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空運輸市場觀察:總量回升,結構變化,如何做大做好“蛋糕”?
2024年10月29日
2024/2025年冬春航季開啟,近日,多家外國航空公司對至華航線航班作出調整。漢莎航空、北歐航空、波蘭航空等部分歐洲航空公司宣布將暫停至華航線,引發關注。與此同時,達美航空宣布將於2025年6月恢復上海浦東至洛杉矶的直飛航班,每周3個航班;沙特航空將於10月28日開通北京大興直航達曼的航班,每周2班;肯尼亞航空計劃開通內羅畢至北京的直飛航班;新加坡航空將擴展中國內地網絡航線布局,覆蓋7個城市8座機場,並逐步增加航班密度至每周98班。截至目前,國際客運航班量總體已恢復至疫情前的八成左右。
毫無疑問,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與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不斷推進,這個潛力巨大的超大航空市場將依然對國內外航空公司保持強勁吸引力。新形勢下,如何把這塊“蛋糕”做得更大、更好,也將是中國民航在提質增效、追求更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需要持續關注的重要課題。
市場因素驅動航線調整
近日,漢莎航空宣布,將自2024/2025年冬春航季暫停法蘭克福至北京航線;北歐航空宣布暫時退出中國市場,暫停其哥本哈根至上海航線;波蘭航空宣布,將自2024/2025年冬春航季暫停華沙至北京航線。此前,英國維珍航空公司、英國航空公司也暫停了其倫敦希斯羅至上海、北京的航班。多位專家分析認為,部分歐洲航空公司所作的航線調整,屬於市場調節作用下的企業自主經營行為。
一般來說,北半球冬春航季的市場需求低於夏秋航季,航空公司通常會在換季時對運力安排進行相應調整,導致冬春航季開始後航班減少。此次冬春航季歐洲航空公司航班計劃較夏秋航季有所減少,其變化趨勢與疫情前相比整體一致,也符合歷年來的航班計劃安排特點。
此外,受航線繞飛影響,歐洲航空公司至華航線運營成本增加、收益降低。中國民航大學航空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教授,民航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曉津表示,俄羅斯空域繞飛大大增加了歐洲航空公司至華航線的飛行時間、燃油消耗以及人力成本等,同時還會影響整體生産要素安排、航班準點率和後續服務,增加運營復雜性。出於盈利考慮,歐洲部分航空公司依托歐洲與美國、日韓的緊密聯繫,調整了全球航線布局,將運力更多調配至自身更有優勢、票價更高的美國、日韓等航線。
民航新型智庫專家林智傑認為,當前我國國際航線結構的變化,也反映出全球民航市場的格局轉變,國內、中東等的航空公司憑借成本控制、地理位置、服務體驗、中轉網絡等方面優勢,競爭力逐步提升,歐美傳統航空公司受到更大挑戰。當前國內航空公司在國際航空運輸市場上的恢復水平已達疫情前90%以上,外國航空公司約為疫情前的60%。
盡管如此,各國航空公司依然對中國市場保持著高度關注。英國航空相關發言人表示,他們始終看重中國市場,暫停倫敦往返北京航線只是暫時的措施,此外,他們仍將繼續運營每天飛往上海和香港的航班。芬蘭航空公司首席營收官Christine Rovelli也表示,芬蘭航空按計劃繼續運營飛往中國的航班,他們密切關注中國市場,並已宣布在2025年夏季增加運力,以實現更高效的運營。
“一帶一路”牽動市場新機
數據顯示,國際航班恢復水平呈現出地區差異,相較於歐美及大洋洲航空公司,亞洲和非洲航空公司恢復水平較好,其中有36家運營量已達到疫情前的80%以上。其中,“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表現亮眼。航班管家數據顯示,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間的客運航班量佔比達70.8%,較疫情前提升3.2個百分點。
近年來,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我國立體互聯互通的“朋友圈”不斷擴大。截至2023年末,我國企業在共建國家設立境外企業1.7萬家,直接投資存量超3300億美元。李曉津分析認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通過促進經貿和人文交流為航班恢復提供了動力。以哈薩克斯坦為例,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成為中亞國家與中國貿易往來的重要樞紐,大量貨物在中哈之間流通,使得兩國間的商務往來頻繁,企業代表、貿易商等人員的出行需求大幅增加,從阿拉木圖、阿斯塔納等城市往返北京、上海、烏魯木齊等中國城市的航線客流量不斷上升,兩國航空公司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航班計劃、增加運力投入。此外,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等樞紐機場優化航線布局、時刻安排,不斷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航線連接,進一步提高了航空運輸的效率。
