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2021年 民航復甦之路
2022年01月14日
2021年是新冠疫情持續的第二年。變異毒株相繼襲來、各地疫情零星散發,讓本已開始復甦的中國民航,再次遭遇不定時的打擊,但民航發展難中有成,難中有進。2022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和貨郵運輸量857億噸公里、4.4億人次、732萬噸,分別提高7.3、5.5和8.2個百分點。如何統籌疫情防控和行業恢復發展,考驗著民航人的智慧。
復甦
在逆風中蹚出航道
作為“內防擴散、外防輸入”的前沿陣地,全行業統籌疫情防控與行業恢復,逆風起航、乘風而進,于“至暗時刻”蹚出一條復甦航道。對此,第一財經、《中國經營報》等媒體都聚焦了過去一年的民航運輸和經營情況。各家媒體普遍認為,2021年“消失”的春運和暑運對國內民航市場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第一財經指出,2021年是從德爾塔變異毒株在全球的傳播開始的,又在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在全球的傳播中落下帷幕。在變異病毒的攻勢下,國內疫情不斷出現反復,中高風險地區“此起彼伏”,各地的防疫政策也因此持續加碼,帶來的則是航班的臨時取消。據第一財經統計,2021年,僅國內四大航空公司網站發布的特殊退改方案通告,東航81次、海航75次、南航49次、國航44次,平均每6天就出檯一次特殊退改方案。文章同時指出,疫情不僅造成了旅客量的減少,而且增加了飛機停場的成本,直接影響航空公司的業績。初步預估,2021年前三季度,只有春秋航空一家航企實現了盈利。
與第一財經的觀點類似,《中國經營報》認為“消失”的春運和暑運給行業復甦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但其同時指出2021年行業復甦有著明顯的曲線。“2021年第一季度,民航總體旅客運輸量接近2019年同期的90%,各大上市航企運輸量均同比實現增長。2021年第二季度,國內民航業加快復甦步伐,國內航線旅客運輸規模與2019年同期持平,已恢復至疫情發生前的水平。但在2021年下半年,國內疫情的局部反復使得承載著各大航企加速復甦希望的暑運旺季提前結束,復甦勢頭減弱”。
部分業內專家表示,2021年國內民航市場一直處在恢復中,但是中間又有兩三個比較大的波折,國內局部疫情的反復給民航市場帶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整體上,行業復甦依然在曲線前行。
突圍
尋求新增長點
根據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公布的數據,在疫情反復的情況下,去年我國民航行業出檯了一攬子為企業纾困解難、促進行業恢復發展的對策措施,全年為行業降低成本近100億元,穩定了行業發展的基本盤。
有專家認為,疫情防控使出行需求的總量銳減,需求極其不穩定,對現有民航客運市場的經營邏輯造成巨大的沖擊。也就是說,之前的經營模式已經不再適合當前的生産力發展。在此影響下,更多的航企需要建立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組織架構,打造更多差異化産品,實現數字化變革。
事實的確如此。正如第一財經提到的,2021年,更多航企開始求變,希望通過産品和服務的差異化,尋找新的收入增長點。比如,有的航企在空中上網上做文章。如吉祥航空推出機上Wi-Fi積分兌換産品;東航則推出包含空中上網服務權益的“Wi-Fi優享”品牌運價産品,直接將上網費用納入機票價格,方便商務人士進行差旅報銷。還有航企在地面服務上想辦法。瑞麗航空推出代打登機牌産品,為急客或有座位要求的旅客提供服務;東航則開發了另一款品牌運價産品,將機場貴賓室權益納入機票價格。
2020年紅極一時的“隨心飛”産品在2021年繼續紅火,並實現了産品的營銷升級,花樣繁多,各有側重。《北京日報》指出,2021年,航空公司“隨心飛”産品返場次數不勝其多,機票“盲盒”、飛行次卡等新玩法層出不窮。多數産品適用時間短了、規則細了,旅客也更加精打細算、不再“隨意囤”了,不過升級版“隨心飛”推出後並未出現2020年的搶購熱潮。
新華社認為,疫情推動了智慧民航建設。旅客刷臉出行、行李“門到門”、不同交通方式換乘只需一次安檢……智慧民航建設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民航業的集中體現,以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機場、智慧監管為四個核心抓手,智慧民航建設在過去一年里加速推進。
