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乘機的考場上 你我皆是答卷人

2025年04月23日

客艙裡擱在前排座椅中間的雙腳,因刺鼻氣味爭執而揮出的拳頭,滑行階段大鬧客艙的歇斯底里,機場裡粉絲追逐男團車輛的瘋狂身影……近期,個別民航旅客的失儀或失控行為觸碰了文明出行的秩序紅線,嚴重影響其他旅客的乘機體驗,甚至對航空安全構成了威脅。

對民航旅客而言,文明乘機始終是一道不容失分的必答題。讓我們一起看看上述事件背後潛藏的隱患和可能帶來的高昂代價,時刻提醒自己,在文明乘機的考場上如何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旅客爭吵致空姐受傷 遇到糾紛須保持理智

4月1日,深圳航空ZH9539航班登機結束後,機上兩名旅客因“互嫌氣味刺鼻”而發生糾紛,隨後升級為肢體沖突。在機組人員上前勸阻時,一位空乘的手臂被其中一名旅客咬傷,周圍還有其他人被抓傷,航班也因此延誤。事件發生後,深圳航空迅速回應,表示絕不姑息,將全力追責,兩名涉事女性旅客被移交警方。

沖動的代價就是將接到嚴厲的“罰單”。我國《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等法律法規都針對“機鬧”行為出台了專門的處置規定。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四十三條相關規定,毆打他人或擾亂公共交通工具秩序,可處罰款或拘留。而航空器屬於特殊公共場所,任何擾亂行為均將面臨法律的嚴懲。

在飛機客艙內,一次沖突可能引發連鎖效應。旅客爭吵導致乘務員受傷,已經給機上人員帶來了人身安全風險,若沖突持續升級可能導致更多旅客或機組人員被波及。另外,此次事件已導致航班延誤,全機旅客的既定行程被打亂,若涉及國際航班或轉機,損失可能進一步增加。不僅如此,若沖突過程中旅客撞擊到緊急出口等機艙設備,可能引發機械故障或更嚴重的後果。

這起因“香水味”引發的咬人事件,其背後暴露出的問題值得每個人深思。在狹小的機艙內,香水味、體味等可能被放大,對他人帶來不適。我們呼籲旅客在乘坐飛機時盡量避免使用氣味濃烈的香水,保持個人衛生,為其他旅客營造更為舒適的出行環境。如果遇到問題,應保持冷靜,理性溝通,相互理解,聽從機組人員指揮,共同尋求解決辦法,而不是採取爭吵、打架等極端行為。

如果遇到問題一時沖動,可以試試糾紛解決“三步法”。第一步,“閉麥”。在爭執發生時立刻停止對話,防止口頭爭執升級為肢體沖突。第二步,呼叫“外援”。按呼喚鈴請機組人員前來調解,給彼此留出恢復冷靜的時間。第三步,換位思考。設想一下,沖突畫面若被拍下並全網傳播,“社死”的預警或能使人瞬間清醒。

一個失控的拳頭可能給當事旅客帶來自毀行程、錢包“出血”和法律制裁的“三連擊”。所以說,大家有必要時刻謹記,“出門在外,收起戾氣,利己利他”。

光腳踩踏前排座椅 客艙不是自家客廳

3月29日,某知名演員在個人社交平台上公開發文,譴責一位旅客在飛機上將雙腳擱在前排座椅中間的不文明行為。文章配圖中有一雙塗了紅色指甲油的腳,沒有穿鞋和襪子,直接放在前排座椅中間。消息一出,立即引發衆多網友的共鳴。大家紛紛指責該行為“不僅惡心,還影響他人乘機體驗”。

該演員在文中寫道:“在過安檢時大家都必須脫鞋,在無數人踩過的地毯上行走,本就不衛生。若還不穿襪子,把腳伸到前排座椅之間當腳凳,就太沒素質了。”正如他所言,飛機客艙是一個相對封閉且人員密集的公共空間,旅客赤腳擱在前排座椅中間,可能將細菌帶至周邊,給客艙衛生造成隱患。此外,這種行為無疑會讓周圍旅客感到不適和厭惡,如果激起其他旅客的不滿情緒,還可能使矛盾升級,破壞客艙內的和諧氛圍。若造成沖突或將導致航班延誤,甚至危及飛行安全。如果旅客在飛機起降或遇到氣流顛簸時仍保持赤腳踩踏座椅的姿勢,可能難以保持平衡,對自身造成傷害。因此,每一位旅客都應意識到:在乘坐飛機時應保持良好的行為舉止,不能只顧著自己舒服,而忽略了其他旅客的感受。

其實,把飛機客艙當自家客廳的不文明行為並非鮮見。有人脫鞋晾腳,有人隨意調整座椅靠背,還有人旁若無人地將視頻聲音外放,此類行為不僅影響了其他旅客的出行體驗,也破壞了公共環境的和諧與秩序。

當前,民航法規尚未對光腳踩踏座椅這類雖然影響公共秩序,但未觸碰法律紅線的行為作出細化規定,在多數情況下只能依靠乘務員的柔性勸導來處理。

那麽,旅客在飛機上遇到脫鞋踩踏座椅等不文明行為,該怎麽辦?多家航空公司針對此次事件的回應給我們提供了答案:如果遇到相關情況,旅客可向機上乘務員反映,由乘務員進行提醒和溝通。

