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業發揮AI個性化潛力 需達成盈利與信任平衡
2025年08月29日
人工智能雖為航空業帶來了定價優化與服務提升的巨大潛力,但也伴隨算法透明度不足與數據偏差等風險。航空公司需在盈利與信任間找到平衡,通過增強透明度、避免過度商業化及嚴格遵守監管,建立可持續的客戶信任機制,以實現技術應用的長期價值。
Further 客戶服務總監 Colleen Clark說道,成功部署人工智能個性化,離不開高質量的數據與有效的技術工具。航空公司可依托其龐大的客戶數據資源,構建統一的「黃金客戶畫像」,整合銷售、營銷、客戶服務及交易等多個觸點的信息,從而精準識別客戶需求,提供真正契合客人期待的産品與服務。這些數據可來源於航班預訂與出行習慣、移動應用與網站使用行為、會員計劃詳情、調研指標等多維信息源。
此外,航空公司還可借助客戶數據平台等技術手段,打破數據孤島,整合離散信息,形成完整、可操作的客戶視圖,為個性化推薦和精準營銷提供支持。然而在這一過程中,航空公司必須確保向乘客提供真實、透明的選擇,並使其清晰了解數據如何被收集與使用。
航司應多維度審視人工智能應用 優先提高算法透明度
她指出,消費者在期待高度個性化體驗的同時,也越來越重視公平與透明的服務。企業若無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人工智能反而會被視為侵擾工具。因此,在推進人工智能戰略之前,全面評估其可能帶來的多方面影響至關重要。表面上,人工智能定價既有助於提升航空公司收益,也能為乘客帶來更超值和個性化的體驗,但達美航空試點項目反映到,其背後還存在不容忽視的另一面。所以,航空公司應從多維度審視人工智能應用,優先提高算法透明度,主動向旅客解釋價格形成機制;警惕過度商業化,確保個性化服務真正提升體驗而非利用消費心理;同時積極預見監管趨勢,主動遵循合規框架,以彰顯企業責任感,規避可能的法律與聲譽風險。
人工智能在航空領域的應用仍處於早期階段,但長期價值已不容置疑。然而,航空公司在利用人工智能重塑客戶旅程各個環節的過程中,必須率先直面並解決倫理爭議、隱私保護以及預測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偏見問題。克服這些挑戰,不僅體現了企業對技術創新的追求,更傳遞出其對客人信任與透明度的根本承諾。(鍾韻/ 採訪報道)
新聞來源 :TTG China
本文轉載自TTG China,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