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上市機場:24年成績頻創新高,“破局”增收仍有挑戰
2025年01月17日
2024年我國樞紐機場業務快速恢復,客流量普遍呈現同比增長趨勢。從旅客吞吐量規模來看,上海浦東、廣州白雲、北京首都、深圳寶安和成都天府機場位居全國前五名。
近日,上海機場、首都機場、深圳機場、白雲機場、海南機場及廈門空港等六大國內上市機場相繼發布了2024年度相關經營業績數據。從數據上來看,經營情況良好。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千萬級機場旅客吞吐量中,浦東機場排名全國第一,浦東、白雲兩機場旅客皆超過7600萬人次,並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此外隨著我國航空貨運行業逐步恢復常態化運行,加上跨境電商對航空貨運的旺盛需求,機場貨郵吞吐量總體表現穩中向好。
上海機場:樞紐功能進一步增強
回顧2024年全年,上海機場圓滿完成了運輸保障任務。與2019年相比,上海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均有顯著提升,顯示出強勁的復甦勢頭。上海兩場全年進出港航班量達到80.3萬架次,同比增長15%。兩機場全年超過1.24億人次,同比增長29%,創下歷史新高。貨郵吞吐量全年達到420萬噸,同比增長11%。
其中上海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比2023年排名上升1位,全國排名第一,年旅客吞吐量為7679萬人次,同比增長41.0%,恢復到2019年同期100.8%。浦東機場全年起降完成52.8萬架次,同比增長21.7%。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的不俗成績離不開國際客流大幅增長,2024年浦東機場年國際旅客達到2715.7萬人次,同比增長126%。在航線網絡方面,上海機場積極服務航司,新增10個航點,加密19個、恢復8個航線航班,特別是中遠程航線和“一帶一路”相關航線。樞紐網絡覆蓋全球48個國家的291個航點,顯示出其作為全球航空樞紐的重要地位。此外,浦東機場年貨郵吞吐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為377萬噸,同比增長9.6%,較2019年增長3.7%。特別是國際航空貨物吞吐量為302萬噸,同比增長17.5%,在國內機場中保持領先地位。
上海兩場中的虹橋機場成績同樣不俗,2024年全國機場中旅客排名第六,年旅客吞吐量為4797.2萬人次,同比增長12.9%,已恢復到2019年同期105.1%。年起降架次為27.5萬架次,同比增長4.6%,基本和2019年持平。貨郵吞吐量為43萬噸,同比增長18.4%,較2019年增長1.5%。
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再創歷史新高,破七千萬人次
2024年,白雲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再創歷史新高,為7636.9萬人次,同比增長20.9%,恢復至2019年的104.1%。這是白雲機場繼2019年客流首次突破7000萬後,再次邁入“年旅客吞吐量7000萬級俱樂部”。全年起降架次51.2萬架次,同比增長12.3%,較2019年增長4.2%。貨郵吞吐量方面,白雲機場同樣表現出色,全年達到238.3萬噸,同比增長17.3%,較2019年增長23.9%。2024年全年,白雲機場新增、恢復或加密國際客運航線超60條,引入6家國際客運承運人,新增布達佩斯、塔什幹等10多個客運通航點,其中,聯合南航和塞爾維亞航空開通的廣州-貝爾格萊德航線,實現了東歐直飛客運航線0的突破;聯合烏茲別克斯坦中亞航空開通的廣州-塔什幹航線,實現了中亞直飛客運航線0的突破;聯合委內瑞拉航空開通的廣州-莫斯科-加拉加斯航線,實現了南美客運航線0的突破。與此同時,白雲機場持續升級國內航線運營品質,2024年推動南航、九元等航司新增包括阆中、克拉瑪依、安陽、嘉峪關、巴彥淖爾等10多個新航點,白雲機場國內航線網絡已基本覆蓋主要民航機場。
首都機場:加速恢復,迎接新挑戰
