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全新的旅行——機場獲得了一次重新定義航站樓設計的機會
2021年09月29日
機場當局正在考慮如何讓旅客更安全旅行的方式。除了保持安全衛生和社交距離等短期應急解決方案之外,面對因疫情對機場候機樓特許經營和零售餐飲液態的沖擊,航站樓的設計師們已經開始考慮整體解決方案來應對這些變化。
機場當局不僅要確保旅客在疫情期間能夠安全的出行,還要抉擇要保留下來那些新的東西和如何改進過去傳統的設計以創造出新的現金流。
位于倫敦的Portland設計公司董事Lewis Allen說到:“COVID-19之前,機場的各個方面的運營很難說做到了完美,特別是在非航空領域的運營,如在餐飲和零售方面就已經不太好了。”
他說到,即使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一個“不可否認且令人不安的事實”就是,按人均銷售額的比例來衡量機場商業零售的轉化率的數值就已經越來越不好看了。
“旅行者越來越多,但他們卻很少在機場消費。為此我們一直在推動變革。如今,面對營業收入不斷的下降和旅客消費行為和心理的快速變化,機場當局不得不做出抉擇。他們需要扪心自問:面對旅客消費行為和心理的變化,我們是否有合適的商業平台來適應這種變化?”
Allen確信“非常明顯的是,我們需要重新構建一個商業平台。但這又是機場當局難以接受的事情。”
Portland設計公司參與了全世界各地的機場項目,這包括重建Keflavik機場主候機樓項目,越南國際機場面向旅客開放的區域設計,以及在建的紐約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全新的第一航站樓項目。
Skanska是一家建築開發公司,最近它剛剛完成了紐約拉瓜迪亞機場航站樓的大規模重新設計工作,該公司注意到,受COVID-19疫情的影響,很多航空項目,特別是航站樓項目都暫停或壓縮了投資規模。
“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旅客出行復甦的時間不能確定以及項目融資受到沖擊所致。” Skanska副總裁兼航空運輸總監Jeff Fucigna說到。“隨著航空運輸量的下跌,機場的運營收入難以預測,影響到了項目在債券市場上的融資。”
另外一個令人擔心的事情就是:新冠疫情的大流行會否中斷機場的規劃、設計、採購和建設,並將持續影響多年。
“大流行會是我們的一個短暫記憶嗎?當下這種狀態何時會消失?因大流行疾病的影響對預算産生的壓力會抑制我們在基礎設施上的投入嗎?” Fucigna問到。
隨著新冠疫情給航空旅行帶來的持續性的負面影響,機場的設計師們也都在全力應對這一問題,並對未來的機場設計有了一些較為清晰的認識。
Fucigna認為,機場的經典的傳統設計將會發生變化。
“我認為未來機場的標配將要重新被調整,設計師會更看重旅客的舒適感、安全感和對健康與愉悅的感知,並將這些做為未來機場設計的首要目標。之前的設計重點是為旅客提供更多的便利設施,零售、餐飲以及特色服務等,這些也是旅客在登機前所熱衷享受的。但現在,這些都已經不適合當下旅客的需求了,這些理念都需要改變。”Fucigna說到。
Pininfarina集團的首席設計師Paolo Trevisan說到,一個越來越受到大家歡迎的趨勢是在設計中“親近自然”。這種設計理念是將大自然融入到建築中,形成有助于為旅客賦能和與大自然接觸的空間。
“親近自然”包含的元素有自然光,植被,有生命力的牆壁和合乎自然的材質 — 所有這些加上被過濾的淨化空氣,使得整個機場都會讓旅客感到舒適和沒有壓力。
Trevisan舉例說到,Pininfarina為伊斯坦布爾機場新的候機樓設計了一個郁金香形狀的控制塔,這個控制塔為整體景觀帶來了一種有機的觸覺,其輪廓以一種有助于支持旅客健康和提高旅客整體體驗感的方式融入整個候機樓。
機場內人群的管理
保持人群的社交距離是當下的一個問題。在新的機場設計時,要把人群通常聚集的地方做為重點來予以考慮。
“你需要考慮如何創造出一種更加流動式的,開放的機場體驗感覺,讓旅客覺得他們可以選擇待在人群密度較低的區域,而不要被迫進入一個讓人感覺不舒服的擁擠的地區。” Allen說到。
Fucigna指出,人們不再以過去的方式來看待排隊這件事了。他說到:“你能在世界任何地方讓人感到舒適,但若你要是讓他們現在在安檢處,辦理登機牌時或是在出入境處排上15到20分鐘的隊,這一定會讓他們感到很不高興。”
他同時指出,就傳統模式而言,特許經營區域也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因為人流意味著銷量。
“這些造成所有的旅客都同處一個區域,形成了熱點區域。例如,當你通過安檢之後,你會調整一下你要去的方向,這時映入眼簾的會是一堆特許經營店鋪。新冠疫情之前,這些都是旅客想去的好地方,可是當下隨著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人們還想去這些地方嗎?有無其它可替代的辦法呢?”
