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飛機鳥擊你需要了解的

2024年10月30日

近期一些航班因遭遇鳥擊導致後續航班延誤的事件受到了一些網友的關注。作為普通旅客,很多人會問,飛機遭遇了飛鳥撞擊,會不會很危險?航班因此延誤有沒有賠償?借此,我們來對有關鳥擊的話題進行一下科普。

全球鳥擊事件無法完全避免

鳥擊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航空不安全事件。隨著航空器數量的不斷增加、體積越來越大、飛行速度越飛越快,同時也增加了鳥擊的可能性。

據美國FAA的統計,1990-2023年這33年內美國民航共計報告約28萬起鳥擊事件,且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其中2023年共計1.84萬起,已大幅超過疫情前2019年。

據航空事故網站搜索可見,10月份僅該網站報道的鳥擊事件就有約10起。一句話,渲染和過度擔心鳥擊風險,並無必要。

民航飛機如何在設計制造端“防鳥”

誠然,由于飛機的高速性,即便是撞上一只小小的飛鳥都可能會造成飛機一些損傷。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現代飛機的安全性能極大提高,雖然報告的鳥擊事件很多,但真正造成安全事故的鮮有發生。

現代飛機在設計、制造階段就已經考慮到了飛鳥等外物撞擊風險的因素,並會進行嚴苛的鳥撞實驗。同時民航監管部門也針對鳥擊因素就飛機結構有嚴格的規定。

根據ICAO統計,鳥擊對航空器發生撞擊最高的部位是發動機,其次是機翼、駕駛艙玻璃及機鼻等。決定鳥擊嚴重性的主要是鳥的重量、撞擊位置及速度等。

根據中國民航《運輸類飛機適航標準》,受到1.8公斤(4磅)重的鳥的撞擊,飛機必須能夠成功地完成該次飛行。尾翼結構的設計必須保證飛機在與3.6公斤(8磅)重的鳥相撞之後,仍能繼續安全飛行和著陸。這一標準與美國FAA等相關標準一致。民航飛機必須要達到這樣的標準才能滿足適航要求投入運營。而大部分鳥擊事件中鳥的體積及重量都較小。

飛機制造時需經過嚴格的鳥擊風險測試,在研制階段進行專門的鳥撞實驗。鳥撞實驗的重點在于評估飛機結構在遭受鳥類撞擊時的抗沖擊性能,其目的有兩個:一是檢驗飛機上易受飛鳥撞擊部位的抗鳥撞能力;二是測量撞擊過程中有關應變、位移、撞擊力等數據,為設計分析提供數據支持。

鳥撞實驗是一種動態沖擊試驗,通常都採用空氣炮技術,通過高壓氣體將做成炮彈狀的“鳥彈”沿炮管加速到預定速度,再撞擊到實驗飛機結構,整個過程快到用毫秒(ms)來計量。一般採用家禽模擬自然界的飛鳥,或是特制的人工鳥。

從機頭到機身、從機翼到起落架,再到發動機,每一個可能與鳥類發生碰撞的部位都要經過了嚴苛的撞擊實驗,以滿足抗鳥撞的適航要求,從而確保飛機的安全性。

民航機組和機務訓練有素

民航飛機自身安全性在設計制造時就已經有嚴格要求,同樣作為飛機掌舵者的飛行員也訓練有素。

民航飛行員經過了嚴格的培訓,需要通過各類型的考核測試,以應對包括鳥擊在內各種突發事件,且定期需要進行復訓。

飛機制造商、航空公司針對飛機可能出現的任何異常情況均制定了相應的手冊和檢查單,幫助飛行員進行決策和應對。

為最大限度確保安全,在報告遭遇疑似鳥擊事件後,民航機務工作人員會對飛機受損情況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評估,以確定損傷是否“超標”、飛行器是否依然適航。根據不同的撞擊位置都有一套嚴苛的評估標準,比如是否涉及發動機、傳感器,還包括凹坑的尺寸深淺等。重視任何一起鳥擊事件,也是對安全和生命的敬畏。

鳥擊致航班延誤,航空公司需要賠償嗎

據《航班正常管理規定》第二十九條指出,由于天氣、突發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檢以及旅客等非承運人原因,造成航班在始發地出港延誤或者取消,承運人應當協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費用由旅客自理。

按照《航班正常管理規定》的要求,航空公司在客規中也對航班延誤是否補償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對于非航司原因造成的航班出港延誤或者取消,航司將協助旅客安排餐食或住宿等,費用由旅客自理。非航司原因的航班延誤,並沒有賠償的條款。

鳥擊事件屬于不可控的突發因素,並非航司自身原因。在發生鳥擊後,航空公司需要對飛機進行檢修,或調配其他飛機來執行後續的航班,由此導致的航班延誤,並不需要提供賠償。

鳥擊事件需要機務根據損傷情況、殘留的生物痕迹(侵入物不一定是鳥,也可能是其他航空器部件、氣球、無人機等)等進行綜合判斷,因此航司有時無法第一時間給出飛機檢修的原因和預計延誤時間。

 

新聞來源 :合肥航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本文轉載自民航資源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