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戰略應對人才挑戰 確保行業穩定發展

2025年08月22日

機場行業在面臨人才老齡化、技能短缺和競爭加劇等人才挑戰之時,需通過戰略性人力資源規劃、雇主品牌建設、本地化雇傭和薪酬創新等措施,確保行業長期穩定發展。

全球航空客流的強勁復甦與日益增長的運營壓力,使機場行業的人才隊伍建設成為決定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國際機場理事會(ACI)的《2025機場勞動力管理分析報告》指出,機場行業復甦正面臨多重結構性挑戰,包括員工老齡化、代際價值觀差異、技能人才短缺以及與其他行業的激烈競爭等。此外,僵化的體制、地域限制以及行業負面形象也阻礙了人才的良性循環。

專家分析,人才的吸引和保留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而是關係到運營安全、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的戰略性任務。面對快速變化的勞動力市場,機場需要系統地解決輪班工作帶來的身心健康問題,加大技能培訓投入,並通過更包容的招聘策略來拓展人才來源。同時,機場行業迫切需要重塑雇主形象,尤其要滿足年輕一代對工作靈活性和社會意義的期待,以及對價值認同感的需求。

戰略性人力資源規劃正成為機場運營韌性的基石。領先的機場不再僅僅關注填補崗位空缺,而是通過現代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和員工體驗優化,來建立長期的抗風險能力。這意味機場需要同時推進人才引進和職場生態建設,營造支持性、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的組織環境。

為了應對人才競爭,有部分機場已開始實施以員工福祉為核心的綜合管理策略,並從重塑雇主品牌入手,通過展現包容、多元和使命驅動的職場文化,利用真實的員工故事來提升吸引力。與教育機構和社區建立緊密的聯繫,也成為人才戰略的新支點:實習項目、畢業生項目和校企合作不僅拓寬了職業入口,也提升了行業的包容性和區域代表性。

本地化雇傭策略則進一步增強了機場與社區的共生關係。機場、教育資源共享和定制化招聘,可將本地雇傭轉化為戰略性投資。這不僅能夠保證機場勞動力的穩定性,還能促進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建立起社區信任和運營韌性的雙重優勢。

機場行業也開始對薪酬體系進行創新,以績效激勵、市場比較和靈活的福利組合重塑傳統薪酬模式,使薪酬體系成為雇主品牌和員工動力的重要支點,同時也通過數字化平台將員工反饋機制制度化地融入到管理體系中,以構建開放、信任的協同治理生態。

報告具體建議

該報告提出了幾個不同方向的具體建議。從政策制定者的角度來看,應將航空就業納入國家教育與技能戰略、推出勞動力數據激勵政策與明確法規、推動機場周邊靈活工作設施與公共托育服務。

對於機場生態圈,機場行業雇主應就培訓與人力規劃進行協作、建立統一的用工標準與現代化招聘機制、通過聯合推廣與職業發展計劃,強化本地人才儲備。

機場運營方而言,應以數據支撐人才決策與精準幹預、投入雇主品牌,吸引多元背景人才、拓展靈活工作選項與符合實際的福利體系,並將職業發展、內部流動與管理層多元化融入人才管理戰略。

報告強調,機場業的可持續性和競爭力取決於其根據不斷變化的期望和運營需求來制定勞動力戰略的能力。機場重視新時代招聘方法、員工福祉和長期職業發展,是建立一支有韌性、面向未來、反映其所服務社區的勞動力隊伍的重要關鍵。(鍾韻/ 採訪報道)

 

新聞來源 :TTG China

本文轉載自TTG China,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