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健康出行攻略請收好 特殊需求旅客如何乘機?

2023年10月24日

後疫情時代,隨著乘機出行的旅客人數不斷增加,突發空中醫療事件的發生概率也有所提升。前不久,在海南航空烏魯木齊飛往蘭州的HU7887航班上,一名兒童旅客突然抽搐並失去意識,經機組人員和地面服務保障部門通力合作,終于脫離危險。事實上,旅客能否平安出行,不僅取決于航企的專業服務能力,更與旅客自身的健康乘機意識息息相關。日前,中國東方航空攜手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結合東航機上案例和國際民航界最新醫學研究成果,聯合編制了《航空健康出行指南》。在航空出行前充分了解健康乘機相關常識,能夠大大降低突發空中醫療事件的發生概率,對于嬰幼兒、孕産婦、高齡老人以及術後病人等有著特殊需求的旅客更是如此。

母嬰出行須謹慎 多項“特權”暖人心

在飛行過程中,客艙環境變化及不確定的空中顛簸極有可能對孕婦和嬰兒造成不良影響。為確保平安出行,建議孕婦尤其是高齡或存在既往病史、遺傳病史等特殊情況的孕婦與攜帶嬰兒的旅客在出行前咨詢專業醫師,確認是否適宜航空出行。

對準備搭乘航班出行的孕婦來說,當懷孕不足32周時,應提前向航空公司作出說明。除醫生診斷不宜乘機外,航空公司應按照普通旅客進行運輸;而當懷孕超過35周時,航空公司通常不予承運。此外,孕婦還應向所乘航班的航空公司了解更加詳細的乘機規定,如是否需要提供孕檢報告、診斷證明等。在飛行途中,孕婦應盡量選擇靠近過道的座位,間隔半小時或一小時起身活動一下,避免發生血栓或下肢水腫等意外情況,還可以在背後放置小枕頭,以緩解空中顛簸可能帶來的不適。此外,孕婦旅客還要注意安全帶的使用方法,盡量將其係在腹部以下、大腿根部以上位置,避免勒在腹部,對胎兒造成壓迫。在飛行途中,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如不明原因的腹痛、陰道出血、宮縮等,孕婦應及時報告乘務員尋求幫助,並保持冷靜與樂觀。

在通常情況下,嬰兒旅客是指已滿14天但未滿2周歲的旅客。因出生未滿14天的新生嬰兒對氣壓、重力等因素變化耐受力較弱,無法應對飛機起降時的氣壓變化,大多數航空公司規定,新生嬰兒出生不足14天,或早産嬰兒出生不足90天,一般不能乘機出行。除此之外,患有心肺疾病、貧血、嚴重感冒、發燒和癫痫等疾病的嬰兒在乘機時同樣面臨一定風險。為確保出行順利,攜帶嬰兒出行的旅客可在出行前咨詢專業醫師的意見,查閱所乘航班航空公司的相關指南或撥打客服熱線,詳細了解嬰兒出行的特殊規定,並且提前準備好奶瓶、奶粉等必需品以及用來安撫嬰兒情緒的小玩具。在購票時,應注意嬰兒須與成人旅客或直係親屬一同購票,按照嬰兒票價購票的嬰兒不單獨占座,如需要單獨占座則應按照兒童票價購票。在飛行過程中,同行者應時刻關注嬰兒的身體狀況,觀察有無暈動症、吐奶等情況,以便及時採取必要措施。尤其是在飛機起降時,氣壓急劇變化可能造成內外耳氣壓不平衡,此時可以讓嬰兒通過吮吸或喝水緩解。

近年來,針對孕婦和嬰兒旅客出行存在的諸多不便,不少航空公司都貼心地為其提供多項“特權”。比如為單獨乘機出行的孕婦提供全程陪伴服務、免收嬰兒旅客的機場建設費與燃油附加費、免費托運嬰兒車、在機上準備嬰兒搖籃,以及在孕婦旅客的登機牌上粘貼備注“準媽媽”的貼紙,以便提供手工人身安檢等溫馨服務。

老人無憂安心行 乘機準備要周全

航空公司對乘坐飛機出行的老年旅客並沒有明確的年齡限制。這意味著,只要老年人身體條件允許、身體狀況良好且沒有嚴重疾病,尤其是心髒功能健康,基本都可以乘坐飛機出行。但目前也存在部分航空公司要求年齡超過70歲的老人開具健康證明才可乘機的情況。

不過,專家建議,在計劃乘機前,70歲以上的老年人需要至少提前10天進行血壓、血常規、心電圖和胸片等方面的健康檢查,以確保身體狀況能夠適應飛行過程中的各種變化和挑戰,避免發生意外。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哮喘等病症及其他不適宜乘機病症的老年人,一般不建議選擇航空出行。如有特殊原因,購票前須向航空公司提出申請。

