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運營創新 實現效益提升

2023年11月27日

最有效的解決方案是創新、數據和技術的協同。

隨著航空業繼續發展,技術轉型的變革仍在深化。

轉變不僅體現在OAG《航空公司技術過渡報告》中所強調的航空零售體驗,對航空生態系統的另一個核心部分——航司高效運營,也至關重要。

航空公司的運營工作非常複雜,其中有三個尤為重要的領域,目前都在經歷重大的創新變革,將會顛覆傳統的航空運營方式:

* 過站運營:準備飛機的下一次起飛

* 航班運營:管理飛行中的飛機

* 落地服務:降落後行李運輸的優化管理

在本文的分析中,我們將更深入地了解上述關鍵領域中的第一個——過站運營,探索其細節之處,並了解其在航空公司更廣泛的運營布局中的角色演變。

過站運營:與時間賽跑

在航空運營工作中,分秒層級的精準度尤其重要!

每分鍾都有巨大的價值,尤其是當飛機停在地面上時。行業人士常說,飛機不飛就要虧錢。航空公司的高效運營,關鍵就在於迅速地準備好飛機的下一次航程——同時保持最高的安全標準、確保一流的服務。

隨著航空業的不斷發展,支持其運營的方法和技術也在發展。如今,過站運營的效率,不僅在於人工操作的精準度,也需要利用尖端技術確保流暢運作。

過站運營的複雜過程,關鍵在於迅速而有組織的協調。這個過程不僅僅是設施補給或給飛機加油,還涉及多方的協調配合,例如航空公司的機隊規劃、航班時刻表規劃、乘客預訂、執飛和地面運營之間的高效協同,尤其是飛機維護系統。這種協調還延伸到與外部方面如空中交通管制員、機場當局和出入境管理部門的協作。後者更是對航空運營的過程增加了顯著的不可控因素,相比之下,航空公司的內部協調顯然更具可控性。這種內外的差異是航班過站、航段銜接成敗的關鍵。

航空運營協調非常複雜,僅一個航班過站的過程通常就包括了數百個單獨的任務,涉及超過75個不同的人員和單位。

那麽在當今快速發展的航空格局中,驅動航班過站時間優化的推動力有哪些?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研究以下三個迫切的關鍵因素,進一步理解在飛機過站過程中,“分秒必爭”有多麽重要。

縮短過站時間為何如此重要

在一架飛機開始下一次航程之前,它經歷了一個關鍵的準備期。

首先,飛機停在登機口,讓乘客下機,貨物和行李卸載,並進行包括加油、清潔、餐飲準備和維護等必要服務。隨後,貨物和行李被重新裝載,一批新的乘客登機。

這個周期所花費的時間在多次旅行中計算出來的平均值,就是行業所稱的“平均過站時間”。

工作人員們需要盡力縮減平均過站時間。

以下我們將簡要探討這麽做的原因。

1. 高效過站的經濟效益

對於航空公司來說,時間就是金錢,確實如此。一架飛機停在地面上不飛,就是一個不産生收入的資産。因此,追求平均過站時間的最小化,不僅僅是運營上的需求,更是經濟效益上的考量。

這對於嚴重依賴於快速過站以高效運營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尤其如此。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許多傳統全服務航空公司來說,這個方程可能更為微妙。對他們來說,優化樞紐和輻射系統中的最佳連接性往往是要優先考慮的問題。而在某些情況下,由於時間差和特定的飛行模式,一些飛機可能需要在地面上停留較長時間。因此,雖然高效過站普遍有價值,但其影響對於LCC和全服務航司等不同類型的公司,可能有很大的差異。

對於低成本航空公司來說,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是飛機利用率。尤其是對於主要側重在點對點路線和平均航程較短的航空公司來說,高效利用率是關鍵。這類航空公司通常採用簡化的策略:他們採用單一的機型,強調提高飛機利用率。

這種精益運營模式提供了雙重的好處:

*首先,由於飛機機型統一,如果出現技術故障需要更換飛機,就變得更加容易。

*其次,提高飛機利用率使這些航空公司能夠將飛機的固定成本分攤到更多的航班中,有效地降低了每座位英里或每次航行的成本。

波音有一項研究也明確了減少過站時間的經濟價值。平均過站時間每減少10分鍾(比如從40分鍾減少到30分鍾),點對點航班運營商的飛機利用率就會顯著提升8%。

雖然減少過站時間的優勢很明顯,但想要將其經濟效益進行具體的量化,卻並不容易。停機成本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從飛機融資的具體情況和飛機類型、到路線具體情況、燃油價格、客座率等變量都有影響。

