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旅客參與視角淺談民航業低碳發展路徑

2023年09月06日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2022年民航局發布的《“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是我國民航歷史上第一部以“綠色發展”命名的規劃。民航業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性産業,近年來積極落實節能減排工作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要完成行業綠色轉型和“全面”脫碳,仍面臨時間緊、難度大、任務重等諸多挑戰。

目前全球航空業在碳減排上已初步達成共識,明確了實現未來民航碳減排的四個主要方面,即飛機和發動機技術革新、基礎設施和運行優化、開發推廣可持續航空燃油(SAF)、基於市場機制的碳減排措施。在這四個方面中,落地最快的當屬“基於市場機制的碳減排措施”,由於市場機制具有經濟杠杆的優點和靈活性,對參與對象能形成一定的行為引導。因此,市場化的碳減排路徑需要、更離不開旅客的參與,相關部門可以將旅客參與通過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引流,在價格激勵、獎勵反饋、常旅客計劃等方面進行引導,讓越來越多的旅客意識到碳減排的重要性並參與其中,逐步形成低碳出行的社會風氣。但目前民航各單位在落實低碳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旅客參與機制不健全、旅客參與度不高等問題,本文試圖從旅客參與層面進行思考,為未來航空旅客低碳出行提供思路和參考。

中外民航業在旅客參與低碳出行層面的探索

在旅客參與航空低碳出行方面,部分國內外航空主體已經意識到了低碳出行的重要性,做出了積極嘗試且取得了有益成果。

(一)國外航空主體的探索實踐

1.阿提哈德航空引入“綠色常旅客計劃”

“綠色之選(ConsciousChoices)”是阿提哈德航空常旅客計劃提出的一系列新的可持續發展舉措,旨在支持該公司實現總體可持續發展目標,即到2050年淨零排放、到2035年排放量相比2019年減半。

為鼓勵會員低碳出行,阿提哈德航空採取了系列激勵機制和舉措。為促使會員減少旅行碳足迹,“ConsciousChoices”通過定級里程及其他權益獎勵會員,激勵他們減少登機行李,並使用該公司常旅客里程抵消航班碳排放;即使在不乘坐航班時,會員可通過多種方式賺取定級里程,例如抵消駕駛産生的碳排放、室內制冷或烹饪晚餐而産生的碳排放、為綠色事業捐贈里程等。

2.漢莎航空推出“綠色票價”艙位

在節能減排方面,漢莎航空設定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為了達到預期目標,漢莎航空推出了“綠色票價”項目。

“綠色票價”艙位並非額外的預訂選項,它是獨立且可直接預訂的票價,與經濟艙輕旅客票價、經濟艙經典票價、經濟艙靈活票價及商務艙優惠票價等處於同等地位,在退改簽、里程獎勵、行李額度等方面提供一定獎勵機制。“綠色票價”航班通過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油(SAF),“綠色經濟艙”和“綠色商務艙”票價可減少20%飛行相關的碳排放,同時還可通過支持高標準氣候保護項目,抵消剩餘80%的碳排放,這種“20%+80%”的減排加抵消組合,與漢莎航空在整個歐洲航班的綠色票價密切關聯,助力漢莎航空實現更加可持續的飛行。

(二)國內航空主體的探索實踐

1.國航推出“碳中和”出行航班

國航始終秉承“綠色運行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並積極引入了旅客參與機制。2022年,國航創新推出了“淨享飛行低碳行”的碳抵消産品,讓旅客深度參與到低碳出行的全過程,幫助旅客了解航班在飛行過程中産生的碳排量,旅客可自願選擇通過飛行里程或現金支付的方式,參與到國內的植樹造林等碳減排項目中,進而實現“碳中和”航班飛行,降低航空出行碳排放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據悉,“淨享飛行低碳行”項目的收入將被用於支持國家發改委備案的碳減排項目。該項目的亮點在於,它將飛行的主動權交到了旅客手中,旅客可自主選擇航線進行抵扣,解鎖“碳中和”足迹及成就勳章,國航還將為旅客生成年度碳抵消證書,激勵旅客將低碳出行的理念持續下去,鼓勵旅客本人及更多的常旅客成為“低碳達人”。

2.南航開展“餐食兌換里程”服務

長期以來,配備機上餐食已成為航班的一種標準化服務,但對已在地面用餐或不需要餐食的旅客而言,機上餐食反而變成了一種“負擔”和浪費。為倡導旅客按需用餐,減少餐食浪費,南航在2019年推出了“用空中餐食換取里程獎勵”服務。自2020年起,為倡導旅客綠色低碳出行,南航又推出了“綠色飛行”短信提示,在航班起飛前一天會收到是否需要機上用餐的短信,如旅客無需機上餐食,只需按相關步驟操作即可取消機上餐食,同時可額外獲得100~500里程的獎勵。

