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回暖 亞太民航可持續發展箭在弦上

2023年03月22日

今年2月,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發表文章,認為未來12個月對亞太地區航空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亞太是個多元化的地區,國家發展水平不一,未來將面臨航空出行需求回暖與可持續發展等衆多機遇和挑戰。

發展基礎牢固

亞太地區民航業的發展基礎比預期的要牢固。2022年,亞太地區受疫情影響嚴重,大多數重要航空市場都受到了某種形式的限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澳大利亞、新加坡和泰國開放了國際旅行,印度和新西蘭緊隨其後,韓國和日本兩個主要市場也在2022年10月取消了旅行限制,再後則是中國。國際航協亞太區副總裁菲利普·吳表示,2022年下半年亞太民航市場復甦進程確實有所加快。

2023年3月,亞太航空公司協會(AA?PA)發布了2023年1月的初步客運數據。亞太航空公司協會表示,2023年1月,該地區航空公司的客運量同比增長7倍,可用座公里(ASKs)同比增長近2倍,客座率同比提高近40%。這是運力與需求相匹配的驚人轉變,對航空公司的利潤增長非常有利。

然而,只有與疫情防控期間相比,才能將2023年1月的表現稱為“強勁”。亞太地區2019年1月的客運量為3220萬人次,2023年1月為1720萬人次,僅為2019年同期的52%。以可用座公里來衡量,2023年1月的運力僅為2019年同期的56%。這雖然有利於航空公司維持較高客座率和較高票價,但並不利於旅客量的快速增長。以客座率來衡量,2023年和2019年均為80%左右,但2019年的客運量是2023年的2倍。

菲利普·吳表示:“此前,外國航空公司每天都有很多飛往中國的航班,在中國境內的航點超過20個,所以就恢復而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如果其出境遊市場加快恢復,那麽2023年亞太地區航空運輸業有望實現三位數增長。”

可持續發展迫在眉睫

隨著亞太民航市場航班運行逐漸正常化,可持續發展將成為需要考慮的問題。然而,各地區的可持續航空燃料供應普遍不足,亞太地區也不例外。

可持續航空燃料可直接在現有基礎設施和飛機上使用。與傳統的化石燃料相比,可持續航空燃料可在生命周期內減少高達80%的碳排放。因此,可持續航空燃料在航空業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預計將減少65%的二氧化碳排放。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統計顯示,2022年全球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産量為3億升~4.5億升,僅佔全球航空業燃料消耗的0.1%~ 0.15%。

但好消息是,世界最大的可持續航空燃料供應商芬蘭納斯特石油公司在新加坡的工廠有望於2023年第一季度末投産,亞太地區屆時將擁有全球最大的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産設施。這一耗資14億美元的項目每年能夠生産100萬噸可持續航空燃料,加上亞太地區的其他項目,可為亞太地區航空運輸業的進一步發展注入動力。

盡管如此,亞太地區可持續航空燃料的供應仍不夠穩定,需要政府的緊急支持。菲利普·吳表示:“亞太地區各國政府必須為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生産和使用制定及採取合適的激勵措施。未來幾年,亞太地區將恢復並增加很多航班,包括長途航班,我們需要更多可持續航空燃料。實施激勵措施能夠吸引私人投資者,從而增加供應,畢竟在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採取強制性措施是沒有意義的。現實情況是,亞太地區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政府和文化,很可能出現多樣化的舉措。可持續航空燃料研發仍處於起步階段,政府必須提供更多幫助才能實現目標。”

日本的航空公司已經提前制訂採購計劃,以實現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替代10%的燃料組合的目標。新加坡航空已制定與新加坡的綠色計劃一致的戰略。澳大利亞航空和新西蘭航空也致力於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

2022年,空客公司與澳大利亞航空計劃聯合投資2億美元,用於發展澳大利亞可持續航空燃料業務。此前澳大利亞航空明確了目標,計劃到2030年,可持續航空燃料佔其燃料組合的10%,並向空客公司訂購了數十億美元的窄體和寬體飛機。

2023年3月,空客公司、賽峰直升機發動機公司和Microflite直升機公司在澳大利亞使用混合可持續航空燃料進行了示範飛行。這是澳大利亞第一架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飛行的直升機,這次示範飛行是可持續航空燃料大規模發展的重要一步。

