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提高服務旅客出行能力推動經濟發展

2023年11月29日

近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公告,為進一步提升航班正常管理水平,民航局在總結近幾年航班正常考核指標和調控措施實施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民航發展態勢,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國內航線經營許可規定》《航班正常管理規定》,制定了《2024年航班正常考核指標和調控措施(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

航班正常考核,就是盡可能減少不正常航班數量,讓航班盡量減少因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導致的晚點起飛、晚點到達等情況。通俗地解釋,就是讓旅客在民航出行時能夠準點起落,不耽誤旅客出行目的,不增加不必要的旅客旅行時間。因此,此次民航局進行新的航班正常考核和調控,出發點是提升旅客便捷出行體驗,是利好旅客的有效行政管理手段。

在我國高鐵出行發達便捷的當下,旅客長距離出行並非只有民航可以選擇。民航局通過行政考核約束機場、航空公司,本質上是在不斷提高服務旅客出行能力,提升民航在中長距離出行市場獲客競爭力。對比征求意見稿和現行考核標準,新規擬擴大納入考核的機場範圍,由旅客吞吐量2000萬人次(含)以上的機場以2019年數據為基準及大興機場,擴展至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含)以上的機場以2023年數據為基準。根據現有數據,我國擁有千萬級機場不少于41座,基本涵蓋了各省區市旅客民航出行承運機場,這也就意味著此次考核針對範圍更廣,提高服務旅客出行能力的決心更大。

除此之外,征求意見稿對航空公司考核指標比現行標準更嚴,對于因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導致不正常航班數占當月計劃航班數比例高于6%(含),連續2個月客運航空公司當月到港航班正常率低于75%(不含)等情形,對航空公司給予處罰,相關處罰能夠直接影響到航空公司收益。對于旅客而言,航班準點率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過往的媒體報道中,常常出現因不正常航班導致旅客不滿的現象,並且因為少數不正常航班存在機場、航空公司推诿扯皮的情況,使得旅客一遇到不正常航班,通常難以對航空公司和機場共情,也容易對由天氣原因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不正常航班産生誤解。上述矛盾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作為實際獲益方和更具有話語權的航空公司,對其進行嚴格約束,也是幫助民航市場更好發展。

整體看,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旅客出行人數正逐步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民航局此番進一步提升航班正常管理水平,除了不斷提高服務旅客出行能力,提升民航出行公共服務職能水平,更長遠的積極意義還在于通過服務旅客、便利旅客出行來促進生産要素高速流動,進而拉動全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光明網評論員)

 

新聞來源 :民航資源網

本文轉載自民航資源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