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南航累計參與綠色飛行“按需用餐”旅客超過371萬人次,節約餐食1760餘噸。通過鼓勵旅客按需用餐,踐行“綠色出行”理念,南航以創新産品服務的“小舉措”減少了“舌尖上的浪費”。

3.東航試運行“全生命周期航班”

2021年10月12日,我國第一班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航班MU5103(上海虹橋—北京首都)成功首航。“碳中和”航班打通了旅客互動途徑,旅客不僅是首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航班的見證者,也是執飛航班的參與者和踐行者,通過東航APP查詢航班出行信息時,可清晰直觀地看到“碳中和”航班的專屬標記。完成“碳中和”航班的旅客可通過積分抵扣參與“碳中和”行動,用於支持植樹造林等項目,進而全部抵消飛行過程中産生的碳足迹。

“全生命周期航班”還推出了系列“低碳”舉措,航班的一次性餐具採用了生物可降解環保材質,符合國家限塑令相關規定;機供品採用了符合國家限塑標準的材質進行包裝;機上配備了健康綠色的低卡路里餐,同時地面和機上也開展了低碳綠色的飛行科普,幫助旅客直觀理解“碳中和”概念和“全生命周期碳抵消方案”,向旅客傳遞綠色低碳出行理念。

未來航空旅客綠色低碳出行的思考

綠色和低碳理念是未來航空出行的重要方向之一,雖然航空公司和機場在探索低碳發展上進行了多種嘗試,但研究發現,在低碳發展之路上鮮有旅客參與的身影。民航業綠色低碳之路,旅客的參與不可缺席。筆者從旅客出行全流程視角出發,關於未來航空低碳出行提出如下思考。

(一)推廣全流程“無紙化”低碳便捷出行

根據2021年《中國民航“無紙化”便捷出行發展報告》,在低碳出行的社會效益方面,2019~2020年無紙化便捷出行為航空公司、機場節約紙張等成本支出約3.4億元,在全行業減少碳排放約8622噸,約等於1597輛1.6L排量的汽車近一年的排放量,産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根據預測,“十四五”時期,將有超過20億人次享受到“無紙化”便捷出行服務,為航空公司、機場節約紙張及設施設備投入超4億元,全行業有效減少碳排放約30075噸。

民航局在《“十四五”航空運輸旅客服務專項規劃》中指出,到“十四五”末,千萬級以上機場旅客全程無紙化能力要達到100%的預期目標。受三年疫情防控的影響,目前各航空公司、機場距離100%無紙化目標還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在後疫情時代,應下大力氣持續推廣“無紙化”便捷出行,在電子行程單、自助值機、自助托運、電子行李牌、自助安檢、人臉識別登機等方面持續發力,力爭實現全程無紙化出行,真正實現“人享其行”,滿足人民群衆的美好出行需求。

(二)鼓勵旅客“輕裝出行”減少碳排放

在民航減汙降碳的征程上,旅客始終都是重要的參與者。近年來,旅客攜帶過多手提行李乘機導致行李溢出問題日益凸顯,不僅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影響航班運行和服務品質,而且導致飛機載量“過重”,增加油耗和碳排放。據相關統計,飛機每減重一噸,每小時可降低油耗27千克,單次航班人均少帶1公斤行李,合計碳減排量相當於多種1棵樹。按照2019年我國民航旅客運輸量6.6億人次計算,如果每人次航班少帶1公斤行李,一年可節油約4.6萬噸,減少燃油成本約3.5億元,減少碳排放約15萬噸。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廈門航空董事長趙東提出“輕裝出行”理念並提議建立旅客參與機制,這表明“輕裝出行”並非“紙上談兵”,具有可操作性和較大的社會效益。因此,建議各航空公司積極推廣“輕裝出行”理念,設計多樣化的服務産品和參與獎勵機制,鼓勵旅客“少帶一件行李”輕裝出行,此舉不僅可以有效解決過多手提行李溢出問題,確保飛行和客艙安全,還可大幅度減少碳排放,為民航業節能減排事業貢獻力量。

(三)創新循環利用助力低碳發展

“綠色機場”理念是未來機場建設的重要方向。近日,重慶機場圍繞“人文和綠色”理念打造的環保創新項目引起了廣泛關注。在乘機時,出於安全的考慮,各大機場一般會在安檢處設立棄置箱,用於旅客棄置打火機及其他違禁物品,但部分旅客在落地後煙瘾來襲,卻因沒有打火機而犯難。為有效平衡安全、低碳和旅客需求之間的關係,重慶機場聯合相關企業在機場投放設備,就打火機的使用為這部分旅客提供了一個“他之所棄、為我所用”的循環機制,在滿足旅客需求的同時有效避免了資源浪費,又確保了航空安全。

在旅客參與層面,各大機場可積極開展與航空公司、科研機構、第三方公司、商旅公司、外包服務供應商等的研發和合作,從旅客進出港的地面全流程出發,充分考慮旅客服務需求,設計多樣化的服務産品,力爭將産品與航班的安全、運行、服務等充分融合,助力更多的綠色低碳項目在機場落地,不斷豐富我國“綠色機場”建設內涵。

