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沖擊 全球機場路在何方?

2022年05月30日

自2020年起,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航空運輸業造成巨大沖擊。進入2022年,疫情反復加上國際政治局勢不穩定等不利因素,給行業前景蒙上層層陰影。但是疫情終將過去,行業發展的各項數據早晚會回到並超越疫情前的水平,那些在2019年被反復提及,公認為會影響後續幾年航空運輸業發展的問題,仍然需要得到行業的高度關注。

在整個航空運輸業的可持續復甦、可持續轉型以及可持續發展中,疫情給機場帶來的影響以及機場的發展出路是很多人感興趣的話題。航空運輸業的復甦對于全球經濟復甦、世界重新聯結以及恢復因疫情而失去的許多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機場作為航空生態係統的組成部分,需要綜合考慮發展趨勢和發展環境,採用及時與適當的政策工具來破解發展難題。

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仍是重中之重

疫情影響了全球航空運輸業基礎設施投入,機場運營商因持續的客運量減少而承受巨大的財務壓力,為了削減成本而考慮放緩基礎設施投資步伐。但隨著客流量緩慢回升,機場仍然需要為未來發展而進行融資。在可預見的未來,機場仍將是基礎設施密集型行業。

除這一個挑戰外,政府對機場的財政支持比對航空公司的財政支持更為有限。可以說,當前的危機對機場運營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債務水平不斷飙升。作為一種不動産,機場具有有限的替代用途甚至沒有其他用途,因此債務水平上升和不斷出現的風險意味著其融資成本正在增加。

如果機場對航空公司收取的相關費用能夠根據當地情況和市場條件進行調整,擁有靈活定價的權利,那麽也許能夠破解機場發展困局,因為機場費用只占航空公司成本的一小部分,並且對旅客的影響很小。

而在機場收入來源方面,航空公司相關收入僅次于非航空收入和旅客相關費用,全球機場收入的24%來自向航空公司征收的費用,但它們對于機場的財務可行性仍然至關重要。機場收取的這部分費用是其收回成本的重要渠道,是為旅客能夠提供充足的基礎設施的基礎。

必須充分認識到,航空公司和機場都深受這場危機和由此造成的資金短缺的影響。雙方必須同心協力,與生態係統中的其他參與者共渡難關。因此,創新機場收費模式,使收費模式多樣化,以商業協議的方式進行合作能更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提高機場基礎設施利用效率,在為旅客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時,促進機場和航空公司更好地分擔風險,這將是未來推動航空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非航空收入

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受疫情影響,消費者的旅行預期發生了變化。國際機場協會進行的2021年全球旅行者機場服務質量調查結果顯示,以旅客新的行為和期望為出發點重新設計旅程,可能在提高旅客整體滿意度的同時創造新機遇,甚至有可能增加非航空收入。例如,對社交距離相關措施的需求以及創造非接觸式和無障礙體驗,強化了旅客在整個旅程中對個性化、分散式體驗的興趣和認可。

早期的定量研究表明,全球旅客滿意度每提高1%,全球旅行者機場服務質量調查中所定義的非航空收入平均增長1.5%。換句話說,單位旅客滿意度的提高所帶來的是超過原有比例的收入。從本質上講,更快樂的旅客往往會花更多的錢。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依賴實體店的傳統商業模式就面臨來自數字顛覆者的激烈競爭——在一些成熟市場上,單位旅客所對應的機場非航空收入呈下降趨勢。在線零售業務和電子商務平檯的快速發展,以及機場範圍之外的零售實體店的競爭加劇,限制了機場非航空收入增長。

共享經濟和交通服務提供商的興起也意味著機場管理者不得不重新思考其傳統的非航空收入來源。在疫情暴發後如何實現收入來源多樣化顯得尤為重要,包括機場周圍房地産如何收到最佳利用效果也是機場管理者應該重新思考的問題。

機場不斷創新既基于競爭壓力,也基于適應新常態的需求。如今許多機場致力于通過數字技術為旅客提供個性化無縫出行方案,在提升旅客出行體驗的同時,也讓機場從中挖掘出了新商機。

機場運營商可通過建設自己的電子商務平檯實現定制體驗。其70%的非航空收入來自旅客,因此為旅客提供優質的出行體驗,依靠數字技術實現定制服務,是值得機場管理者長期投入的領域。

