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4年中國通用航空市場發展
2025年01月10日
2024年,隨著政策力度持續加碼,各地積極跟進,行業熱情高漲,低空經濟熱度空前。從通用航空到低空經濟,提升了産業能級,豐富了産業內涵,新産業主體紛紛入局,産業發展內容更加多元,各路資本開始進場,通用航空煥發新的生機。我國新通航發展領先全球,亮點紛呈,但尚需進一步夯實基礎,邁實步伐;傳統通航發展穩健,待邁坎破局,有望趕上世界潮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點—線—面不斷推進,通用機場建設提速,低空智聯網建設已見成效,地方政府成為推動區域低空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然而,機會與風險並存,在滿懷信心推進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避免一哄而上,需要腳踏實地,把握好發展節奏,行穩方能致遠。
政策力度持續加大
低空經濟熱了起來
如果要評選2024年最廣為人知的經濟熱詞,無疑是“低空經濟”。
自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低空經濟提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低空經濟”熱度持續上升。2024年3月,“低空經濟”被寫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7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做好國家空中交通管理工作,促進低空經濟健康發展”。
各項政策措施的密集發布,為低空經濟發展帶來利好。2024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征的通用航空産業發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同年7月,中國民航局成立了由宋志勇局長擔任組長的促進低空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以加強對低空經濟領域民航相關工作的組織領導。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鼓勵發展與平台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相結合的物流新模式;同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低空産業發展領導小組成立並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研究部署推動低空産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的意見》,提出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
除中央及各部委密集出台支持政策外,2024年,我國通用航空政策、法規和規範也得以不斷完善。當年1月1日,《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施行,標志著我國無人機産業將進入有法可依的規範化發展新階段。同月,交通運輸部發布《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行安全管理規則》(CCAR-92),以規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行安全管理;同年2月,民航局機場司發布《A類通用機場使用許可及運行安全管理辦法》,以指導和規範通用機場使用許可及運行安全管理工作;8月,民航局適航司發布《電推進系統專用條件編制指南》,為eVTOL型號合格審定專用條件設定提供工作指導;9月,民航局機場司發布《電動式航空器地面服務設備通用技術要求》,為電動式航空器地面服務設備設計、制造、使用和檢測提供技術指導;11月~12月,民航局飛標司發布《直升機國際運行》《飛機國際通用航空運行》咨詢通告,以促進直升機及通用航空與國際飛行規則的無縫銜接。此外,《民用微輕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運行識別最低性能要求(試行)》《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適航安全評定指南》《通用航空安全保衛工作實施辦法》等一批規範性文件也相繼發布。
國家低空經濟發展意圖明確,政策力度持續加大,政策工具箱中的政策也日趨豐富。而由於低空經濟涉及領域之廣、涉及因素之多遠超其它經濟領域,在低空經濟政策環境建設中,無論是頂層政策還是運營法規都要注重系統性,應該有一張低空經濟政策圖譜,以指導低空經濟政策體系的系統性構建。制訂好政策很重要,而如何用好政策、打好政策組合拳,也是發揮政策效應的關鍵。臨近歲末,恰好傳來了國家發改委成立低空經濟司的重磅消息,相信此舉將有利於更好地組合政策資源,統籌和推進全國低空經濟發展。
全球傳統通航市場復甦
加快步伐跟上潮流是關鍵
