宿設施同步擴張:波音與空客累計訂單超過1.5萬架新飛機,2025年全球郵輪運力預計提升6%,酒店床位也在不斷增加,為行業快速發展提供保障。

科技創新,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則正重塑旅遊生態。從智能推薦到便捷安檢,數字化技術提升了旅行體驗的個性化和效率。然而,綠色可持續發展仍是行業難題。由於消費者對綠色旅遊付費意願有限,旅遊業碳排放壓力突出,亟需創新解決方案來推動環保升級。

面對充滿機遇的未來,旅遊業同時也面臨著地緣政治風險、人才短缺和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等挑戰。尤其是北美市場,受美國新關稅政策影響,短期內將經歷一定程度的波動。業內專家呼籲,旅遊行業需借助專業洞察,平衡快速增長與可持續發展,推動技術創新轉化為實際效益,以確保持續領先全球經濟。

針對中國市場,專家認為,挖掘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推動生態旅遊與智能旅遊深度融合,是中國旅遊業對接全球趨勢、搶佔未來增長高地的關鍵。隨著中國居民消費升級、旅遊需求多樣化,中國旅遊業有望在全球新一輪增長浪潮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鍾韻/ 採訪報道)

 

新聞來源 :TTG China

本文轉載自TTG China,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