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民航生物識別技術應用駛入快車道
2023年05月03日
近幾年,新冠疫情暴發導致民航旅客高度重視社交距離和自身安全。如果機場和航空公司能夠提供多種選擇,旅客更傾向於在整個旅程中選擇生物識別技術解決方案,享受非接觸式和自助服務帶來的出行便利。
雖然如今疫情的陰霾已逐漸散去,但民航業致力於提升旅客出行體驗的熱情不減,無接觸和無縫隙的機場體驗仍是業界投資的重點。旅客對新技術的適應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並從新技術應用中找到更多出行樂趣。
國際航空電訊協會(SITA)的調查顯示,大部分旅客對機場使用生物識別技術感到滿意。有專家表示,民航業未來10年的發展趨勢,生物識別技術是無法繞開的話題。
技術推廣 大勢所趨
生物識別技術並不是新鮮事物,早在1969年,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就開始推動使用自動指紋識別技術。1975年,第一台指紋掃描儀問世。20世紀90年代~21世紀,生物識別安全認證在公司和機構中很常見。
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立法規定,在機場使用生物識別技術進行出入境管理。從那時起,使用生物識別技術的設備,特別是手和指紋的掃描設備,逐漸在全世界的機場得到廣泛使用。
新冠疫情暴發加速了非接觸式生物識別認證技術的發展。出於為旅客提供更加衛生的環境和無縫出行體驗的考慮,越來越多的機場和航空公司致力於增加生物識別技術方面的投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2021年的全球旅客調查顯示,為了優化機場出行流程,73%的旅客願意分享其生物識別數據,高於2019年的46%。
時至今日,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有了長足進步。SITA最新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能夠在旅客接觸點實現依靠單一生物識別安全證件通關的機場比例從2021年的3%猛增到2022年的39%,其中一半以上的機場計劃在未來3年內推廣相關應用。SITA稱,這表明業界對提升服務品質、提供下一代旅行體驗的堅定追求。如此一來,旅客就可以用自己的臉作為登機牌輕而易舉地通過安檢。
2023年9月,國際民航組織(ICAO)將在其位於加拿大蒙特利爾的總部就國際民航組織旅行者身份識別計劃(TRIP)和國際刑事警察組織(IN?TERPOL)生物識別技術舉辦聯合論壇,組織專題討論會和展覽,為兩個組織就有關最佳做法、規範和技術機制提供充分交流的機會,使生物識別技術得到更好推廣和應用。
技術開發 強強聯手
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即將加快旅客通關速度。旅客在機場辦理值機手續到登機的過程中,只要在生物識別接觸點掃描他們的臉,就能暢行無阻。
這一解決方案使用的是SITA和NEC的技術,對此感興趣的航空公司均可向機場方面提出申請。在實施過程中,機場將在上半年設置更多生物識別接觸點,遍布自助服務機、值機櫃檯、安檢前的自動門以及自助登機門,旅客只要掃臉就能實現無縫通行、直抵客艙。
SITA稱,該項目為法蘭克福機場所有航站樓提供了一個共用的生物識別平台,並對在該機場運營的所有航空公司開放,此舉使機場在數字化提升機場運營效率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SITA智能路徑平台的框架下,此項目將對旅行日登記、星空聯盟生物識別技術和其他生物識別中心進行整合。
漢莎航空是星空聯盟成員,其最大的航空樞紐便是法蘭克福機場。由於SITA智能路徑與星空聯盟生物識別技術能夠整合,漢莎航空旅客只要曾在星空聯盟平台上進行過注冊,其生物識別身份就可以直接被讀取,無須進行其他操作。
2020年11月,全球最大的航空聯盟星空聯盟與NEC合作,建立了可交互操作、基於生物數據進行識別的平台,用於為星空聯盟成員航空公司的常旅客提供更順暢的旅行體驗。漢莎航空和瑞士航空在選定的航班上率先使用星空聯盟生物識別技術,常旅客無須摘下口罩即可完成生物識別身份檢查,快速通過安檢通道和登機口。
法蘭克福機場管理人員表示,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旅客對新技術的接受度更高,現在機場正嘗試利用先進技術提高通關效率,幫助旅客更好掌控自己的旅程。“我們非常高興能夠通過一個簡單、直觀的解決方案提升旅客的出行體驗”。
SITA和NEC的創新技術讓法蘭克福機場有信心全面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通過三方合作實現快速發展。SITA歐洲區總裁塞爾吉奧·科萊拉表示:“我們很高興能與重要的行業參與者合作,將生物識別技術帶給世界各地的旅客。通過這次合作,法蘭克福機場走在了行業前列,對如何為旅客提供更大自主選擇空間和享受更多便利服務作出示範,同時此舉有助於最大限度提高運營效率。”
