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貨運新航線爆發:電商驅動下的全球物流樞紐重塑之路

2025年05月29日

2024年至2025年初,中國航空貨運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新開航線數量激增,年度貨郵運輸量首次突破800萬噸大關。這一強勁增長的背後,跨境電商扮演了關鍵角色,貢獻了超過六成的貨源。隨著國際貿易格局的持續調整以及國內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中國航空貨運網絡正經歷深刻重塑,區域樞紐地位凸顯,特殊貨運需求攀升,同時也面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

中國航空物流市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數據顯示,這個曾經相對低調的行業,如今已成為全球供應鏈中日益重要的環節。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航空物流分會發布的《2024-2025年全國新開貨運航線分析報告》,從2024年初到2025年4月底,全國共計新開通288條貨運航線,其中絕大部分是國際航線,數量高達243條。

中國民航年度貨郵運輸量在2024年歷史性地突破了800萬噸,達到898.2萬噸。這一數字不僅比2023年增長了22.1%,更是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了19.3%。這表明中國在全球航空貨運市場的地位顯著提升,貨運業務實現了高速增長。

根據央視新聞報道,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總經濟師崔忠付在採訪中表示,在全球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我國航線網絡加速擴大,不斷密織國際航線網絡。目前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四大世界級機場群為核心的航空貨運通道正在形成,暢達東南亞、東北亞市場,通達歐美澳等區域的航空貨運網絡正在逐步完善,對我國高端制造業參與全球産業競爭、保持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

電商引擎強勁,驅動貨運需求井噴

驅動這一增長浪潮的最主要力量,無疑是持續火爆的跨境電商。報告指出,跨境電商佔航空貨運貨源的比重已高達60%以上,成為航空物流最重要的貨源市場之一。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6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遠超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增速5.8個百分點。從2015年佔外貿總額不足1%到2024年的6%,跨境電商的爆發式增長為航空貨運帶來了海量且高頻的運輸需求。

除了電商,中國産業結構的升級和國內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催生了新的高價值貨運增長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電子消費品以及高新技術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加速發展,正在成為航空物流市場的新亮點。特別是電動汽車(出口增長13.1%)、3D打印機(出口增長32.8%)和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長45.2%)等高附加值産品的出口,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這些産品往往價值高、時效性強,對航空運輸依賴度高,進一步支撐了航空貨運市場的繁榮。

國際航線網絡重塑:亞洲、歐洲與新興目的地崛起

新開航線的地理分布揭示了全球貿易通道的微妙變化。在2024年至2025年4月新開的243條國際貨運航線中,亞洲以118條獨佔鳌頭,佔比高達48.6%。緊隨其後的是歐洲,新開88條,佔比36.2%。北美地區新開29條,佔比11.9%。非洲、南美和大洋洲雖然數量較少,但也都有新航線開通。這反映了中國與亞洲特別是東盟(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以及歐洲之間貿易往來的密切程度。

具體到起運地區,華南地區在2024年是國際航線新開數量最多的地區,達46條。但到了2025年1-4月,華中地區躍居首位,新開26條國際航線,佔比高達35%。這可能預示著中國內陸地區特別是以鄂州、鄭州等為代表的航空貨運樞紐正在加速崛起,逐步改變傳統的沿海樞紐格局。

從目的地國家來看,2024年新開國際航線目的地覆蓋全球五大洲、41個國家,其中美國(19條)、匈牙利(11條)、英國(11條)、比利時(8條)、菲律賓(8條)等是主要目的地。2025年1-4月,目的地國家覆蓋33個,比利時(6條)、美國(6條)、日本(5條)、孟加拉國(4條)、匈牙利(4條)等是熱點。值得關注的是,比利時、匈牙利等歐洲國家作為歐洲物流集散地的重要性凸顯。

國內網絡協同發展:特殊貨物需求引領增長

與國際航線相比,國內貨運航線的新開數量相對較少,2024年至2025年4月共新開45條。但這並不意味著國內市場增長停滯。報告強調,國內貨運航線網絡正在與國際航線協同發展。