雖然很難具體量化其經濟效益,但過站時間最小化在經濟層面的驅動力毋庸置疑。也就是說,提高過站運營效率的推動力主要是盈利。

2. 從乘客視角看過站時間

航空公司對於過站時間主要考慮的是經濟成本問題,而乘客主要關心的是另一個方面:航班準點率。

準點不只是航班按時起飛和到達。對於許多旅客,特別是那些需要過站的旅客來說,準點對確保航班銜接至關重要。一個環節的延誤可能會産生連鎖反應,可能導致乘客錯過過站航班,擾亂精心規劃的行程。因此,嚴格遵守計劃的過站時間不僅是出於經濟和運營效率的考慮,也是為了確保乘客能夠準時到達目的地,不必匆忙地趕赴過站的航班。

根據OAG航班起降數據,雖然計劃過站中大約有6分鍾的延誤通常可以在航班的某個階段被彌補,但超出這個時間窗口的延誤,通常會給乘客帶來非常煎熬的延誤。

2023年3月的OAG分析數據顯示了這一問題的普遍性。

*沒有任何一家大型美國航司能夠始終在計劃的時間範圍內完成飛機的過站。

*美國聯合航空是唯一一個設法將計劃和實際過站時間差距控制在6分鍾之內的航空公司。

OAG今年3月份的數據雖具代表性,但鑒於數據樣本量小(10個機場和25家航空公司),僅代表了大體的形勢。然而,這批數據確實與各個市場所觀察到的宏觀行業趨勢相吻合。根據2023年航班過站基準報告,即使是世界上表現最好的短途航空公司,平均地面延誤也高達8分鍾。

這一統計數據說明,即使是業內最高效的航空公司,在優化過站時間上也面臨重大的挑戰。

而這對普通旅客意味著什麽?

簡而言之,就是行程計劃被打亂的麻煩。

*最新研究表明,航班延誤是乘客投訴的主要原因之一。

*Frost & Sullivan研究發現,年度準點率每下降1%,會導致一家航空公司的淨推薦值下降0.6%。

因此,流暢且準時的過站時間不僅是經濟效益的要求,也是客戶滿意度的核心指標。這適用於所有的航空公司,無論是短途點對點,還是長途航司。

3. 過站時間的環保因素

近年來,可持續發展的呼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強烈,尤其是在航空業。

行業相關的各方以及乘客們都在推動更“綠色”的旅行體驗,航空公司也不得不審視其運營的每一個方面,從航班飛行流程到地面工作活動。

在飛機停靠等待過站的時候,即使主引擎是關停的,飛機也遠非處於靜止的狀態。這里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飛機的輔助動力裝置(APU),通常隱藏在尾錐中。即使主發動機關閉了,APU仍在運行,提供重要的電力和機械動力,包括維持空調、為關鍵的駕駛艙系統供電,以及後面幫助重啟主發動機。

雖然APU發揮著關鍵作用,但它的碳足迹是不可忽視的。過站時間每延遲1分鍾,都會增加APU的運行時間。雖然碳排放在孤立情況下可能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它們會迅速積少成多。

*過站時間每減少1分鍾,從而縮短APU的運行時間,就可以減少超過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也許是一個不起眼的數字。

*但當這個數據投射到2023年預計的3200萬次飛行上時,這意味著整個行業節省了超過1.72億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最新研究報告也支持這種節能減排的潛力:

*過站報告發現,在過站管理效率最低的25%的航空公司中,額外的APU運行平均高達16分鍾,相當於燃燒了大約27公斤的額外燃料,轉化為超過85公斤的額外碳排放。

*交通與環境研究報告指出,飛機準點出發將大幅減少不必要的APU碳排放,也證明了縮短過站時間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過站時間嚴格按計劃執行,這些額外的碳排放完全可以避免——這一過程並不需要借助革命性的電動或氫基噴氣發動機。

雖然許多人只通過飛行運營的角度來看待可持續性,但地面操作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畢竟,地面上所節省的每一分鍾,都是邁向更綠色明天的一大步。

優化航班過站時間背後的技術支撐

為了更好地理解過站時間優化的巨大潛力,我們需要評估如何能夠一致且安全地實現這些改進。創新與技術的融合是這一優化的重要基石。這類創新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