來自GAMA(美國通用航空制造商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全球通用飛機交付量為2791架,其中固定翼通用飛機交付量為2157架,較2023年同期增長6.3%,交易額提升20.5%;噴氣類公務機交付量增長超過10%;直升機交付量為634架,較2023年同期上升1.1%。全球通用航空市場復甦勢頭強勁。
2024年,中國傳統通航市場穩步增長。據《中國通用航空發展報告(2023—2024)》數據顯示,2024年1月~7月,傳統通用航空經營性飛行量共計51.7萬小時;截至同年7月,全國傳統通用航空企業達到712家,與2023年底相比淨增22家;2023年,全國傳統通用飛機機隊在冊總數為5016架,2024年有望突破5200架。來自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通用機場信息平台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注冊及備案的通用航空機場有496個,較2023年的449個增加了近50個。
2024年,我國傳統通航制造業同樣可圈可點。中航通飛自主研制的AG60E電動飛機在當年1月圓滿完成首次飛行;中國航空工業西飛民機自主研發的“新舟”60滅火飛機於1月取得特許飛行證,並開始交付應急部門投入使用;7月,中航通飛旗下的美國西銳飛機制造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並受到資本市場追捧;中國航空工業“吉祥鳥”AC332直升機醫療救護構型10月首飛成功;江西冠一的GA20通用飛機在去年12月獲頒型號合格證;萬豐旗下的鑽石飛機訂單源源不斷,待産訂單已排到兩年之後;去年12月,濱州鑽石DA40飛機生産線重啟;中航通飛的鲲龍AG60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於12月順利完成通風冷卻、火警探測、環境過熱溫度探測等一系列地面及空中試驗試飛適航驗證科目,為適航取證奠定了堅實基礎;萬豐的鑽石eVTOL在2024年珠海航展驚豔亮相。
與新通航發展全球領先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的傳統通用航空發展嚴重滯後。盡管近年來我國傳統通用航空取得了穩步發展,但與歐美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巨大,我們的傳統通航産業規模還不到美國的5%。而無論是從市場應用還是産業規模來看,在現在以及可預見的將來,基於傳統固定翼通用飛機及傳統直升機應用的傳統通航,仍然是低空經濟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鑒於此,在低空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千萬不要冷落了傳統通航,更不要陷入“低空經濟將取代傳統通航”的認識誤區。一方面,各地各部門要像支持新通航那樣,支持傳統通航的發展;另一方面,傳統通航企業也應借低空經濟發展的東風,從通用航空消費入手去破局,尋找新的增長空間。
新通航形勢喜人
夯實發展基礎最重要
以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城市空中交通(UAM)、先進空中交通(AAM)為代表的新通航,如今已成為了航空先進國家競逐的航空創新發展新賽道。2024年10月,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出台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eVTOL及其運行的管理規章修正案“集成類動力升力:飛行員認證和運行,以及與旋翼類航空器和飛機相關的修正案”,並將這部厚達880頁的規章修正案稱為將eVTOL這類新型飛行器引入美國領空的“最後一塊拼圖”;歐盟的科研與創新框架“歐洲地平線”計劃支持多個與UAM相關的項目和企業發展;韓國提出到2025年建成“城市空中通道專用空域”;日本、新加坡等國都已制訂了詳細的城市空中交通規劃方案。受利好消息及市場預期鼓舞,已經上市的eVTOL/UAM相關公司JobyAviation、Ar?cherAviation、VerticalAerospace的股價在2024年分別上漲了28%、66%和67%。
令人欣慰的是,盡管中國的傳統通航發展滯後於歐美發達國家,但在新通航領域,我們與歐美國家處於同一起跑線上。2024年,中國新通航繼續勇立世界潮頭。3月,峰飛航空的V2000CG貨運版eVTOL獲頒型號合格證TC,成為全球首款取得該證的噸位級eVTOL;億航智能EH216-S載人eVTOL於4月獲頒生産許可證(PC),成為全球首款集齊民航三證的eV?TOL;6月,華奕航空的HY600大型無人直升機獲頒國內首張無人直升機特殊適航證;9月,廣汽飛行汽車GOVE獲得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特許飛行證;11月,航天彩虹-4無人機獲得國內首張大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特殊適航證。此外,在2024年,禦風未來M1-B、小鵬匯天X3-F、峰飛航空V2000EM等多款eVTOL航空器的TC申請先後獲得民航局受理。臨近歲末,小鵬、廣汽等企業又紛紛解鎖eVTOL或飛行汽車新機型。長安汽車也入局該領域,與億航共同研發新的飛行汽車産品。