北京大興機場分流,再加上國際客流尚未完全回血,導致首都機場很難回到巅峰破億人次的客流水平。但是2024年,首都機場仍展現出強勁復甦。據官方數據顯示,首都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為6736.7萬人次,同比增長27.4%,恢復到2019年同期67.4%,對比去年52%的恢復率明顯提升。2024年起降架次為43.4萬架次,同比增長14.2%。年貨郵吞吐量為144.3萬噸,同比增長29.3%。
這些數據不僅標志著首都機場在國內航空市場的領先地位,也顯示了其在國際航空市場中的強勁競爭力。2024年首都機場的航線網絡進一步拓展,覆蓋了全球54個國家的217個航點。在國內航線方面,首都機場通航至三亞、廈門、哈爾濱、長春等熱門旅遊城市的旅客量明顯增加。在國際航線方面,首都機場聯合航空公司新增、加頻了溫哥華、墨西哥城等城市的國際航線,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多選擇。此外,首都機場還積極開通新的國際航線,如悉尼、墨爾本等,進一步豐富了其國際航線網絡。
深圳機場:邁入“6000萬量級”
2024年,深圳機場的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6000萬人次,達到6147.7萬人次,同比增長16.6%,較2019年增長16.6%,深圳機場成為我國內地第四個邁入“6000萬量級”的機場。全年航班量達到42.8萬起降架次,同比增長8.9%,較2019年增長15.7%。貨郵吞吐量方面,深圳機場同樣表現出色,全年達到188.1萬噸,同比增長17.5%,較2019年增長46.6%。
國際航線的快速發展,為深圳機場帶來了新的增長點。根據數據顯示,深圳機場2024年國際旅客吞吐量達到471.56萬人次,同比增長119%。此外深圳機場在國際化進程上也取得了顯著進展。一方面,深圳機場積極向珠江口西岸延伸服務鏈條、拓展航空腹地,在中山、江門啟用兩座航空港,開通深中、深江兩條機場快線,為大灣區協同發展提供新支撐。另一方面,深圳機場新開、恢復了至墨西哥城、開羅、維也納、布達佩斯、利雅得、馬德里等12條國際客運航線,加密了10條國際客運航線,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線通航點超過45個,航線網絡覆蓋全球五大洲的31個國家和地區,每周超過800班進出境客運航班。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深圳機場的國際影響力,也為深圳與全球各領域的交流提供了更多便利。
海南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
據海南機場集團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該集團旗下11家機場共保障旅客超過5458萬人次,同比增長3.4%,這一數字不僅遠超去年同期,更提前12天突破了5000萬人次大關。其中,島內的海口美蘭、三亞鳳凰、瓊海博鳌三大國際機場更是表現搶眼,合計完成航班起降32.3萬架次,旅客吞吐量達到4931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1.3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6%、4.8%、15.3%。其中海口美蘭機場以超過2689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位居首位,三亞鳳凰機場緊隨其後,運輸旅客近2143萬人次,而瓊海博鳌機場雖然基數較小,但也實現了99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展現了其穩定的增長態勢。
廈門空港:穩步增長
在運營數據方面,廈門空港同樣表現突出,三項數據均超過2019年水平。2024年機場飛機起降架次為19.3萬架次,同比增長7.7%,較2019年增長0.2%;旅客吞吐量達到2790.7萬人次,同比增長15.8%,較2019年增長1.8%,年貨郵吞吐量為37.6萬噸,同比增長19.5%,較2019年增長13.6%。2024年,廈門空港在航線網絡優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截至年底,廈門機場累計開通運營境內外航線223條,其中境內航線173條,地區航線6條,國際航線44條。
