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飛行工作負荷管理?

2022年09月06日

飛機正在巡航,飛行機組發現前面有雷雨,決定繞飛。這時,管制員發出指令,讓他們更改航路。飛行機組打開高空圖檢查航路,發現找不到管制員說的航路點,飛行數據庫里也沒有相應的數據。突然,駕駛艙的電話響了,乘務長有事要見機長……

這是一個典型的飛行工作場景。面對衆多飛行工作,飛行機組如何管理?先做什麽,後做什麽?什麽事情可以同時做?什麽事情可以緩一緩?面對多重工作幹擾,飛行員又該如何保證飛行安全?

什麽是飛行工作負荷

飛行機組經過通宵飛行,即將在美國洛杉矶落地。洛杉矶機場非常繁忙,管制員指揮飛機高高度、大速度截獲航道,然後告知在目視機場的情況下可以目視進近。飛行機組面對繁忙的通信環境,採用不熟悉的進近方式,在忙亂的工作節奏中,飛機一直沒有飛到正常的軌迹上,最後在低高度復飛。

在事後講評中,飛行機組非常困惑:這樣的進近科目在模擬機上可以飛得很好,但在實際飛行中處理不好,為什麽?

飛行員駕駛飛機在空中飛行,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往往要執行多重任務。這是一種復雜的腦力和體力勞動。飛行員通常會遵循標準飛行模式和順序去應對,這就是飛行員的工作負荷管理,也叫飛行的多任務管理。

什麽是飛行工作負荷?飛行工作負荷是指飛行員用于集中注意力、感知情境、合理決策及行動所需的認知資源,即飛行員在單位時間內承受的工作量和處理信息所需的精力總和。它包括兩方面:一是用于完成對身體、肢體控制的體力資源;二是用于完成信息獲取、記憶、處理的認知負荷,又稱心理認知資源。

可見,任務本身對機組的體力和腦力消耗過大,因此機組的工作負荷增加。同時,多重任務對機組的認知資源需求增加,需要機組投入更多精力獲取更多信息,機組的心理負荷隨之增加。

飛行員首先是人,其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面對三維的飛機高速運動,飛行員的視覺敏銳度、靈活性、記憶能力等都有局限性。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完成這些復雜的工作,必須管理好大腦收集到的信息,並合理分配注意資源,執行和完成好飛行任務,保證飛行安全。

在飛行工作中,飛行員面對的困難越多、越復雜、越不熟悉,占據的心理資源越多,飛行員也越容易感覺到壓力。具體表現就是飛行員的安全績效水平下降、飛行差錯增加,如誤聽、誤報、漏做、做錯、不交叉檢查、忘記執行檢查單等。

認知心理學認為,在任意時間段內,人的注意資源和容量都是有限的。如何正確分配注意資源?這就是飛行員工作負荷管理的能力。這種能力是飛行員非技術能力中最基礎的能力,也是飛行員做好溝通、團隊協作、決策的保障。因此,工作負荷管理是飛行員保證飛行安全的重要能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工作負荷之所以會産生,根本原因在于機組在完成飛行任務時有一係列評估、判斷、決策和處置,對其體力資源或心理認知資源産生了消耗。而機組資源消耗量過大或消耗速度過快,都會産生不同程度的工作負荷。那麽,飛行員如何提高工作負荷管理能力呢?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飛行計劃和預案是做好飛行工作負荷管理的第一步。只有所有工作都在預期中,對突發情況有準備,飛行員才能處變不驚。很多航空事故征候和事故都或多或少與飛行準備不足有關。飛行機組缺少對危險天氣的預判和警覺,喪失情景意識,從而導致非預期的差錯。

飛行工作的計劃性就是飛行員在飛行開始前做好準備,有心理預期,有應對突發情況的預案。一名優秀的機長會在起飛的時候想中斷,在巡航的時候想備降,在進近落地過程中想復飛。事事有預案,才能做好工作負荷管理。有效的機組配合與協作必須包含三個不同的階段,即認識階段、實踐與反饋階段、持續強化階段。每個階段的關鍵因素都包括預先的準備和實施計劃。

