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C呼籲全球就人工智能監管與盡責達成共識

2024年04月24日

世界旅遊業理事會(WTTC)日前發布了兩篇人工智能報告,分析人工智能的風險、法規和盡責應用方式,供旅遊業領導者借鑒,以降低人工智能對其商業運營的影響及可能帶來的風險,並呼籲全球應就人工智能監管與盡責達成共識。

人工智能日益普及,旅遊行業了解其風險與法規也變得至關重要。世界旅遊業理事會(WTTC)近期與微軟公司合作發布了人工智能主題報告,分析各地的趨勢、法規與發展戰略。報告指出,人工智能的未來,將取決于未來對人工智能的監管。世界各地許多政府和組織現已相繼發布「人工智能指南」、制定「人工智能戰略」,並討論人工智能監管應涉及哪些內容。

比如,中國即在2023年6月宣布人工智能法草案進入國務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這不僅關係到中國,也關係到整個世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研究生産國,其法規將推動新的人工智能研發,這可能會影響從太平洋地區使用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內容控制、到歐洲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功能等方方面面。由于人工智能有可能改變世界,因此中國新的人工智能法對于全世界都舉足輕重。

隨著聯合國、歐盟、中國和美國等世界主要國家及政府間機構各開始制定人工智能監理方法,WTTC呼籲,國際間的監管措施應達到一致性與協調性。

在人工智能的安全和盡責應用方面,報告指出,近年全球從宗教、政府到企業機構都出檯了越來越多基于道德等不同面向的志願性原則。然而,目前各方尚未就一套共同的原則普遍達成一致的想法。因此,WTTC建議,考慮將人工智能納入業務的旅遊機構,可選擇最合適其組織的框架來採用。但WTTC同時也主張國際社會就一套共同的人工智能盡責應用原則達成共識。

人工智能安全運用誰應負責?

不過,報告也坦言,即便全球就人工智能的正確應用方式達到共識,究竟「誰」應為人工智能的安全運用來負責,以及人工智能係統遭到濫用或造成負面後果後,應由誰來承擔責任(比如,應是人工智能軟件程序員、人工智能係統制造商、運行人工智能係統的企業、個人用戶或其他單位?)仍是未解的難題。

這個責任鴻溝(Responsibility Gap)目前尚無解決之道,世界各地的人工智能和法律專家正在琢磨。這在攸關安全的場景(如人工智能驅動的無人駕駛汽車)中尤為重要,而人工智能的未來演變,將基于許多未知變量。世界各國政府在制定人工智能監管制度之際,仍在研究此類復雜的法律問題。(鍾韻/ 採訪報道)

 

新聞來源 :TTG China

       本文轉載自TTG China,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