機場“破局”增收仍有挑戰
從總體來看,2024年各大機場運營成績雖然不俗,但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何進一步推動經營效益提升等成為各大機場亟需解決的問題。各上市機場財報表現方面,與疫情前相比,反映到歸母淨利潤上,表現仍不夠理想。雖尚未出全年財報,但從目前2024年前三季度的財報表現來看,各機場營收和利潤數據雖都在2023年的基礎上明顯增長,但與2019年比各自的基準相比仍有差距。總體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首都機場虧損雖同比收窄65.57%,但仍淨虧損了4.6億,上海機場、海南機場兩家淨利潤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三成水平,深圳機場恢復至疫情前近七成水平,廈門機場恢復至九成水平,白雲機場相對恢復程度最高,歸母淨利潤較2019年增長3%。
據一位民航業內人士分析,從2024年機場數據統計反映出,各主要機場的營收增幅顯著低於客流的增長。該現象的背後,其實根本的原因在於機場的盈利模式在疫情後發生了重大改變。曾經作為“現金奶牛”的免稅業務,由於受到利潤分成模式的調整,機場方的盈利空間受到了明顯的擠壓。再加之目前國際航線的恢復速度普遍還不及預期,客運量的增長大多來自國內市場,給機場帶來的營收增長相對有限。此外,目前正值上海、廣州以及深圳機場大規模的改擴建工程的關鍵時期,對機場運營方的成本運營,都帶來比較大的壓力。因此,在以上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也就不難理解目前機場營收增長不及客運量的現象。未來,各大機場還應該著力多元化收入來源,減少對某單一業務的依賴,開拓新的利潤增長,尤其是結合各地的特色以及獨特文化,在提升旅客的候機體驗過程中,在鞏固主營收入的同時,不斷開發創新性的業務增長點。
民航資源網專家于占福分析,現階段中國的國內民航市場與國際民航市場,在國內經濟結構調整重塑的過程以及國際動態的地緣政治和區域安全因素的綜合影響下,都面臨著(航司與機場)現有産能、既有産能與旅客端實際需求之間暫時性的相對過剩。表現在航司端,是以票價水平的主動降低來保持和拉升客座率,實現了更高的旅客流量;而在機場端,則是非航收入的顯著下挫。兩個行業都面對著旺丁不旺財(尤其是最終的經營利潤)的現實挑戰。而這種國內經濟與國際環境並行帶來的復合挑戰,值得中國的航司和機場界都做好充分的“韌性作戰”的心理準備,需要同時在“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尋找各種改善的機會。這里,于占福提醒說,他特別使用“改善”而不是“突破”,是因為確實很難在這樣的整體環境下在傳統和經典的管理抓手上實現大幅的成效跳躍,更為可能的情形是在各個與最終財務結果有關聯的運營環節上的一系列的“微改善”來“積少成多”,實現整體結果的穩固和溫和提升。這樣的心理預期非常重要,相應地也需要航司和機場冷靜地放棄類似“一招鮮”的不實際的期待,而是更為全面地紮實地同時在收入提升、成本精控和旅客服務質量改善等維度尋求進步,並且是要避免一些管理目標上的沖突。尤其是在中國的民航業已經越來越多面對鐵路和公路運輸沖擊的競爭環境下,成本精控與旅客服務質量改善之間很容易出現的顧此失彼,更是一個需要發揮智慧和服務真心才能解決的經營矛盾,要特別給與關注。回到“服務好旅客”這個航司和機場共同的運營使命,其實也是所有收入和利潤的最終來源,當前的大環境下,尤其是馬上到來的民航春運窗口期,更是要做好傳統民航服務範疇之外的增值/附加/創新服務的加碼和創新。比如航司可以更全面地做好輪椅/嬰兒車等輔助設施的提供與使用、在行李托運上給與更多便利(如春運期間的額外免費或優惠托運額)、春運期間的常旅客積分倍增等;而機場端則值得在行李打包加固、更多元和快捷的餐食供應、當地特色年貨/新年禮品的同城同價供應、冬季衣帽/手套零售、付費臨時睡眠艙等與旅客的消費可能更相匹配的服務。回到旅客的視角考慮能為他們的出行提供哪些暖心的服務,進而從中獲得口碑/情感以及額外的收益加持。
新聞來源 :民航資源網 作者 :丁一璠
本文轉載自民航資源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