據中物聯航空物流分會不完全統計,2024年1月1日-2025年4月30日全國新開國內貨運航線45條,航線網絡覆蓋國內六大地區。從區域分布看,華東地區是國內航線新開數量最多的區域,2024年佔比37%,2025年1-4月佔比34%。華中和華南地區也佔據重要地位。

國內貨運的需求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消費能力不斷增強,對特殊貨物、快件的需求高速增長。報告指出,郵件快件、生鮮冷鏈産品及電商貨物是2024年至2025年4月新開國內航線上運輸最為頻繁的貨物。特別是生鮮冷鏈産品,其承運航線數量佔國內航線總數的29%以上,遠高於其他貨物。這表明,特殊貨運正成為航空物流市場新的增長點。

基建與技術加持:提升物流效率

為了匹配市場的快速發展,航空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加速推進。2024年底,嘉興南湖機場跑道建成,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第四跑道啟用,這些項目的落地將顯著提升區域航空貨運的處理能力。

此外,行業正大力推動航空貨運設施的專業化和智慧化。全國空運前置貨站分析報告的發布以及空運前置貨站建設發展指南的出台,表明行業正系統性地引導前置貨站的建設和運營。前置貨站的建設旨在將貨站功能向前延伸至産業集聚區,從而降低客戶的時間成本和運輸成本,提升整體物流效率。

市場競爭與挑戰:貿易格局調整和全球不確定性

市場的繁榮也伴隨著激烈的競爭。2024年共有73家航空公司開通了國際貨運航線,其中國內航空公司19家,國外航空公司54家。在2025年1-4月新開的國際航線中,國內航空公司的份額有所提升,承運數量佔比達52%。在競爭格局中,順豐航空在2024年國內國際航線承運數量上均位列前茅,而天津貨運航空在2025年初的新開國際和國內航線上表現突出,格魯吉亞卡哥航空則是活躍的國外承運商。

航空貨運主流的承運機型方面,共有波音B737、B747、B767、B777、B757,空客A330、A321、A340運輸機等8種機型(2025年1-4月)。其中波音系列貨機佔據主導地位,其中波音B737是新開航線上最常使用的機型,該機型總佔比為28%,共有16條航線由該機型執飛。

另外根據統計2024年順豐航空絕對龍頭地位穩固,機隊規模達89架(佔內地全貨機機隊的36%),遠超第二名郵政航空(42架)和第三名南航物流(17架)。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我國加大了對寬體機投放。其中B777F數量最多,達48架,佔寬體貨機總量69%;主要運營商為東航物流(14架)、國貨航(11架)、南航物流(17架)。這背後主要驅動原因為:隨著北美航線需求井噴,中國至美西運費較2019年上漲,刺激了航司加購寬體機。另外在燃油效率優勢方面,B777F單位油耗較B747低25%,使得單程成本節省。

展望2025年,盡管中國經濟呈現向好態勢(一季度GDP增長5.4%),但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將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8%。此外,全球貿易格局的持續調整也是影響航空物流市場的關鍵要素。隨著部分産業向越南、印度尼西亞等RCEP國家以及墨西哥、土耳其等面向歐美的國家轉移,貿易通道的不斷優化將持續影響貨源的流向,給航空貨運企業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貿易政策的調整,例如關稅變化,也將直接影響貨物運輸需求。

總體而言,2024年至2025年初中國航空貨運市場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增長潛力,尤其是在跨境電商和新興産業的帶動下。新開航線網絡的擴張不僅是物理空間的延伸,更反映了全球貿易流向的變化和區域經濟活力的此消彼長。機場基礎設施的升級和物流效率的提升,為市場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基礎。面對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和貿易格局調整,中國航空物流業需要在把握增長機遇的同時,積極應對不確定性,不斷優化網絡布局和提升服務能力,以鞏固和提升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競爭力。另外通過機隊結構優化(寬體機佔比進一步提升)及數字化轉型(如智慧調度系統全覆蓋)和全球網絡布局(東南亞、中東新樞紐建設)實現彎道超車。

 

新聞來源 :民航資源網          作者 :丁一璠

本文轉載自民航資源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