堅定不移地

走好可持續發展之路

過去幾十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航空領域的開放,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收入增加後選擇乘機出行,許多國家的航空市場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雖然航空運輸量現在仍然飽受疫情拖累,但是終將回到2019年的水平並有所增加,可以預見許多主要運輸市場的機場容量在未來將受到挑戰。

我們應以更廣泛的視角看待航空業的重要性,航空在支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實現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SDGs是聯合國確定的17個全球發展目標,在2000年~2015年千年發展目標(MDGs)到期之後繼續指導2015年~2030年的全球發展工作,旨在確保繁榮、和平以及至2030年能夠消除貧困。機場是發展目標8、9和13的重要貢獻者,這些目標涉及工作和經濟增長、工業、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

氣候變化是一項全球性挑戰,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呼籲到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需要全球緊急應對,凝聚全社會的關注和力量。航空運輸業2019年的碳排放總量已經占到全球交通運輸行業碳排放量的10%,若想實現至2050年航空業淨零碳排放的整體目標,全球機場任重道遠。

機場將成為整個航空業可持續轉型的重要合作夥伴,並與航空公司、飛機和發動機制造商以及空中交通管理人員一起為2050年實現全行業淨零碳排放的目標而努力。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整個航空生態係統的合作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機場基礎設施建設是航空運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航空運輸業支持數百萬就業機會,並為機場業所服務的全球社區提供社會和經濟發展助力。機場發展在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也應成為地區的表率。

目前全球多個國際機場已根據地方要求和自身情況確定了碳排放控制目標,用于指導可持續發展。無論使用節能型設備、制訂創新能源管理方案、成立節能技術攻堅團隊,還是提早一步行動,將新建和改擴建建築物建設成為淨零能源建築,越來越多的機場在滿足旅客出行需求的同時,不忘穩步實現自己的碳減排目標,與利益相關方共同推動實現當地政府的氣候行動承諾。

延伸閱讀

匯聚合力下好先手棋

航空運輸業對社會經濟産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在經濟發展較好時期,航空公司、機場、空中導航服務提供商和商用航空航天企業對一些國家的GDP産生極其巨大的影響,因此觀察分析航空運輸業的發展環境和發展趨勢不僅對本行業具有重要意義,對整個經濟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航空運輸業的核心是聯結,它將人、商業與文化緊密聯係在一起。航空部門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其中機場運營商與利益相關方創造的就業機會最多。除了為機場運營商或航空公司工作的員工,其他許多工作崗位來自免稅店、超市、汽車租賃公司以及政府相關部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在航空生態係統的所有組成部分中,機場工作人員所受影響最大。為了遏制病毒傳播,多國政府實施封鎖和旅行限制,導致2020年旅遊業受到重創,不僅給航空運營商帶來巨大打擊,還嚴重影響了預訂代理業務、酒店和博物館運營,以及各類文化活動的開展。作為社會經濟增長的引擎,機場對于其所服務的市場和社區是不可或缺的,全球經濟復甦離不開機場的發展。

有機構預測認為,未來5年全球航空運輸業能否復甦,並恢復到疫情發生前水平,主要取決于疫苗對世界主要航空市場的影響,即疫苗能否被大部分人接種並真正起到保護作用。其他關鍵決定因素涉及控制變異病毒以及繼續放寬旅行限制,所有這些因素將在短期內影響消費者的信心和旅行傾向。

不可否認,新冠病毒及其變異毒株,以及各國對跨國旅行採取的額外限制措施將在短期內影響民航業復甦。但是人們對航空旅行仍然充滿興趣。在美國,國內市場經歷了持續復甦;在其他一些國家,民衆接種疫苗所帶來的樂觀情緒對增加客流量有所助益。雖然亞洲交通總量保持平穩,但是北美洲至拉丁美洲航線需求旺盛,發展有望超過疫情發生前水平。

對機場管理者來說,不僅要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始終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決築牢疫情防控民航屏障,也要綜合考量、提前謀劃,為運輸量恢復到疫情發生前水平留好發展提前量。各級政府則應深刻認識到機場發展對地方經濟的積極推動作用,在政策上支持,在技術上扶植,匯聚合力建好地區門戶和國際門戶樞紐。(本報特約撰稿人 董晨晨)

 

 新聞來源 :《中國民航報》

       本文轉載自《中國民航報》,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