Fucigna提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在登機口休息區,一些特許經營店鋪取代了原先放在那裏的座椅。
“理論上講,機場當局更喜歡旅客多走動,而非坐在登機口附近的椅子上候機。所以登機口附近的休息區逐漸的減少,代之以特許經營店鋪讓旅客逛逛。這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可以減少登機口候機人群的聚集。所以,我個人認為這種策略還會持續下去。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這些特許經營店鋪如何讓流動的旅客獲得安全且舒適的體驗感。”
設計師們認為,後疫情時代機場區域的零售和餐飲服務需要重構。這兩個方面過去一直是機場獲得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Fucigna說到,因為要保持社交距離,餐飲和購物的模式正在被重新界定。
他說到,“對于用餐來講,一種理想的方式是減少堂食,增加更多即買帶走再食方式。或許在零售方面也可以採取類似的方法。比如在零售區域增加更多的可網上購物的方式。旅客所購買的物品可以在登機口領取或直接寄送到家裏。這樣旅客就無需帶著大包小包的商品趕飛機了,從而也避免了旅客與商場的員工打交道和在付款處聚集的可能。”
另外,Allen也提到機場當局要重點考慮未來零售領域會有怎樣的變化和如何應對。
她問到:“這種變化的趨勢是讓購物更簡單,更便捷和更有意義嗎?這方面能競爭的過亞馬遜嗎?” 她認為機場當局還要考慮:“我們在零售業是否最有經驗?能否讓旅客獲得多重感受以及得到沉浸式的體驗呢?旅客是否願意在社交網絡上分享這種體驗,並能在購物當中獲得一種新的價值呢?機場還能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呢?”
“在零售策略上要搞清楚自己的方向無疑是非常重要的。當前機場當局尴尬的地方在于,在零售領域它們既不能讓旅客感到便捷,也不能讓旅客感到便宜;而且機場當局既不是這方面最具經驗者,也無法讓旅客獲得沉浸式的感受。機場當局想什麽都能幹點。其實只要在某一到兩個方面能打出自己的特色就可以了。不是任何一個機場都有能力做到面面俱到的。”
更進一步,Allen建議到:“如果機場當局認為這是機場未來變革的必由之路,那麽機場就需要適時的做出調整。通常,他們需要確保候機大樓整個架構平台的靈活性,從而使得他們能夠做到“即插即用”的功效,就像銷售食品和飲料一類的概念一樣。舉列來說,機場可以不定期地變化一下風格,如展示一下當月的流行風,本地的品牌等,給旅客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Allen談到,當下最具爭議的一個話題就是如何界定每平方英尺的商業收入的衡量標準(在非航空領域)。未來能創造出什麽樣的新的收入機會來彌補當下商業收入的下滑呢?
他說到:“我們需要填補機場因零售交易下降所造成的收入上的缺口,現在機場因疫情處于深度保護模式的狀態,未來,他們需要變革以確保自己的資産能夠保值增值。”
Allen認為,機場當局最佳的發力點就是“打造品牌”。
“機場當局需要意識到他們是有機會和他們的旅客建立起一種關係的。機場要思考自己有什麽品牌?自己擁有什麽能讓旅客和我們發生聯繫?旅客對我們正在做的事情能否感興趣?”