澳大利亞基礎設施、交通、區域發展和地方政府事務部長凱瑟琳·金表示:“可持續航空燃料為航空業在中短期減少碳排放提供了切實的機會,實實在在的碳減排著實令人鼓舞。澳大利亞的飛機零碳排放委員會將與航空業合作,以便在澳大利亞看到更多類似舉措。”

2023年2月中旬,波音公司宣布已經與可持續航空燃料供應商納斯特簽署了採購協議,計劃將可持續航空燃料採購量增長一倍,達到2120萬升。採購的可持續航空燃料將與傳統航空燃料按照30∶70的比例混合,供其未來機型使用。目前,絕大多數波音飛機及其引擎都可按照50∶50的可持續航空燃料與化石燃料混合比例運行。波音公司預計2030年其交付的飛機將實現100%加注可持續航空燃料運行,屆時亞太地區各國接收的新波音飛機有望大幅減少碳排放。

其他挑戰並存

除可持續航空燃料外,亞太民航業在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還面臨其他挑戰。

英國戰略信息咨詢公司歐睿國際指出,雖然在新冠疫情沖擊下,亞太地區的開放速度較慢,但中國市場的重新開放將推動亞太地區旅遊業加快恢復。現階段已經可以看到各個市場正在積極發展旅遊業。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高通脹將對消費者産生影響,地面和航空旅行成本上升也將對整個旅遊業構成挑戰。

航空運力供應必須滿足激增的出行需求。有些機場在長時間的封控中積極主動採取措施,如新加坡樟宜機場將2號航站樓關閉,進行大規模改造。目前該航站樓處於半開放狀態,預計將於2024年全面開放。與此同時,越南也放眼未來,啟動了多個新的機場項目。但各國情況參差不齊,其他國家也需要努力促進航空業恢復。

人員短缺也是必須考慮的問題。在過去疫情大流行期間,整個航空領域都進行了人員裁減、停薪放假等,造成人員嚴重流失。亞太地區培養的飛行員人數無法滿足需求,因此飛行員缺口最為明顯。此外,疫情防控期間,許多飛行員的飛行任務變少,機務維修人員的工作量減少,造成操作技能生疏,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不過,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國或航空公司自身情況。幸運的是,較晚取消疫情管控措施意味著亞太地區可以從歐美國家吸取經驗教訓,從而確保民航業恢復不會受到不良影響。(本文由中國民用航空局國際合作服務中心周明唯編譯)

延伸閱讀

亞太民航發展重在降本增效

目前,由於生産受到限制,可持續航空燃料成本較高,阻礙了更為廣泛的應用。提高可持續航空燃料接受度和應用率的關鍵是降低成本。

從長遠來看,這需要投資先進技術以及開發可持續和可發展的原料,從而有效實施更大規模的原料加工。然而,在短期內,除了行業承諾減少碳排放,也需要各國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方通過制定合適的激勵政策和激勵措施提供支持,加快可持續航空燃料開發。這種支持需要發展為長期性的框架,提振投資者增加可持續航空燃料供應所需大量投資的信心。增加産量需要長期的政策確定性以減少投資風險,並注重改進生産技術以及創新可持續原料的研究、開發和商業化應用。

亞太地區民航業在未來一年還面臨許多其他挑戰。向基於風險的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運營安全審計(IOSA)過渡是提高安全性的一個主要因素。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將與該地區尚未成為其會員的承運人聯繫,促進安全和其他行業標準制定以及會員權益保障。

與此同時,空域仍需要進一步優化。跨境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工作在持續推進,但總體來說,交換數據能力提升將是重要驅動力。亞太地區所有空域調整都需要謹慎管理,如歐洲與亞洲之間重要的空中走廊,仍然容易受到外部或地緣政治事件的影響。

菲利普·吳表示:“成本可能是亞太地區航空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燃油價格高,員工等其他成本也在增加。與此同時,航班正在恢復,市場競爭也在加劇,航空公司收益的強勁增長將開始放緩。疫情大流行之後,亞太地區許多航空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投資可持續發展計劃並促進社會和經濟增長,需要航空公司有更好的財務基礎。重要的是,政府不能對航空旅行設置任何障礙,還要制定激勵措施以增強可持續航空燃料的可負擔性,確保航空業能夠全面恢復。”

 

新聞來源 :《中國民航報》

本文轉載自《中國民航報》,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