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航司2025年一季度業績低谷背後的破局曙光
2025年05月02日
日前中國航協通報,2025年一季度中國民航運輸生産較快增長,經濟效益有所回落。近日多家航司發布2025年一季度報告,業績距離扭虧預期依然存在差距,其中國航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20.44億元,東航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9.95億元,南航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7.47億元。。這一業績數據折射出中國民航業在復甦進程中面臨的深層挑戰。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春節過後出行服務需求回落,旅遊費用和機票價格出現季節性回落。3月份飛機票價格環比下降11.5%,旅遊價格環比下降5.9%。
民航資源網專家于占福指出,國內民航市場本身的演進、國際寬體機運力的額外注入以及高鐵和公路網絡的分流競爭等因素組合在一起,對規模龐大的三大航形成了更大的影響。這些因素叠加,航司為維持客座率不得不採取低價策略,使得國內經濟艙平均票價的同比下降已經超過10%,陷入“以價換量”的競爭局面,對利潤影響巨大。
盡管當前民航業發展仍面臨著全球經濟下行、地緣政治影響等不利因素和挑戰,但是航空公司抓住政策及市場機遇,積極應對挑戰,行業全年盈利預期較為樂觀。
自今年年初以來,民航客運市場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旅客運輸量創歷史同期新高,國際及地區航線大幅增長,國際航線客運規模首次超過疫情前水平。中國與歐洲、日韓、中東國家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為中國航空企業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呈現出 “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局面。
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至日本、英國、意大利等35個國家的航班量已經超過2019年水平,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航班恢復比例為94.5%。我國與亞洲、歐洲間傳統市場航線網絡不斷完善,與拉美、南太、非洲國家間的航線進一步拓展,國際航班通達性進一步提升。
東航以樞紐建設為核心,以國際航網恢復為重點,堅持“往遠處飛、往國際飛、往新興市場飛”,全力飛優投足,有力服務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東航發布的2025年3月運營數據公告顯示,一季度東航國際航線客運運力投放同比增長28.73%,旅客運輸量同比增長33.73%,客座率提升2.06個百分點,多項生産經營指標同比向好。在2025夏秋航季中,東航國內始發前往歐洲、東南亞、日韓、西亞等地的航班量已大幅超過2019年同期。其中,歐洲航線周始發班次達2019年的152%;東南亞、日韓航線周始發班次較2024年同期增長超百班。
民航局預測,今年“五一”假期民航國內客源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間骨幹航線。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間以及北京與深圳、成都間航線旅客訂票量最高。
此外,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航空公司正在積極採取多元化經營策略以應對挑戰。以東航為例,今年以來動作頻頻,不斷推出新産品並對既有産品服務進行優化升級。“易享退”靈活退改産品帶動輔營收入增長28%,“空鐵聯運”産品覆蓋全國32個高鐵站,與文旅部門合作的“博物館優享”産品實現航旅消費閉環,“東方萬里行”會員體系戰略級優化,構建“長期價值共生”新生態。
2025年中國民航業正經歷深刻的轉型。一季度虧損也暴露了航空業的脆弱性。然而得益於國家經濟政策的刺激、航空公司積極降本增效、創新産品服務,2025年實現扭虧為盈前景可期。
于占福表示,未來三大航需通過航線優化、成本重構、政策協同等逐步突破困境,而民營航司則需警惕國內市場飽和後可能出現的價格戰風險。行業格局的分化將促使兩大陣營加速差異化轉型,推動中國航空市場進入效率提升與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
新聞來源 :民航資源網
本文轉載自民航資源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