技術運用 一掃通關
近日,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薩克拉門托國際機場在特定登機口應用了面部生物識別技術。該機場採用Amadeus公司最先進的技術,通過將現場照片與美國國土安全部系統中的旅客護照或簽證照片進行比較,對旅客身份進行驗證。此舉在強化機場安保措施的同時,讓安檢變得更加高效。是否使用面部生物識別程序,則由美國公民自主決定。
最初,Amadeus的面部生物識別技術只應用在國際航班上。Amadeus表示,該技術的推出是薩克拉門托國際機場方便旅客出行計劃的一部分,機場希望利用創新解決方案提升旅客出行體驗。
不想使用該技術的旅客可以在接近登機口時通知航空公司工作人員或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官員。隨後,他們將被要求出示有效的旅行證件供登機口工作人員查驗,並按照現有離境程序進行操作。機場管理人員認為此舉展示了機場想要為旅客提供最佳服務的誠意,“很高興能加入其他領先機場的行列。應用生物識別技術將為旅客節省時間和減輕壓力,並將為旅客進行身份驗證提供安全、無接觸的離境程序”。
Amadeus負責美洲機場和航空公司運營的高級副總裁貝特羅斯·瓦基姆說:“薩克拉門托國際機場加入了美國領先機場的行列,這些機場正在利用面部生物識別技術為旅客帶來更加安全與便利的出行體驗。”
Amadeus將生物識別技術應用在機場出行的不同階段,與Amadeus合作的機場和航空公司也逐漸增多。旅客從辦理值機手續開始,到放下行李,再到最後登機,都可以在生物識別技術的幫助下獲得更為順暢的出行體驗。
貝特羅斯表示,“在可能的情況下,我們主張使用雲,這樣不同航空公司的系統可以很容易地與機場的生物識別基礎設施進行整合。生物識別技術有望跻身2023年決定航空發展趨勢的關鍵技術”。
為確保無縫實施,薩克拉門托機場管理層將與美國國土安全部下屬的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以及駐場航空公司深化合作。生物識別安檢程序將分階段執行,第一組的4台閘機已經投入使用,其餘閘機將在未來安裝。
延伸閱讀
民航業增加新技術投入 加速數字化進程
國際航空電訊協會(SITA)表示,由於航班延誤、取消導致行李堆積和人員短缺問題日趨嚴重,全球機場和航空公司正在加大技術投入,以加速推進數字化進程,並通過提供更多自助服務選項讓旅客出行更加舒適和便捷。
SITA發布的《2022年航空運輸IT洞察報告》顯示,疫情後隨著全球經濟復甦,民航業的首席信息官們希望能夠確保公司運營既靈活又有彈性,同時保持高效,而IT解決方案被視為將訴求變為現實的關鍵。
該報告顯示,這加速了行業數字化進程,航空公司和機場積極尋求關鍵技術解決方案,在提升運營效率、有效應對航班延誤、取消和旅客出行全程自動化上做文章。
行業IT支出自2020年以來穩步增長,考慮到以上訴求,預計這種趨勢將繼續保持。與2022年相比,大約96%的航空公司和93%的機場計劃在2023年將其IT支出維持不變或增加。
據預測,去年航空公司和機場的IT支出分別增加了37億美元和6億美元。SITA首席執行官大衛·拉沃雷爾表示:“航空旅行恢復的速度超出業內預期,航班量增幅在歐洲和美國尤為明顯。”
“雖然復甦迹象令人欣慰,但因人員和資源短缺,機場和航空公司處於不利地位。這給運營帶來了壓力,導致擁堵、延誤、取消和行李處理不當的風險增大。數字化運營被視為應對這些挑戰的關鍵,可增加經營靈活度”。
航空公司非常重視IT工具的運用,以此應對突發情況的挑戰,即使在人員短缺的情況下也能為旅客提供最佳出行體驗。未來3年,預計90%或更多航空公司將增加在IT服務管理、中斷預警系統、飛機周轉管理以及商業智能解決方案(針對旅客和行李處理)方面的投入。
值得關注的是,商業智能解決方案也是機場IT投資的重點,93%或更多機場計劃在2025年前為資産管理和航班運營採取商業智能措施。
業界訴求很集中,強調了靈活性、中斷適應性以及加強與客戶和利益相關方及時溝通的重要性。預計到2025年,一半機場將在航班中斷事件發生前應用自動預測警報和商業智能解決方案,以便根據需求合理擴大運營規模。
航空公司和機場都在投資關鍵技術,如生物識別技術和自助服務技術,進而重新分配重點崗位員工資源,幫助員工更加專注於執行更復雜的任務。航空公司認為,自助服務技術的運用和提升是做好非正常運營管理的關鍵,排在其2022年投資榜單第一名,而非接觸式解決方案和生物識別ID管理緊隨其後。
為了讓行李管理更加高效,賦予旅客更多權利,特別是在航班延誤、取消事件發生後消除旅客對行李管理的焦慮,大部分航空公司計劃在2025年前向旅客提供實時行李追蹤信息。
報告稱,機場同樣優先考慮自助服務措施,86%的機場計劃在2025年前在自助登機和自助行李投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董晨晨)
新聞來源 :中國民航網
本文轉載自中國民航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