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35 智慧化融合實現全要素、全流程、全場景覆蓋

2022年03月31日

        10年後,我們將迎來怎樣的社會?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這個問題似乎很難得到一個準確的答案。對人們來說,科技之光已經照亮了前進的道路,未來的景象卻依舊模糊。不過我們始終堅信:它伴隨著我們前進的步伐將逐漸清晰,最終一幅宏大的畫面將展現在我們面前。

        展望2035,這是一個頗具前瞻性的話題,也讓我們透過智慧民航建設,看到更多屬于未來的圖景。10年之後,民航出行將變得如何?《智慧民航建設路線圖》(以下簡稱《路線圖》)指出,到2035年,民航數字感知、數據決策、精益管理、精心服務能力大幅提升,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機場、智慧監管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全面形成智慧民航生態圈。

        重塑民航業新格局

        展望2035,我們將看到智慧民航建設是如何賦予民航業新發展格局的。根據《路線圖》,到2035年,智慧化融合將實現全要素、全流程、全場景覆蓋,全面實現“出行一張臉、物流一張單、通關一次檢、運行一張網、監管一平檯”,具備保障年起降3000萬架次的能力,航班正常率達到85%以上。

        在智慧出行方面,全新的流程和體驗將改變旅客對民航的固有印象——行業對安全的要求依舊非常高,但旅客安檢已經能夠實現高效且無感;海關依舊要對進出港旅客信息仔細核對,但生物識別通關讓流程更加簡單、快捷;“飛行”依舊是方便、快捷的代名詞,而由“航空+”服務支撐起來的綜合交通出行體驗則讓效率的內涵變得更加多元,也讓旅客的選擇更加靈活多樣……

        智慧空管也將讓航班運行效率大幅提升。無論是全面實現行業運行保障資源動態調配和優化,還是完成多主體間態勢信息實時共享試驗和評估,抑或是實現全國數字化管制服務以及形成航空器自主間隔保持的運行能力……所有這些,都讓我們看到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係統在提升空中交通全局化、精細化、智慧化水平方面存在的巨大潛力。

        作為旅客最熟悉的場所,智慧機場更是完成了“由內而外”的蛻變。從建設開始,很多新機場就已經被注入“思考”的能力,能夠全面實現機場一體化數字設計、建造與運維。由此帶來的改變是機場各單位能夠實現更高水平的協同作業,比如通過加強航空公司運行協同,實現中國民航航班全球運行保障的精益管理。同時,通過在全國樞紐機場廣泛應用全工況無人駕駛設備,飛行區保障也實現了少人化、無人化和智能化。在這樣的智慧機場中,不僅旅客的出行體驗更加順暢、無感,貨物運輸也有了新的突破——航空貨運自動化、安檢智能化全面推進,大幅提升了航空貨郵的服務能力。依托貨運樞紐機場構建空空中轉網絡,航空貨運不僅提升了綜合物流時效,也降低了成本。

        運行的高效,讓行業對監管有了更高的效能要求。到2035年,“泛在可及”是政務服務體係需要實現的目標之一。為了夯實智慧監管基礎,新技術與監管工作的融合需要達到新高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全面建成基于數據驅動和智能協同的航空資源配置管理模式,才能充分發揮數據在重大風險預測預警和及時應對、重大風險研判、重大隱患排查中的作用,支撐監管精準化。

        為全球民航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未來總是與當下存在千絲萬縷的聯係。展望2035,一個繞不開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麽要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推進智慧民航建設這項具有長期性、係統性、艱巨性的探索實踐工作?

        對業內人士來說,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因為智慧化、數字化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民航業也不例外。

        在國際民航領域,智慧建設的賽道上已經站滿了“選手”。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為主要特征的智慧民航建設正全方位重塑民航業的形態、模式和格局。為積極應對未來超大規模航空市場發展需求和環境約束挑戰,不少國家和多個國際組織都計劃建設旨在構建更為安全、更有效率、更加靈活、更可持續的新一代航空運輸係統。例如,國際民航組織制訂的全球空中航行計劃(GANP)、航空係統組塊升級計劃(ASBU);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聯合國際機場協會推出的新技術催生旅行新體驗項目(NEXTT);美國在新一代航空運輸係統(NextGen)中提出的航空戰略實施計劃;歐盟及其相關機構提出的歐洲空管總體規劃、2050+機場計劃、歐洲航空願景(Flightpath2050)、EASA人工智能發展路線圖等。與此同時,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也在積極行動,加快民航業的創新發展。

        在我國,智慧民航建設同樣恰逢其時。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設交通強國、數字中國的戰略部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專篇布局數字中國建設,明確提出了建設智慧民航任務。“十四五”規劃綱要在發展現代産業體係、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數字中國、優化區域經濟布局、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平安中國等篇章中,對智慧民航、世界級機場群、基礎設施建設、航空貨運、通用航空、國産民機等內容進行了部署。“‘十四五’規劃綱要涉及民航的內容共17處、約536字,充分彰顯了民航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戰略産業的基礎性地位。”民航局發展計劃司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對智慧民航建設的需求更為迫切。“《路線圖》指出,到2035年,中國民航將具備保障年起降3000萬架次的能力。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市場體量”。上述工作人員表示,2019年,全國民航運輸機場完成起降1166.05萬架次。與之相比,3000萬架次約為其2.5倍。“在國際上,幾乎沒有哪個市場有這樣的需求。但對我們來說,這並不是一個誇張的數字。如果讓14億中國人都能夠搭乘飛機出行,享受到發展的紅利,我們的市場體量基本如此。在這方面,我們沒有經驗可以借鑒,而我們的探索恰恰可以為全球民航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實現“物與物”溝通對話

