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穩住心態 不忘責任擔當
2022年03月17日
當前,國際局勢風雲突變,國內疫情又現反彈,屢受沖擊的民航業正處在爬坡過坎的艱難時刻。民航局局長馮正霖近日強調,“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新中國民航發展史也一再證明,越是面對復雜嚴峻挑戰,越是要處變不驚,保持定力,穩住陣腳。只有穩住心態,才能更好地扛起推動行業恢復發展的責任擔當。
要認清形勢、堅定信心,吹響行業復甦的“沖鋒號”。2022年,民航運輸生産恢復依然面臨疫情防控、經營虧損、安全壓力等交織疊加影響,我們既要正視階段性的困難,也要正確判斷發展形勢,保持行業復甦的堅定信心。信心來源于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中國民航在黨的領導下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非凡發展歷程,由起步時的“一窮二白”跨入了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的新征程。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中國民航面對多重壓力,堅持迎難而上、穩中求進,在逆境中展現了強大韌勁,實現難中有成、難中有進。躺平不可取,奮鬥向未來,民航人曾筚路藍縷、奠基立業,也一定能繼續披荊斬棘、創造輝煌。信心來源于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勢始終向好。全鏈條精準疫情防控能力提升使疫情對行業運輸生産的沖擊總體可控,國家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穩定、長期向好為民航恢復發展提供良好宏觀環境,我國超大規模內需市場為航空市場深挖潛力、激發活力提供巨大空間,國家扶持民航業發展的纾困政策為行業發展纾解壓力、增添動力。國家是行業發展的堅強後盾,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與各方政策資源大力支持下,民航復甦必將獲得強勁動力。信心來源于民航基礎實力的積累較為雄厚。目前,中國民航已基本實現了從航空運輸大國向單一航空運輸強國的跨越,開啟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面對疫情沖擊,中國民航表現出了堅強韌勁和巨大潛能,守住了發展的基本盤,持續發展的安全基礎和經濟基礎依然牢固紮實。一旦外部環境好轉,行業供給能力就會迅速釋放,運輸生産就能強勁恢復。
要穩紮穩打、有條不紊,打贏扭虧增盈的“攻堅戰”。“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越是在行業恢復發展的關鍵時刻,越是不能急于求成、急躁冒進,應堅持問題導向,穩紮穩打,步步為營,贏得主動,取得實效。要深刻認識民航安全工作的經濟屬性。安全是行業恢復發展的最大底氣,始終處于良性狀態的安全鏈條,是為行業可持續性發展、高質量發展上的一道“保險杠”,一旦忽視安全工作,盲目追求經濟利益,必將飲鸩止渴,自毀長城。要把握好恢復發展的節奏。謹記“欲速則不達”,牢牢守住航空安全底線和航班正常紅線,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效益的關係,統籌協調好關鍵人力、物力等各類資源要素的配置,進一步完善“控總量、調結構”政策措施,實現行業運行保障能力與發展速度、發展需求相平衡。要掌握好長遠發展的重點。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搶市場、抓效益不能以犧牲安全裕度為代價,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的長效機制,切實加強係統安全管理,持續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實現航空安全與恢復發展“兩手抓”“兩手硬”。
要扛起責任、不忘擔當,開拓穩中求進的“新天地”。“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面對多重壓力,要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唯有行業上下同心協力,共擔責任,共促發展,才能不斷創造更多新業績。政府要扛起宏觀調控、精準施策之責。在國家疫情防控政策的指導下,動態調整民航優化疫情防控和運輸政策,切實築牢民航疫情防控防線;在“16+8”、一攬子六方面等扶持政策基礎上,聚焦企業關切與訴求,持續研究制定助企纾困扶持政策,繼續用好中小機場、支線航空、通用航空等補貼政策,努力為行業恢復發展創造積極的政策環境;聚焦民航“十四五”規劃確定的重點建設項目,發揮好重大項目調度機制作用,積極協調加強重點項目資金統籌保障,力爭全年固定資産投資不低于2021年水平。企業要扛起主動作為、激活市場之責。清醒認識到行業中的各個主體不是孤立的湖泊,而是同處一片海洋,同舟共命、休戚相關,只有勇于擔當主體責任,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更好地于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切實落實好《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幹政策》,根據市場變化積極調整經營策略,更加注重航線航班的運行品質、航空物流的發展潛能和潛力市場的深度挖掘,深耕細分市場,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積極開發創新産品,為行業恢復發展增添活力。
穩住心態,就是要堅定有志竟成的信心和攻堅克難的決心。“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新中國民航的奮進從來都是在應對挑戰中取得的,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民航局黨組的有力部署下,只要我們“不畏浮雲遮望眼”,民航業必將在此番風雨過後恢復高質量發展。(本報評論員)
新聞來源 :中國民航網
本文轉載自中國民航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