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我國航空貨運市場展望:多元需求下的突破與創新
2025年02月20日
經過近幾年的持續推動,我國航空貨運市場逐步展現出堅強韌性,且日益充滿活力。2025年,即使面臨地緣局勢緊張、全球關稅增加、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增多、供需不平衡等多重壓力,我國航空貨運業仍將積極搶抓機遇,持續提高能力,保持競爭優勢。
我國航空貨運業務將持續穩步增長
航空貨運與經濟貿易發展密切相關。2025年,全球經濟貿易的持續恢復以及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將為國內航空貨運業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2025年1月17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將維持在3.3%。聯合國於1月9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形勢與前景》報告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將保持在2.8%。世界貿易組織則預測,2025年全球商品貿易的增長將達到3%,與2024年的2.7%相比有所上升。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2025年我國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內需,同時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我國經濟基礎良好,發展韌性強勁,加上産業增加、內需擴大,必將産生更多的航空貨物運輸需求。
在國際貨物運輸方面,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2024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43.85萬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出口額同比增長了7.1%。雖然國際形勢仍然復雜多變,但是隨著我國進出口産品結構優化升級,高技術産品和跨境電商出口呈增長態勢,2025年我國國際航空貨運市場仍將持續增長。
受全球地緣政治形勢緊張、關稅調整、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最低門檻措施收緊、全球貿易復甦的基礎不穩固等因素影響,2025年全球供應鏈格局仍將面臨重大變革,我國航空貨運發展也面臨著很大壓力。
全國民航工作會議指出,2025年,民航將從貨運時刻、貨機規模、保障創新、安檢流程、智慧化發展等方面加快推動航空貨運高質量發展,並提出2025年行業貨郵運輸量的目標為950萬噸,與2024年相比增長5.8%。
航空貨物種類呈現多元化趨勢
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全年,隨著中國跨境電商平台及跨境電商物流企業在海外的不斷壯大,跨境電商貨物數量快速增長。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2.6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跨境電商進出口值佔中國外貿的比重從2019年的4%上升到2024年的6%。
跨境電商平台為提升客戶滿意度、提高平台競爭力,對物流的時效要求較高,因此航空貨運成為中國跨境電商平台的首選運輸方式。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統計數據,目前80%的跨境電商貨物通過航空運輸。
跨境電商的需求增加在很大程度上還受益於小額免稅政策。但目前美國和歐洲多國正準備出台收緊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最低門檻措施,實施更嚴格的電子商務法規。2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關稅,取消800美元的小額免稅豁免政策。雖然美國在2月7日又恢復了低於800美元的小包裹免稅政策,但這讓後續的跨境電商發展面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政策一旦變化會直接導致電商企業成本上升,運輸需求減少;另一方面,相關企業可能調整供應鏈,尋找其他替代市場或運輸方式,這將對航空貨運造成極大沖擊。
跨境電商興起及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人們的消費模式發生變化,這意味著跨境電商仍然存在發展機遇。在深挖歐美等傳統市場潛力的基礎上,東南亞、中東地區、拉丁美洲、非洲等市場成為大型在線零售商新的目標,電子商務滲透率不太高的發展中市場將為航空貨運提供巨大的增長潛力。因此,2025年跨境電商貨物仍舊是我國航空貨運的重要貨物種類。
2025年比跨境電商貨物運價高、重量大的電子産品及配件、機械設備、飛機部件、醫療器械、疫苗藥品、鮮活易腐等傳統高價值貨物是各大航空公司和貨運代理爭搶的重點。同時,得益於人工智能(AI)、先進計算機處理等技術的高速發展,高科技行業的人工智能和消費電子産品貨運量將呈上升趨勢。
中國高新制造業出口“新三樣“,即電動汽車、锂電池和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在國際市場上需求旺盛,其産品本身以及相關的半導體等部件也將成為航空貨運的重要貨類。
不同交通方式的替代效應明顯
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順暢聯運是我國降低物流總成本、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突破口。航空貨運與陸路運輸、海洋運輸、鐵路運輸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由於受政治局勢動蕩、紅海和甦伊士運河危機、美國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港口工人罷工等因素影響,2024年全球海上集裝箱運力緊張,運價上漲,港口擁堵。海運與空運的運價差也從以前的10倍~15倍縮小到了5倍。這也直接促使大量貨物由海洋運輸改為航空運輸。尤其在特殊時期,中遠程航空貨運與海洋運輸之間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係。
