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以變應變 築牢雷雨季節安全防線

2025年05月21日

隨著夏季到來,一年一度的雷雨季節也如期而至。接下來的6至8月對于民航業而言,既是傳統的暑運旺季,也是復雜天氣增多、安全保障壓力增大的關鍵時期。面對復雜多變的各類風險隱患,行業各單位要以變應變,不斷提升民航運行的韌性,實現容與流、供與需之間的動態平衡,切實保障雷雨季節運行安全平穩有序。

準確識變,織密全面共享的信息網。目前,我國已經進入汛期,在此期間,降雨往往呈現集中性、突發性、不均勻性的特點,局地或大範圍暴雨、雷電、冰雹、大風以及檯風等強對流天氣頻繁發生,這給民航運行帶來較大影響。民航各單位要清醒認識安全形勢,切實增強應對復雜特別是極端天氣的敏感性和警惕性,強化夏季雷暴、冰雹、強對流等極端天氣風險意識,進一步加強氣象信息的收集共享、預報預警工作,為運行決策提供充分支撐。在實際工作中,既要不斷提高氣象預報的及時性、準確性、專業性,圍繞生産運行的具體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天氣發展、演變趨勢的預報、展示和講解,升級完善相關産品服務,也要持續深化空管部門與航空公司氣象部門、民航與國家和地方氣象部門等之間的協同合作,更好地服務民航安全生産運行。

科學應變,練好快速響應的基本功。民航運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面臨著各種不確定因素,因此必須克服松懈心理,強化因時因勢動態監控、動態評估、動態調整的意識,切實增強應變能力和運行韌性。要緊盯早出港、晚進港等關鍵保障環節,聚焦航班集中備降、大面積延誤、夜間大流量運行等高風險場景,著重深化“全國-區域-機場”三級協同機制效能發揮,真正把早預警、早會商、早決策、早處置、早告知的“五早”原則融入決策鏈條中,在強化實時態勢監控的基礎上實現快速響應。要高度重視不正常航班運行恢復工作,細化完善並嚴格落實大面積航班延誤處置預案,健全各單位統一指揮、上下順暢、運轉高效的工作體係,落實“服務運行一體化”要求,切實提升旅客服務保障水平,提高處置效率。

主動求變,下好風險防範的先手棋。要高度重視復雜天氣應對工作,進一步突出工作的前瞻性、預見性,及時採取針對性安全措施進行係統防範,更好實現從被動防禦、被動應對向主動規避、有效調控轉變。當前正值汛期,要清醒認識汛期天氣形勢的異常性嚴峻性,樹牢防災減災救災理念,全面評估汛期自然災害風險隱患,科學制定風險防範措施,提前做好應對準備,著力解決風險想不到、隱患查不出、檢查走過場等問題,紮實開展安全風險防範和隱患排查整治。在日常運行中,要進一步加強係統化、精準化管理,做好流量管理、航班計劃動態調整等方面工作,因時因勢主動把控整體運行節奏,提升空域資源使用效率,實現航班運行的容流匹配。同時,暑運即將到來,要加強市場分析研判與監測預警,合理安排航班計劃,確保運力安排同保障能力、市場需求相匹配,更好滿足旅客的出行需求。

近日發布的《2025年雷雨季節民航運行保障總體方案》提出了6至8月全國航班正常率不低于70%的總體目標。可以說,做好雷雨季安全運行保障工作,既要“以不變應萬變”,始終堅持安全第一,又要“以機變應萬變”,緊盯變量,加強對運行的動態管理。面對即將到來的雷雨季節,全行業要全面加強各項安全管控和運行保障措施,切實把“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轉化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以安全運行的實際成效守護廣大旅客出行的安全順暢。(《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潘瑾瑜 報道)

 

新聞來源 :中國民航網

       本文轉載自中國民航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