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係統生態足迹復雜 需客觀探討解決方案
2024年09月03日
人們近年總習慣對交通工具的「生態足迹」簡單判斷。但其實,交通係統總體碳排放的計算相當復雜,航空出行並非最不環保的旅遊方式。專家呼籲,人們應以開放心態,客觀探討交通概念的未來發展。
KRBE首席執行官Klaus Radermacher博士說道,近年沸沸揚揚的「生態足迹」話題,多數時候都只關注「生態足迹」話題,然後被高度簡化成坐火車對環境較為友好、開車對環境有害、搭飛機對環境的危害更重等陳述。但是,適當的環境評估其實比這種簡單的歸納復雜得多。
從整體係統的角度來看,人們普遍認為較為環保的鐵路出行,其實並不環保。特別是高速鐵路線,由于主要由混凝土、鋼和銅制成,且經常需要穿過很長的隧道和高谷橋梁,因此施工過程中總會産生數百萬噸的二氧化碳。因此,鐵路旅遊對環境特別是氣候較為友好的籠統說法,只能被視為21世紀的「菠菜謬誤」(20世紀長期以來,專家一再聲稱菠菜富含鐵,直至1981年此謬誤才被揭穿。)
但是從航空運輸係統來看,航線基礎設施的生態和經濟成本為零。兩個機場之間的空氣永遠不需要建造或維護。這對交通係統的整體生態平衡産生了重大影響。可見,必須以係統為導向的視角,來評估、比較和討論交通係統復雜的生態足迹,單因果思維並無法提供任何解決方案。
他認為,人們其實無需改變習慣的交通水平,也可以每年節省數千萬噸的二氧化碳;關鍵是如何更高效的出行,而不是簡單地忽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這種算法對誰都無法帶來好處,更不用說對氣候了。客觀來看,把某些交通工具妖魔化,對于解決未來問題既沒有道理,也沒有作用。人們迫切需要對整個流程鏈進行整體思考,密切關注所有必要的基礎設施組件,並在沒有意識形態偏見的情況下,考量復雜的因果關係,並對新的發現、流程、方法和技術持非意識形態的開放態度,對未來交通概念客觀探討並以科學原則和技術可行性為基礎,而不是固守成規,阻礙未來的實質發展。(鍾韻/ 採訪報道)
新聞來源 :TTG China
本文轉載自TTG China,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