在國內貨運市場上,航空與陸路運輸長期處於競爭關係。隨著公路運輸網絡的持續完善,陸路運輸的效率在不斷提高,京津冀到長三角基本能做到夕發朝至。卡車可以提供門到門的服務,比航空港到港的服務更具優勢。根據《2023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23年末,全國公路里程543.68萬公里,公路密度為56.63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國擁有載貨汽車1170.97萬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公路運輸分流了大量可由航空運輸的貨物。
近幾年,隨著國內客運航線航班的不斷恢復和增加,航空運價持續降低,航空運輸依靠航點密、頻次多、正點率高的優勢,在“航空運價+兩端庫房”操作費基本與陸路運輸持平的情況下,吸引了大量快遞類貨物由陸運轉為空運。
根據目前的運營流程,快遞類貨物陸路運輸的環節包括始發地多個快遞集散點卡車運輸到快遞分撥中心,卡車整車或者零擔發車,幹線陸路運輸從始發地到目的地分撥中心,再由目的地分撥中心經陸路到達快遞集散點。空運的環節包括從始發地快遞集散地(或從快遞集散點到快遞分撥中心)陸路運輸到始發地機場,始發地機場航班運輸到目的地機場,目的地機場陸路運輸到分撥中心,分撥中心再經由陸路運輸到快遞集散點。
以上兩種運輸方式的主要區別在於幹線運輸的時效和成本。在國內市場上,快遞貨物對時效的要求越來越高,只要航空運輸與陸運的成本基本持平,前者的綜合優勢就會超越後者。這也是空陸兩種運輸方式競爭愈發激烈的主要原因。
2025年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競合會更加明顯。一方面憑借各自優勢爭奪客戶和貨源,另一方面又相互支撐、相互補充,航空貨運的多式聯運趨勢會更加突出。
運輸企業加快樞紐和運力布局
對於航空貨運企業來說,其發展一方面依賴貨運運力的增加、航線網絡的完善,另一方面依賴基地機場的配合與地方政府的支持。
國貨航、中貨航、南貨航等傳統貨運航空公司的優勢是擁有一定數量的中遠程貨機,同時運行母公司數量可觀的客機腹艙,在貨運運力提供方面佔據極大優勢。截至2025年1月,國貨航運營的貨運業務飛機包括18架貨機和500架客機,中貨航運營的貨運業務飛機包括14架貨機和657架客機,南貨航運營的貨運業務飛機包括17架貨機和659架客機。南貨航的基地機場是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中貨航的基地機場是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國貨航的基地機場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2020年~2024年,先後擁有疫情中運力的供不應求、跨境電商出口貨物的暴增、各地政府的高額補貼等有利因素,三大航的貨運板塊持續實現盈利。2025年,隨著國家對客貨運樞紐的不同定位以及對補貼資金的逐步規範,傳統貨運航空公司也面臨著發展戰略和發展方向調整的挑戰,基地公司在基地機場運行航班將成為趨勢。快遞類航空運輸企業或將持續引進貨機,加大市場拓展力度,開通更多貨運航線,提高運行效率,確保快遞時效,同時加快對樞紐機場的布局。
近年來,順豐集團通過收購、合資等方式,與嘉里物流、Flexport、DHL、阿提哈德航空等建立了合作關係,同時,順豐積極擴充貨機機隊,依托鄂州花湖國際機場打造航線網絡。截至2024年底,順豐航空運營的貨機達到87架,花湖機場的貨郵吞吐量躍居全國第5位。2025年,順豐集團將進一步加快快遞、貨機、代理等業務的拓展步伐。
2024年10月,京東物流對外宣布其“全球織網計劃“以加快“出海”步伐。截至2025年1月,京東航空擁有7架波音737F貨機,主要執飛國內、日韓等近程航線。根據規劃,總投資達200億元的京東全球航空樞紐江甦南通項目預計2025年底投産。
截至2025年1月,圓通航空運行貨機13架。按照規劃,總投資152.2億元的圓通嘉興機場項目將於2025年上半年建成投運。
2025年,不論是傳統航空貨運企業,還是快遞類運輸企業,相互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供需不平衡影響航空貨運發展
2024年前11個月,我國跨境電商需求暴漲,中國、美國、歐洲、中東和非洲的電商需求旺盛。由於國際客機腹艙運力未能完全恢復,且多家航空公司的貨機引進計劃由於供應鏈問題以及持續的罷工事件導致的貨機交付放緩而延後,直接導致2024年大部分時間貨物運輸需求的增長遠遠超過貨運運力的增長,這也是國際航空貨運市場淡季不淡、運價飛漲的主要原因。
2024年末,隨著傳統貨源的減少以及很多機場對跨境電商遠程貨機的過量引進,市場又轉變為運力供給大於貨物運輸需求,中遠程航空貨物運價出現一瀉千里的局面。
事實上,航空貨運運力與市場需求長期處於動態調整之中。原計劃於2025年交付的空客A350F推遲至2026年,新加坡航空、法荷航等首批客戶的訂單延後至2027年。原計劃於2027年交付的波音777-8F也延遲至2028年交付。
2025年,面對市場上的諸多不確定性,航空貨運主體要深入研判市場的發展趨勢,了解行業動態,準確把握自身情況,提高市場競爭力,適時涉足新興市場和新業務,打造自身的競爭優勢,避免在市場供需不平衡中迷失方向。
在貨機運力方面,2024年我國自主研發的國産C909飛機已經由圓通航空首航中亞航線。C909飛機最大商載10噸,設計航程為2778公里,適用於國內及短程國際貨運航線。目前我國使用的中遠程貨機基本被波音和空客包攬。2025年,加快推動中遠程航空貨機自主研發,成為我國航空産業的重要方向。
産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必須以物流鏈的自主可控為基礎。在新一輪全球變局中,隨著經貿格局的深度調整與供應鏈體系重構,中國航空貨運企業將通過深度嵌入全球産業網絡,在協同共生中培育新型競爭優勢,最終實現從物流要素輸出者到全球供應鏈組織者的角色躍升。(作者陳洧洧,轉自《中國民航報》6950期 6版)
新聞來源 :《中國民航報》
本文轉載自中國民航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