近日,塞爾維亞航空開通了貝爾格萊德至廣州航線,並將自2025年1月11日起開通貝爾格萊德往返上海直飛航線。“我們在中國市場不斷加大運力投入,源於對中國市場的深入分析和堅定信心。”塞爾維亞航空相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開通的天津至貝爾格萊德航線以及近期開通的貝爾格萊德至廣州航線均上座率高企,商務及休閑旅行頻繁,此外,他們還與中國航空公司深度合作,並在貨運及第三方業務領域拓展合作,希望增強全球航線網絡的互補性,為旅客提供更加多樣化的出行選擇。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綦琦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對於國際航班恢復影響積極,我國國際航線網絡當前呈現出結構性變化,往返中亞、中東、東歐、中歐、北非、中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航點新增、航線新開、航班加密,促進“一帶一路”人民便捷往來的“空中絲路”正逐漸成形。
做強中國航空市場引力
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818.6萬人次,同比上升48.8%;其中,通過免簽入境488.5萬人次,同比上升78.6%。截至目前,中國已同24個國家實現全面互免簽證,對16個國家實行免簽入境政策,對54個國家實行72小時或144小時過境免簽。免簽政策及一系列便利化措施帶動入境遊熱度走高。攜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入境遊訂單同比增長超過一倍。
多位專家對中國國際航空運輸市場的未來發展保持樂觀態度。民航新型智庫專家韓濤表示,中國市場依舊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國際旅行和商務往來的需求將不斷增加,而現代化國家綜合機場體系和空中交通管理體系的加快建設,也將進一步提高航空服務的覆蓋率和運行效率。李曉津分析認為,中國有約12億人未出過國,未來有強勁的出國需求,潛在市場將逐步變為現實市場,對於外國航空公司而言,當前正是搶佔中國重要機場時刻資源的機遇期。正因如此,中東、非洲等地區航空公司紛紛積極增加在華運力投放。
目前,中國民航運輸規模已連續18年位居全球第二,有預測認為,中國航空市場的潛力依然巨大,未來或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市場。如何發揮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雙重作用,推動我國國際航空運輸市場恢復發展從 “增供給、促恢復、擴份額”向“保穩定、優結構、提品質”轉變?
林智傑認為,國際航班恢復與宏觀經濟發展及對外交往緊密相關,需要通過進一步推動旅遊市場開發、出入境便利政策優化、在華生活便利化水平提升、密切對外交流等方面工作,吸引更多外國旅客來華,做大國際市場“蛋糕”。
李曉津表示,建議民航管理部門根據市場需求和旅遊熱點,繼續鼓勵中外航空公司開通更多通往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航線,尤其是新興旅遊市場和潛力地區的航線,如加強與南美洲、非洲等地區的航線連接;鼓勵航空公司優化航班時刻安排,提高航班的準點率和銜接性,方便國際旅客中轉、出行,同時,積極落實《關於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政策措施,支持中外航空公司通過代碼共享、合作聯營等方式,優化服務産品,持續加強與外國航空公司合作,吸引歐洲到澳洲、歐洲到日韓的中轉旅客,提高我國航空公司和機場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競爭力,吸引更多外國航空公司參與到中國的航空運輸市場。
綦琦建議,積極宣傳我國優質旅遊目的地,用好類似“黑神話:悟空”“宋元泉州”“多彩貴州”“七彩雲南”等有國際推廣潛力的文旅IP,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國外遊客來華旅遊和交流,開拓更多的境外旅客來源地。他表示,國際航班的恢復與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國際交往的成效密切相關,未來,全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越足、參與力度越大,中國航空市場對各國航空公司的吸引力也將越強。(《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潘瑾瑜)
新聞來源 :中國民航網
本文轉載自中國民航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