2024年11月,多款eVTOL亮相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以下簡稱“珠海航展”)並斬獲批量訂單。其中,沃飛長空與工銀金融租賃簽署了首批120架AE200意向採購訂單;小鵬匯天與12家客戶簽署了2000餘架意向訂單。此外,據不完全統計,億航智能累積訂單也多達1500架,沃蘭特、峰飛航空的累積訂單分別達到了860架和500架,零重力、禦風未來均收獲了上百架意向訂單。不僅僅是意向訂單,2024年,億航開始實現批量化産品交付,已有不菲的現金進賬。僅僅是産品交付還不夠,應用場景的呈現才是真正的商業成功。2024年,億航智能已經在合肥、廣州、深圳、太原、珠海等地建立UAM(城市空中交通)示範項目,協助客戶獲得航空運營商證書,以實現商業化運營。
資本市場的動向是行業發展的風向標。隨著各路資本紛紛看好新通航,2024年又是新通航融資的豐收年,低空經濟領域融資案例超過60起。2024年,沃蘭特航空先後完成五輪億元級融資,沃飛長空宣布完成B輪數億元融資,峰飛航空獲得寧德時代數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小鵬匯天完成1.5億美元的B1輪融資,禦風未來完成超2億元人民幣的Pre-B輪融資。此外,時的科技宣布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零重力宣布完成超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億航智能又新獲近億美元融資。
eVTOL整機産業的發展,離不開上遊供應鏈的支持,而動力電池和電機是最為重要的供應鏈環節。得益於電動汽車的高速發展,中國的車用動力電池和電機領先全球。隨著電動航空及eVTOL的發展,中國的優勢電池和電機企業開始跨界進入電動航空領域,期待能重現在汽車行業的輝煌。採用供應鏈協作模式進行投資合作及共同研發,顯然是一個有效的辦法和路徑。於是,我們高興地看到,電池電機企業與eVTOL整機企業已互相結對開展供應鏈合作,以共同攻克技術難關。2024年5月,盟維科技與零重力達成了戰略合作,將針對eVTOL電池展開定制化開發;8月,寧德時代與峰飛航空簽署戰略投資與合作協議,雙方共同致力於eVTOL航空電池的研發;11月,英搏爾宣布與億航智能達成長期戰略及技術開發合作,共同開發適用於億航産品的高性能電機和電機控制器産品;同月,昂際航電推出了面向新興低空航空器的新品牌“珑馭AvioNo?va”系列航電及飛控解決方案,並與沃飛長空等4家國內領先的eVTOL制造商及産業鏈合作夥伴簽署産品供應合同及戰略合作協議。
在一派光鮮繁榮景象的背後,也傳來了不好的消息。2024年11月,在納斯達克上市且市值一度高達100億美元的全球頭部eVTOL公司Lilium向法院提交了破産申請;2024年12月,Volocopter也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産保護,成為又一家陷入財務困境的全球頭部eV?TOL明星公司。新通航雖然是一個充滿商機的新賽道,但因為其有很強的環境依賴性和涉及因素的多樣性,它也是一項需要我們謹慎為之的新事業。新通航的確需要有一個發展過程,且在這一過程中面臨各種挑戰與風險,對投資人而言得多一分耐心,新通航更需要“耐心資本”。對eVTOL創業公司而言,既要放眼未來,更要立足當下,面向應用需求,苦練內功,踏踏實實做好産品和服務。
國內各地紛紛加碼
産業內涵與外延不斷拓展
從通用航空到低空經濟,是一個從産業門類到經濟範疇的概念擴展。通用航空是低空經濟的主要經濟活動和主要産業構成,而低空經濟的概念範疇包含了除通用航空之外更廣闊的産業與經濟活動內容,包括通用機場、城市空中交通垂直起降場、地面保障設施以及低空空域監控與飛行服務系統的投資建設,同時延伸到人工智能、新能源、新一代5G/6G移動通訊技術、空天衛星技術應用與空地互聯、大數據與數字化技術等産業鏈環節,並與這些同樣具有新質生産力特征的産業環節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於是我們看到低空經濟之火熱不僅僅熱在圈內,也火出了圈外,除航空行業外的其它相關行業主體也紛紛下場,入局低空經濟領域。2024年,各大通信運營商在低空經濟領域動作頻頻,加速推動數智技術與低空經濟深度融合。中國移動提出了融低空通信網、低空導航網及低空感知網於一體的低空智聯解決方案,與15個領航城市攜手共建低空經濟生態圈;中國聯通發布了“端、網、雲、應用”低空智能網聯體系,並在10個城市開展低空智聯網試點建設;中國電信致力於打造廣域網絡覆蓋、超大通信帶寬、天地一體的低空超寬帶智聯網,並與華為成立“低空智能網聯實驗室”,共同推動低空通信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中興通訊已在25地完成了超80個低空通感試點項目,覆蓋物流配送、重點區域低空安全、景區管理、機場安防等多種應用場景。去年12月,中國通航與中國郵政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充分發揮雙方在智能技術和物流網絡方面的優勢,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低空物流體系。電動航空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2024年,寧德時代、英搏爾、昂際航電、盟維科技等多家電池電機企業不約而同地分別與eVTOL整機廠商開展供應鏈深度協作。垂直起降場是城市空中交通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保障設施,深圳、廣州等多地將城市空中交通垂直起降場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地方投資平台、城建公司積極參與城市垂直起降場的投資與建設。