上述案例也提醒民航旅客,飛機客艙是公共空間,所有旅客都應聽從機組人員的指揮。如果因不文明行為而被乘務員提醒和制止,應及時予以改正,自覺維護其他旅客的權益和公共秩序。文明乘機是每一位民航旅客的責任和義務,只有大家都出一份力,才能共同營造安全、舒適、和諧的飛行環境。

粉絲接機行為過激 追星也要遵守秩序

4月4日,某男團成員抵達江西景德鎮機場,大批粉絲到機場接機。車輛剛駛出貴賓停車場,一位粉絲便沖向載有藝人的車輛,隨後被車頭剮倒在地,待她起身後仍繼續追著車跑。

4月5日,景德鎮機場工作人員回應稱,當時機場和男團團隊都在現場布置了安保力量,但這位女粉絲還是沖進了管制區。工作人員表示,摔倒的粉絲沒有受傷,但安保人員把她扶起來,她又跑去(跟車)了。

這種不顧一切的追星行為極易造成人身傷害,如果再遇到類似情況,誰也無法保證粉絲還能僥幸免於受傷。粉絲瘋狂的接送機行為不僅讓公衆反感,而且有可能破壞機場的正常秩序,危及其他旅客和機場工作人員的安全。

針對粉絲在登機口聚集追拍、進入隔離區後追逐逗留拍照等擾序行為,首都機場公安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分局(以下簡稱“分局”)依法打擊多名違法行為人。自今年初以來,分局已對31名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的違法行為人進行了行政處罰。部分粉絲特別是未成年人法律意識淡薄,一小部分粉絲甚至將“為偶像冒險”當作“愛的證明”。這種不理智行為一旦被效仿,將嚴重破壞公共秩序。

機場是客流密集的重要交通樞紐,因所謂“追星”而出現的跟蹤拍攝、聚集圍觀等行為,極易引發堵塞通道、擁擠踩踏等影響公共安全的後果。機場警方提醒廣大粉絲,應文明理性追星,切勿因個人行為而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和機場的正常秩序。如果有關行為違法違規,警方將依法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同時,有法律專家指出,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者可被處以警告、罰款或拘留,若引發踩踏等嚴重後果甚至要承擔刑事責任。

追星應當是粉絲與偶像共同成長的良性循環,絕不能以犧牲人身安全為代價,機場也不應成為追星粉絲失控的場所。廣大粉絲應提前了解並嚴格遵守機場的接送機規定,聽從機場工作人員指揮,避免因人員聚集而影響機場正常運行。

文明出行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自己安全的負責。希望廣大粉絲都能保持理性,在享受追星快樂的同時,共同維護良好的公共秩序,避免因追星過度而做出危害自身和他人安全的行為。

滑行階段強行如廁 規則不容隨意踐踏

2月6日,在由新加坡飛往上海的新加坡航空SQ826航班上,有旅客在飛機滑行起飛階段要求上廁所,被空乘制止後採取“砸廁所門、辱罵機組人員、跟全機人對罵”等不理智行為,導致客機被迫返回登機口。

2月7日,新加坡航空公關業務相關負責人證實確有此事,並表示兩位旅客已在新加坡樟宜機場被移交當地相關部門。此次風波導致該航班延誤超過一小時。

引發這場鬧劇的導火索是旅客要求上廁所被拒。事實上,飛機在滑行起飛階段還沒有進入平流層,未達到指定高度,遇到氣流會發生顛簸。因此,飛機在起飛、下降和滑行階段不開放洗手間,完全是出於保障旅客安全的考慮。

回顧此次事件,旅客在飛機滑行起飛階段鬧事且未繫安全帶,極易撞傷自己或他人,同時可能影響飛機的平衡和穩定性,甚至引發更加嚴重的後果。此外,鬧事旅客還可能給其他旅客造成心理陰影,使他們在未來乘機時對類似突發情況的焦慮感進一步增強。值得一提的是,旅客沖突事件還可能在網絡上引發關注和討論,損害航空公司的形象,引發公衆對航空安全的擔憂。

根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和《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旅客在飛機滑行階段發生沖突,擾亂航空器秩序,將面臨不同程度的法律制裁,比如罰款、行政拘留甚至承擔刑事責任。此外,涉事旅客還可能被列入失信人員名單,限制乘坐航班。

在此次事件中,航班尚未飛離新加坡樟宜機場,因此對涉事旅客的處罰適用新加坡法律。根據新加坡《航空保安法》第四條,任何人在航空器上實施可能危及安全的行為(如攻擊機組人員、破壞設備、幹擾操作等)均屬違法,最高可處10萬新元(約折合人民幣56萬元)罰款及5年監禁。此外,當事女子或面臨其他刑事指控。

上洗手間本是一件小事,旅客如果能夠合理安排行程,在登機前有足夠的時間使用衛生間。退一步講,飛機達到巡航高度後洗手間就會開放,等待時間不會太長。除了怎樣解決如廁問題,廣大旅客還可提前了解“機鬧”行為的後果和處置方式,在避免自己做出過激行為的同時,獲悉在緊急情況下保護自己、合法維權的途徑。(《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賈璞瑜)

 

新聞來源 :《中國民航報》

本文轉載自中國民航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