(四)在空地全流程環節推廣低碳用品

隨著疫情防控“乙類乙管”政策的實施,旅客出行和消費意願明顯增長,民航運輸市場出現了快速恢復發展,每日地面和空中環節會産生大量的塑料用品消耗和垃圾。2021年5月,民航局發布了《民航行業塑料汙染治理工作計劃(2021-2025)》,將機場和航空公司作為塑料汙染治理的重點。

因此,建議機場、航空公司重點推進機上和地面的塑料汙染治理,如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用品,全方位對旅客服務用品進行自查和梳理,本著“應換盡換”的原則進行替換和更新;各機場可考慮建立健全商超、餐飲、貨運等領域塑料汙染防治標準;各航空公司和機場可通過線下節能宣傳、機上低碳活動和線上環保宣傳等方式,引導旅客使用可降解服務用品。多措並舉,逐步減少、停止塑料制品的提供和使用,大力推廣可降解用品,助力實現低碳和“零碳”排放目標,打造“全綠色服務用品”供給。

(五)按需配餐減少“舌尖上的浪費”

全服務型航空公司一般會根據旅客人數配備機上餐食,甚至還會多配備以備不時之需,但實際運行發現,部分旅客已在地面環節用餐,因此不再需要機上餐食,未發放的餐食造成了浪費,加上餐盒、餐具及包裝等的消耗,每年航空餐食造成了巨額浪費。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2019年的研究表明,年度全球航空公司餐食浪費高達570萬噸。

因此各航空公司、地面餐食代理應積極探索減少餐食浪費的舉措,諸如根據旅客意見征集用餐需求、精準關注航班動態和旅客人數變化、提升機上餐食品質、推出綠色“輕餐食”、開發便攜式包裝(如機上餐食伴手禮)等,進而準確統計旅客人數,做好機上的精準配送,旅客使用不完的餐食可方便下機攜帶,最大限度減少機上餐食的浪費。

(六)引入市場機制推出“低碳航班”

如果通過呼籲和宣傳方式,引導旅客參與低碳出行效果有限,那麽可考慮通過市場化方式進行嘗試。如長龍航空推出的“低碳經濟艙”産品,推行行李服務差異化,增加低價折扣機票數量,將機票中的免費托運行李額進行“解綁”,旅客可通過不同渠道購買航班的托運行李額,更加靈活地滿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對於倡導旅客綠色、低碳和輕裝出行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根據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一項報告顯示,乘坐低成本航空公司航班的男性旅客、女性旅客及兒童分別比全服務航空公司航班少攜帶0.6公斤、0.9公斤及0.9公斤行李,隨之産生的碳排放量也更低。

因此,航空公司可從客票運價出發,在行李額度、餐食需求、里程累計等方面設計多樣化、差異化的服務産品,將傳統機票中“一價全包”的服務進行解綁和分離,為旅客提供差異化的服務選擇,而非不考慮旅客需求進行全盤供應,將全鏈條服務産品充分與低碳理念進行融合,引導旅客按需購買、靈活選擇。

(七)建立“碳賬戶”記錄全程碳足迹

全面推廣航空低碳綠色出行,首先要建立健全旅客參與機制,給旅客提供便捷的參與平台。航空公司和機場可從出行的全流程、全鏈條視角出發,考慮建立旅客出行“碳賬戶”,給旅客提供低碳出行的參與平台,如鼓勵旅客使用電子發票、自助值機、自助行李托運、可降解産品,積極倡議旅客少帶一件行李、少浪費一份餐食等,同時可借鑒支付寶“螞蟻森林”的全員參與機制,將旅客出行的每一次低碳行為與具體的減碳量關聯,減碳行為可生成轉化為“碳賬戶”綠色能量,同時可考慮將綠色能量值與平台的積分、里程等兌換權益打通使用,旅客可全程清晰直觀地看到自身低碳行為産生的碳抵消,鼓勵旅客全程參與低碳綠色出行,引導旅客將低碳出行理念落實到日常的出行過程,進而完成航空低碳出行全程閉環。

綠色是生命的顔色,也是未來民航發展的“底色”。目前,各民航運行主體在航空低碳出行上探索了多種舉措並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實現民航整體的綠色轉型和“碳中和”目標不僅是民航各單位的責任,也需要每個旅客全面參與其中。各民航單位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新探索,將綠色低碳理念充分融入到旅客參與的全流程服務,為旅客提供多樣化的供給和參與方式,通過“供給側”的綠色轉型促進“需求側”的轉變,不斷培育旅客的低碳出行理念,逐步吸引更多的旅客參與到民航綠色低碳出行中來,打造綠色發展同盟,共同建設綠色航空生態圈,為民航綠色低碳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新聞來源 :民航資源網         作者 :孟慶舉   王建成

本文轉載自民航資源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