在中央政策指引下,各地正積極跟進。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已有29個省(區、市)將低空經濟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北京、上海、廣東、湖南等地陸續出台了與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相關的實施方案、行動計劃或支持措施等政策性文件;深圳、珠海、廣州、蘇州等地還頒布了與低空經濟相關的地方性條例;京津冀三地則簽署了《低空經濟産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以促進低空經濟區域協同發展;繼2023年深圳市成立全國首家地方性低空經濟國資平台公司深圳低空産業發展服務有限公司後,上海低空經濟産業發展有限公司、湖南省低空經濟有限公司等也相繼成立;截止2024年底,全國已有20餘個省市成立低空經濟産業基金,總規模超千億元。
通用機場建設提速。2024年,青島即墨機場、登封少林機場、新疆葉城密爾岱通用機場、呼瑪鹿鼎山等通用機場正式通航。安徽亳州機場、明光機場通過竣工驗收,四川德陽什邡通用機場項目正式開工。廣西北海銀灘直升機場、柳州市工人醫院直升機場、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五象院區直升機場、蘇州松陵直升機場、蘇州橫扇直升機場、上海新虹直升機場、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本部直升機場、深圳鹽田區人民醫院直升機場、金湖金北機場等通用機場通過民航備案。《深圳市低空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深圳預計建成1200個以上低空起降點,覆蓋載人飛行、物流運輸、社區配送及城市治理服務四大領域。
各地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工作卓有成效,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呈現點—線—面推進態勢。湖南省已對179個空域進行分類劃分,並建立了97條常規低空目視航線,逐步構建了全域低空空域協同運行管理的技術和制度保障體系;四川省試點空域擴展至7800餘平方公里,包括7個空域和8條低空通道。2024年8月,深圳低空運行管理中心啟用,將成為全市低空飛行活動的申報窗口、指揮中樞、信息平台,推動深圳低空飛行“一網統管”。安徽省建設完成無人駕駛航空器航行服務平台(USS)——安徽省低空無人機管理與服務平台,2024年前10個月通過平台申報的飛行計劃達18377條。南京市低空飛行服務中心於11月揭牌運行,並率先建成了南京市低空飛行服務平台;同年11月,《上海市低空飛行服務管理能力建設實施方案》發布,提出到2027年底前全面形成全市低空公共航路網絡架構。
區域低空開放和區域低空空管及飛行服務平台的建設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前提,也是地方政府的責任擔當,但在各地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實踐和區域低空空管及飛行服務平台的建設過程中,也需要進行全國性統籌及區域協同,在方案方法、技術手段和技術標準上需要相對統一,至少要形成能銜接各區域的標準化接口,以求後續實現區域互聯互通。
作為低空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産業落地載體,各地低空經濟産業園也在陸續建設中。2024年5月,全國首個eVTOL産業園——深圳鹽田eVTOL産業園揭牌;7月,呼和浩特低空經濟裝備制造産業園揭牌;8月,中關村(延慶)低空經濟産業園設立;9月,中國-東盟(玉林)低空經濟産業園示範園開園;10月,廣州花都低空經濟産業園開工;11月,紹興市越城區低空經濟配套産業園一期項目工程總承包招標文件公示,太原低空經濟産業園項目EPC總承包招標公告發布;12月,巴中低空經濟産業園項目開工。園區化是中國經濟發展特色,但在低空經濟産業園規劃建設中也要注重合理性,避免盲目上馬。在新建低空經濟産業園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我們還有一批已建成的通用航空産業園,不妨讓通用航空産業園裝上“低空經濟”的新酒,使其煥發新生機。(作者:高遠洋,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用航空産業研究中心主任)
新聞來源 :《中國民航報》
本文轉載自中國民航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