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首乘焦慮”讓航空出行更惠民

2025年10月24日

日前,航旅縱橫攜手多家航企和機場推出民航首乘旅客認證服務,精準消除首乘旅客“流程生疏、信息不對稱”的出行痛點。這一舉措看似只是服務細節的優化,實則折射出民航業發展理念的深刻轉變——航空出行正逐步從高端消費向大衆化生活方式轉型。

宏觀經濟背景為民航大衆化轉型提供了堅實基礎。縱觀全球航空發展歷程,在一個國家的人均GDP(國內生産總值)突破1萬美元大關後,居民消費能力將顯著增強,航空出行需求隨之快速增長。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全國約有600萬人次旅客首次乘機出行。在這一龐大數字背後,是我國持續擴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和日益均衡的區域發展格局。民航首乘旅客認證服務的推出,不僅體現了民航業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更是民航業對民生需求的積極回應。

首乘服務的精細化設計彰顯了民航經營理念的創新升級。山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建立了統一規範、協同聯動的服務保障體系,為首次乘機旅客提供“預、行、導、安、候、飛、愛、享”等八大類全鏈條便利化服務,重點突出前置服務和貼心關懷。濟南機場面向首乘旅客推出75項專屬權益,涵蓋團隊、家庭、學生、銀發、早晚班等多類旅客群體和多元場景。這些細致入微的服務設計,彰顯了民航業對用戶體驗的深度理解與社會責任的自覺擔當。

首乘服務數據印證了航空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西北民航作為首乘服務的先行者,4年來已保障首次乘機旅客20多萬人次,獲得旅客電話、留言表揚5900多次。今年雙節期間,西北地區24個機場共保障預約首乘旅客1761人,比去年同期增長68%。這些數據不僅印證了首乘服務的市場認可度,更揭示了航空市場存在的巨大增量空間。從更深層次來看,培育首乘旅客就是培育民航業的未來——今天的首乘旅客很可能成為明天的高頻旅客,這種立足長遠的經營思維正是行業成熟度提升的顯著標志。

首乘服務模式正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拓展轉變。當前,各航空公司的首乘服務觸角正在持續延伸。深航西安分公司組織員工走進西安交通大學興慶校區,為師生送上包含多重權益的首乘專屬産品;川航陝西分公司深入西安銘城社區,開展首乘服務“進社區”活動;南航西安分公司在西安—阿拉木圖航班上開展國際首乘主題航班活動。這些創新實踐表明,首乘服務已從被動的櫃檯接待發展為主動的市場拓展,從單一的服務項目升級為系統的營銷戰略。

首乘服務是民航普惠發展道路上的重要創新。從高端消費到大衆出行,從東部沿海到內陸邊陲,從國際航空樞紐到支線機場,民航服務的普及與市場的拓展始終相輔相成。當前首乘服務的推廣既是對這一發展脈絡的延續,也是在新發展階段的重要創新,這表明民航業正在探索一條更具包容性、更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既要追求商業利益,也要注重社會效益;既要應對當下競爭,更要謀劃長遠發展。

展望未來,隨著首乘服務的深入推廣和持續完善,將有更多人實現自己的“飛行初體驗”。在這無數個“第一次”背後,連接的不僅是城市與城市,更是民航業的當下與未來。(中國民航網 蒲婉瑩)

 

新聞來源 :《中國民航報》

本文轉載自中國民航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