Allen說到:“如果機場只是將自己視為旅客從A點到B點的一個中間環節,則我們僅僅就是一個旅行的促進者,也就失去了一個超越自我,探索創建一種與旅客有著不尋常關係的機會。”
“最終,可以說機場的未來關乎其所擁有的品牌,它存在的形式和可為旅客創造的價值。這些將能夠營造出一種受衆感,讓旅客對發生在這裏的事情感興趣,而非僅僅把機場當成一個中轉站。 若能這樣,機場當局就不僅僅能在旅客在機場停留期間向他們推銷些什麽,而且一旦你擁有了這些喜歡你也對在你這裏發生的事情感興趣的旅客之後,這些旅客也會隨時的關注你,浏覽你的社交媒體,這樣你就可以更頻繁的和這些旅客交流,而不僅僅是在這些旅客到你的機場後才發生聯繫。”
“過去我們想的是如何將旅客轉化成機場的消費者。現在我們要做的是’用什麽辦法把這些消費者轉化成機場的受衆。’從旅客到消費者再到受衆的轉化思路是一個關鍵點。沿著這個思路,機場當局就有機會考量如何創造新的收入來源,以確保機場未來的資産保值增值。這就需要我們創造出品牌,即可以與機場候機大樓産生物理空間上的聯繫,又可以延伸到實時的網絡空間和社交網絡上,從而與旅客構建起一種情感上的聯繫。”
依據Allen的理論,這種新的思維方式為每一個機場都創造了機會,去思考和闡述:“我們的機場有什麽與衆不同之處?我們身處世界的何地以及獨到之處是什麽?機場需要和本地的特色融合起來,並在自身的設計中考慮到這些特色。”
2020年9月耗資40億美元擴建的美國鹽湖城國際機場一期工程投入運營,其具有創新性的候機大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該候機大樓是NOK公司設計,候機樓的中心地帶以猶他州最具特色的自然奇觀“大峽谷”和“大瀑布”為主體,這兩大藝術景區由加州的藝術家Gordon Huether創作。
“大峽谷”景區的形狀就類似一個峽谷,它從一個巨大的開放式空間開始,中間逐步收窄,然後再逐次打開。這個藝術設計,模仿了真實平滑的峽谷,跨度超過了362英尺。
“大瀑布”景區則是由300塊雙色玻璃板,220塊手繪玻璃和耐熱玻璃棒組成,整體構成了一個高65英尺的懸浮式雕塑群,在候機樓主入口自動扶梯處自上而下垂直著傾瀉而下。
擁有整個旅程
波特蘭設計公司的Allen認為,機場當局需要擁有旅客的整個旅程和旅程之後的一切。
Allen講到,“我們知道當旅客在旅行中感受到了壓力時,他就無心去欣賞或體驗機場所創造出的一切。我們必須明白,我們需要讓旅客處在完美的精神狀態,這樣他們才有心情去享受機場帶給他的東西。因此我們需要針對每一個環節和每一個階段,充分了解可能帶給旅客的壓力點和痛點,並努力想辦法消除它們。這樣才能使得旅程變得更加的愉快,這也意味著我們才能有機會完成從旅客到消費者再到受衆的轉變。”
Skanska公司的Fucigna說到,有很多關于未來機場發展的研究和分析,只是這些都是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完成的。
Fucigna說:“如今,新冠疫情大流行對每一個人都形成了一個下行的大曲線。從重新思考未來的角度看,這未嘗不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機會。我認為當下對新的未來的感知還沒有完全形成 — 至少還在醞釀之中。人們原本預計疫情會有一個明顯的好轉,但可惜這沒有發生。現在人們已經意識到新冠疫情不可能馬上消失了。這會是一個長期的,也可能是一個很長很長期的事情了。持續思考新冠疫情大流行會帶給我們多大的挑戰,並重新思考後疫情時代會有怎樣的變化,這將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我們當下仍處在戰鬥最膠著的時期。” (文章選自ATW世界航空運輸雜誌,作者是LINDA BLACHLY,由肖治垣編譯)
新聞來源 :中國民航網 編譯 : 肖治垣
本文轉載自中國民航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