1)手動優化

其核心是對過站流程進行精細化和嚴格標準化。對清潔、貨物處理和乘客登機等流程採用一致且明確定義的方法,可以顯著優化流程。這些流程重複得越多,它們就變得越流暢。這是細節優化的重要窗口。

達美航空的做法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這家公司調整了飛機從登機口滑行的角度。從90度改為45度,每次為公司節省了一兩分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小幅度的累積帶來了巨大的效果。

還有許多其他簡單的想法,可以進一步提升效率。雖然這些手動優化措施非常寶貴,但它們能提供的上行潛力有限。為了實現更具變革性的轉變,以技術為主導的創新是必不可少的。

2)智能可視化

第二階段的核心是利用當今的技術,密切關注正在進行的流程並提高效率。一個顯著的例子是機場運營系統技術公司AeroCloud,它通過結合來自多個來源的飛行數據來增強其機場管理系統,確保圍繞飛行活動實時且統一的數據來源,為接下來的航班過站提供了更好的計劃。

利用計算機可視化,可以實時監控運營情況,標記任何偏離最佳性能的情況。航空運營平台Springshot就是這樣一個例子。Springshot成立於2011年,為航空管理人員和規劃者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控制面板,以實現順暢的日常運營。通過整合OAG數據,Springshot為機場和航空公司提供了準確和平衡資源分配的工具。其系統由自動化、集成和人工智能驅動,通過預防延誤,為行業節省了數百萬美元。

來自瑞士的旅遊技術初創公司Assaia是另一個強大的案例。該公司與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等機場的合作,採用了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的協同作用。

例如,它的解決方案可以協助進行高效的除冰過程,這是造成延誤的常見原因。通過整合來自登機口、除冰墊和其他必要輸入的數據,以技術促進了更好的協調,減少過站的阻礙因素。Assaia的技術套件,憑借其實時提醒和事件檢測能力,據稱優化了超過12%的過站時間。

包括IBM在內的其他技術巨頭也將他們的專業知識應用到航班過站領域,創建統一平台以增強協作和簡化運營。從新興初創公司如Aerogility和EXSYN,到長期的技術先驅如Honeywell和IBS軟件,還有其他的一系列技術解決方案,在這一領域也引起了波瀾。另外,漢莎航空也有自建的系統解決方案。

所有這些例子的共同點是,它們將數據、人力和技術進行整合,更好地發揮數據的價值並有效地連接了工作人員。

3)由AI驅動的未來

航空運營的創新之路,正在逐漸結合AI技術的力量,不僅用於監控和檢測,還用於主動調整以提高運營效率。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AMS)的“深度過站”系統就是行業借助AI技術的重要案例。這個由AI驅動的解決方案配備了攝像頭,跟蹤飛機過站過程中的70多個步驟,以預測其持續時間並估計何時飛機準備從登機口出發。雖然還處於早期階段,但“深度過站”已經顯示出積極的結果,並不僅限於史基浦機場。最近有消息稱,這個系統也在其他機場進行測試,包括艾恩霍溫機場。

我們可以想象這種技術的巨大潛力。例如,一個AI系統可以利用實時天氣更新來預見延誤的幾率,並自動將燃料或貨物處理重定向到即將起飛的另一架飛機。

這種主動的適應能力,可以確保不浪費時間,資源得到最優化利用,並維護了航班時刻表的完整性。這些進步預示著一個未來:AI將不僅能跟蹤和報告,還能動態地指揮運營決策,帶來更高效、更及時、更可持續的航空運營。

從這個未來願景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流程無縫且自動化的生態系統,其中的每一條數據不僅被有效收集,還能在實時流程中輔助運營行動,確保了最佳的過站效率。

總之,對於航空公司而言,最有效的解決方案來自於創新、數據和技術的協同作用。這些元素為調度管理者提供了寶貴的幫助,提供了更好的可見性和明智的決策。

然而,我們還要認識到,雖然這些進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運營過程,但它們並不能完全替代人類的洞察力。

商業考量和其他關鍵因素仍然需要人類的監督和幹預。隨著航空業的不斷發展,過站時間管理的熟練程度,以及這些技術輔助的增強,將決定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成功。

 

新聞來源 :民航資源網        作者 :OAG 航空

本文轉載自民航資源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