除向上升級産品和服務力外,向下突圍下沉市場、尋求新增長點成為過去一年的新主題。相關數據顯示,在2021年我國新增航空人口中,來自二、三、四線城市的比例達53%。新華社在文章中也同樣肯定了新增的航空人口,認為對下沉市場潛力的挖掘,為行業恢復和未來發展積蓄著動能。
《中國經營報》援引同城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旅遊業盤點與2022展望報告》,2019年~2021年,民航新增旅客中16歲~23歲人群比例呈上升趨勢。“在國內民航市場用戶代際結構發生變化,以及下沉市場逐漸崛起的背景下,部分航企在逆勢擴張的同時,正在向下突圍。在春秋航空近兩年新開辟的80多條航線中,包含很多新航點,而從這些新航點的旅客運輸量和客座率情況來看,表現都很好。例如,寧夏中衛、昆明文山航點表現突出,新航線非常有潛力”。
亮點
航空貨運基本恢復
盡管遭遇了疫情的間歇性打擊,但國內航空運輸仍然保持著強大的活力和生命力,貨運業務依舊發展得如火如荼,成為一抹亮色。
2022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指出,2021年,我國民航努力保持和提升航空貨運網絡通達能力,並完成貨郵運輸量732萬噸,增長8.2%,恢復至2019年的97.2%。這意味著,中國航空貨郵運輸市場已基本恢復至疫情發生前的水平。此外,會議還透露,我國民航將力爭在2022年實現貨郵運輸量780萬噸的目標,比2021年增長超6.5%。
去年6月,中國東方航空旗下東航物流敲鍾上市,成為當年的熱點事件之一。作為航空物流第一股,東航物流引入了多元的戰略投資者結構,致力于為全球客戶提供天地合一全程綜合物流服務。東航也成為中國民航首家實現客運、貨運業務雙雙上市的航企。吉祥航空方面,去年11月4日,則面向各大企業推出“客改貨”定制包機業務。
中國經濟網認為,航空貨運實現快速增長有多方面原因。第一,受疫情防控影響,海陸運輸相對受阻,國際航空貨運市場需求增加。由于運力供不應求、疫情緊急,貨運需求“井噴”,航空貨運價格翻番,吸引資本和企業加大投入力度。第二,扶持政策加速貨運發展。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民航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航空貨運設施發展的意見》,促進我國航空貨運和物流業有序健康發展,航空貨運市場主體在相關政策扶持下迎來發展機遇期。第三,産業升級引致需求增加。我國制造業向産業鏈中高端持續攀升,需要以高質量航空物流作為重要支撐。
《中國經營報》則關注航空運價,認為跨境電商和國際生鮮需求造就航空物流成長性。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疊加“客改貨”政策調整,航空貨運價格再創新高。受新冠肺炎新型變異毒株奧密克戎的影響,國際客機腹艙運力恢復預期持續延後,疊加民航局“客改貨”調整等因素影響,航空運力緊張的局面仍將持續,國際航空貨運價格創歷史新高,預測2022年航空貨運均價仍將呈現上漲趨勢。
邁進2022年,變異毒株雖然仍在全球擴散,但中國民航要正視困難,更要堅定信心。對此新華社文章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航空市場增長潛力巨大,仍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支撐我國民航持續較快增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看環境,各地區各部門正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將為民航恢復發展提供良好宏觀環境。看防疫,目前全國有超12億人完成全程疫苗接種。看行業,我國民航業務處理能力長期居世界第二位,民航強國八個基本特征中涉及運輸航空領域的五個特征均處于成長期或成熟期。看潛力,依托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我國航空市場空間仍然大有潛力可挖。中國民航將滿懷信心向未來,啟航新征程。(《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張豐蘩)
新聞來源 :《中國民航報》
本文轉載自《中國民航報》,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