飛行員在同時面對多重工作時,普遍被飛行界認同的“黃金法則”就是正確的處置排序。面對任何情況,機組的首要任務是控制飛機狀態,再考慮飛機位置和去向,然後聯係管制員與乘務員,即操縱、導航、通信。

在“黃金法則”中,飛行員必須知道:在任何條件下,要保證至少有一名飛行員控制飛機和監控飛行,要始終保持飛機駕駛艙里“總有一人擡頭”,這是飛行員知曉“黃金法則”的關鍵。無論是手動飛行還是自動飛行,遇到任何情況,飛行員都要先操縱飛機,按照飛行—導航—通信這個主次順序去飛行,並按照這個順序分配精力。

飛行的“黃金法則”經過長期實踐和運用,現在已經成為衆多飛行員的安全行為準則。隨著現代飛行技術的發展,“人、機、環”界面的擴大更新,飛行的“黃金法則”也不斷發展更新,不僅成為操縱飛機的原則,還拓展至飛機自動化管理和機組資源管理領域,在安全文化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飛行員有時候面對的是更復雜的情況。面對同一等級的情況,要給多重任務排序。緊急又重要的事情要先做,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可以後做或者拒絕。這就是優秀機組的工作負荷管理能力。

最好的工作負荷管理

工作負荷的大小受到兩個變量的影響,一個是工作量,另一個是可用時間。工作負荷管理往往是針對這兩個變量施加的影響。從時間變量的角度看,完成任務的可用時間越多則負荷越小,反之亦然。所以,時間因素成為工作負荷中重要的變量。

飛行安全專家提出了適應時間壓力的兩個策略:一個是“慢就是快”,另一個是“創造時間”。飛行員越是感覺時間緊迫,程序執行就應該越仔細。如果遇到航班延誤,地面準備時間比較緊迫,飛行員就要有意識地慢下來,仔細校對進離場方式和航路點,防止忙中出錯。“創造時間”就是在面對多重任務時有意識地創造額外時間。如飛機在進近過程中發生故障,到了規定位置仍然沒有完成相應的程序和檢查單,就必須復飛,重新進近或者請求“等待”,完成之後再實施進近,把時間拉長,從而減輕負荷。

在實際飛行中,可用飛行時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正常飛行條件下,可用時間受到剩餘油量、管制員指令、航班時刻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時刻關注飛行中的時間因素,管理好時間就是管理好飛行。在非正常情況下,時間還會受故障大小和緊急情況的限制,如飛機的火警故障對時間的壓力就很大。所以,如何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管理好時間,管理好工作負荷,這里面有很大學問。

如何利用好時間完成工作,以提高時間利用率?按部就班的飛行程序體現出的工作負荷,在時間軸上應該是規律分布的,要盡量避免在一定時間段內堆積過多的工作,充分利用好各工作單元之間的時間空白。例如,遇到非正常情況,可以提前發布簡令,在閑暇的時候把有些工作提前完成;在接收管制員指令的時候,要排除幹擾,盡量不再做其他工作,可以將管制員指令記錄下來,逐一核對後再做。

如果說執行標準操作程序是飛行員最好的工作負荷管理,應該不會有人提出異議。在飛行中,飛行員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沒有標準操作程序,機組處理這些復雜問題的工作負荷是非常大的。而標準的飛行操作程序,就是管理較大工作負荷的指南。

如何將程序的內容付諸實踐,我們稱之為程序的執行。當飛機發生故障時,受過嚴格訓練的機組執行程序的順序應該是一樣的。只有在相同的標準操作體係下,飛行員才能理解彼此的動作意圖。標準操作程序就是所有飛行員能識別和執行的指令與動作,遵守共同理解的行為準則是飛行安全的重要保證。(《中國民航報》特約撰稿人 姚永強)

 

新聞來源 :《中國民航報》

       本文轉載自《中國民航報》,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