對于身體狀況適宜乘機的老年人,為了讓旅途更加安心,在乘機前應準備好常用藥品和醫療急救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部分常用藥、處方藥、中藥可能被他國海關禁止入境,建議提前查明目的地國是否有類似規定。有暈機症狀的老年人應盡量選擇機艙前部靠窗座位。患有血栓的老年人則應盡量選擇靠近過道的座位,以便隨時起身活動。

此外,老年人若需要攜帶拐杖上機,建議事先向航空公司咨詢相關規定,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而輪椅無法隨身攜帶上機,需要辦理托運手續,並且必須將電動輪椅的非防漏型電池拆下來進行重新包裝,以確保飛行安全。

獨自乘機的老年人應攜帶寫有緊急聯係人電話的紙條,以便在發生意外時,工作人員能夠及時與家屬取得聯係。如家人不放心老年人“單飛”,可以提前向航空公司或機場申請無成人陪伴老人服務。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航空公司和機場對于申請該服務的旅客年齡有不同要求,申請方式和截止申請的時間也不同,旅客需要提前了解相關具體要求。

術後旅客避風險 飛行勿忘遵醫囑

航空運輸環境可能對術後旅客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客艙低氣壓可能造成髒器膨脹,從而引發器官壓迫、梗阻或器官功能性障礙,甚至導致窒息。艙內氧氣含量低可能造成患者血管痙攣和代償,從而引發血栓脫落、栓塞、缺血性梗死、水腫及出血。客艙環境變化及不確定的空中顛簸還可能引發術後並發症或器官出血。

因此,作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術後旅客在選擇航空出行前務必咨詢專業醫師的意見,以確保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宜乘機。在乘機前,還應充分了解所乘航班航空公司的相關運輸規定。多家航空公司都在網站、App或小程序上列舉了不提供航空運輸服務、除特殊情況外不提供航空運輸服務的情形,以及需要提供診斷證明或術後證明的相關要求。對于適宜乘機但需要提供相關證明的旅客,應提前做好準備,避免在登機過程中遇到不必要的麻煩。

在飛行前,術後旅客還應做好充足準備。由于術後旅客身體虛弱,提前準備好常用藥品和醫療急救卡至關重要,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另外,過重的行李可能加重身體負擔,輕裝上陣或許能讓旅途更加舒適。在飛行過程中,術後旅客還要時刻關注自己身體狀況的變化,如果感到不適或出現異常症狀,應立即向機組人員尋求幫助,或在抵達目的地後盡快就醫。

針對部分需要攜帶醫療設備或使用輪椅的術後旅客,提前了解航空公司的相關規定十分重要。不同航空公司的規定和程序不盡相同,在預訂機票前,可查閱航空公司網站或與其客服部門取得聯係,了解具體要求和流程。(《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實習記者方笑)

延伸閱讀

怎樣緩解空中不適

緩解耳鳴、耳痛:在飛機起降時,隨著氣壓變化,旅客可能出現耳鳴、耳痛的情況。此時,吞咽唾液、打哈欠或咀嚼口香糖,以及用手掌按住耳朵再松開,都有利于保持耳朵內外氣壓的平衡。

緩解久坐疲勞:在長途飛行過程中,久坐會造成肩頸、腰腿酸脹,U形枕和支撐腰部的坐墊能對頸椎和腰部酸脹起到一定的舒緩作用。如果小腿腫脹,可以自己多按摩小腿。若條件允許,旅客可以起身在機艙內走動。

緩解暈機不適:暈機是一種常見的飛行不適反應,通常表現為暈眩、惡心、嘔吐、頭痛、乏力等。如出現暈機症狀,旅客應盡量保持身體放松,通過深呼吸和閉眼緩解焦慮,或者通過聽音樂、看視頻轉移注意力。如果旅客已知自身暈機症狀較為嚴重,可提前咨詢專業醫師並準備好暈機藥。

減少噪聲幹擾:飛機起降時的噪聲很大,戴降噪耳機可有效減少外界噪聲幹擾,更容易進入休息狀態,從而提升飛行舒適度。

飲食小貼士:在飛行途中,旅客應多喝水,少喝咖啡和碳酸飲料。這是因為咖啡會使心跳加快,碳酸飲料會讓人腹脹,加重身體負擔。此外,人的胃腸蠕動在高空中減緩,食物不易消化,極易出現脹氣、反酸等不適。因此,建議旅客適量食用爽口、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攝入高油、高鹽及豆類等容易脹氣的食物。

 

新聞來源 :《中國民航報》

本文轉載自《中國民航報》,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