        技術給民航業帶來的改變深刻而鮮明。談及對未來的展望,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發中心副主任楊傑告訴記者,“多年來,科技始終在改變行業運轉的方式。我們從人與人的溝通,過渡到人與機器、設備的溝通。未來,依托5G、AI、物聯網、數字孿生等技術,將實現設備與設備的溝通”。

        舉例來說,人為因素導致的信息傳遞錯誤、空管指令錯誤、未經審批非法侵入跑道等一直是造成機場車輛跑道侵入的主要原因。根據2021年國際民航組織報告,跑道安全至今仍是航空領域最大的安全挑戰,占所有商業航空運輸事故一半以上。航科院與首都機場集團公司聯合研發的機場群跑道侵入智能監測預警係統,通過對跑道運行全場景、全要素、全流程進行數字化處理,基于邊緣計算技術,賦予了車輛實時感知飛機與跑道運行狀態的能力,車輛終端可以全天候、全時段自動追蹤機場周邊600公里範圍內從地面到1.2萬米高空數千架飛機的運行軌迹,車輛不依賴人工判斷和操作,通過超高頻定位與自主跑道侵入風險分析,第一時間自動對駕駛員預警,預警速度從秒級提高至毫秒級,有效杜絕了車輛造成的跑道侵入問題,實現了由人工決策向數據決策的轉變,並將當前技術水平提高80%,超過世界同類係統水平。

        這只是智慧民航建設一個小小的成果,科技對民航業的改造遠不止此。以機場數字孿生技術為例,它不僅能夠通過搭建數字模型為具體的現實業務服務,更重要的是通過高級數據以及AI技術對已有服務、流程加以優化改造,創造出新的業務。同時,依托海量數據與足夠完善的模型,預測未來也將成為可能,讓風險隱患在暴露之前就能夠得到有效幹預。

        這是一個變化的時代。“開啟新征程,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身處的是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肩負的是開好局、起好步的艱巨任務,面對的是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的更高要求。”民航局發展計劃司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科技進步展現出的美好藍圖,需要新基建與傳統基礎設施共同作為堅實支撐,這也正是展望未來的重要意義之一。

        智慧民航是未來民航發展的大藍圖、大戰役。不斷深入完善的智慧民航建設,在規章標準完善、數據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對行業提出了更多改革需求。智慧民航建設是全行業的工作,需要每一個行業主體的主導、組織與參與。只有整個行業積極行動起來,智慧民航建設才能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光點

        變革時代,看清用戶才能領跑未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智慧民航”是個抽象的概念。作為旅客,我們所接觸的智慧民航成果是自助值機、自助托運,是差異化安檢實施後更少的開包次數以及更短的排隊時間。作為從業者,智慧民航成果是信息更加豐富、視覺效果更加直觀的運行管理係統,是基于全國一體運行的機場和空域容量規劃,是可以“主動思考”以及輔助決策、降低工作強度的智能設施設備。

        這些都是智慧民航,但也都只是智慧民航的一部分。在建設智慧民航過程中,主動參與、主動擁抱意味著我們需要懷著熱情感受智慧化的本質,而不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顧追求個體的效率,而忽略整體的共享性、係統性和協同性。安全是民航之基,服務是民航之本。在智能時代,服務需要走向用戶、走向消費者,需要對旅客的需求作出快速反應。因此,智慧化的特性之一就是主動感知並高效響應用戶的需求。

        過去,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往往如同霧里看花。傳統的業務分析就如同一張低清照片,你可以看到用戶的輪廓,但長相的細節非常模糊。在引入數據和智慧化之後,照片上缺失的信息被一一補充完整,企業不僅可以清晰地看到用戶的樣貌,甚至可以知道他們在哪里、需求在哪里、困擾在哪里、危機在哪里。在變革時代,誰能率先看清用戶,誰就擁有了領跑未來的先機。

        對民航業來說,智慧時代的用戶不僅是旅客和貨物,還包括我們自己——行業中的每一個主體、每一名員工、每一個夥伴。作為上一個信息時代的“優秀選手”,民航業在國際化、信息化、協同化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完善的基礎設施、海量的信息數據、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嚴謹的行業分工是整個行業“結實的軀體”,而智慧民航建設則為其增添了“智慧的大腦”。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將更能理解智慧民航建設的重要意義。在智慧的賦能下,民航業不僅將擁有“結實的軀體”“智慧的大腦”,還將擁有“有趣的靈魂”。這種改變將提升行業發展的便捷性,讓傳統的服務業、制造業展現出更具韌性的未來。(《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王藝超)

 

        新聞來源 :《中國民航報》

       本文轉載自《中國民航報》,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