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憑實力爭得話語權
2021年08月30日
中國民航報今年8月23日的頭版上刊發了兩則與國際民航組織有關的消息:一則是國際民航組織新任秘書長胡安·卡洛斯·薩拉薩爾與亞太地區民航局長召開視頻會議,新任秘書長對中國民航在疫情防控和恢復發展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評價;另一則是中國民航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飛機攔阻系統的詳細技術標準被國際民航組織最新版《機場設計手冊》採納。這兩則新聞共同體現出一個重要趨勢:中國民航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正不斷提高。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致力于在各個領域為國際社會提供中國成果、中國經驗。在民航領域亦是如此,讓中國民航的聲音更加響亮,讓中國民航的發展成就得到更多認可,這是許多民航人孜孜以求的目標。
在國際關係中,話語權是地位的象徵,是實力的彰顯。從體量來說,我國已是名副其實的航空運輸大國。但體量只是實力的一部分,《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行動綱要》提出了民航強國的八個基本特徵,其中兩個特徵與國際競爭力有關,分別是“具有制定國際民航規則標準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和“具有引領國際民航業發展的創新能力”。2021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發布的《中國民航發展階段評估報告》指出,中國民航的這兩個基本特徵仍處于萌芽期。也就是說,在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新徵程中,這兩個基本特徵的進階任重道遠。
進一步審視上述兩個基本特徵,“具有引領國際民航業發展的創新能力”是“具有制定國際民航規則標準的主導權和話語權”的前提。就拿中國民航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飛機攔阻系統(EMAS)來說,世界上僅有3個國家成功研發了EMAS産品並投入使用,我國是其中之一。該系統的應用有效提升了我國機場(尤其是高原和復雜地形地區機場)的安全保障能力。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證明了中國民航EMAS標準具備創新性、權威性和實用性。有了這一基礎,“中國標準”才有機會上升為“世界標準”。
有實力才有話語權,但是實力往往無法自動轉化為話語權。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需要我們主動進行廣泛宣傳,主動推到舞台中央,從而獲得足夠的關注和認可。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民航局主動致函多國民航主管部門,將我國發布的航空公司和機場防疫指南供其參考;同時在國際民航組織、國際航協、國際機場協會等平台上積極發聲,介紹防疫經驗。這些努力最終使中國民航的成功經驗得到國際民航界的廣泛認可。今年初,國際機場協會在其官方網站上全文刊登了《中國民用機場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技術指南》團體標準,成為我國機場行業團體標準向國際化邁出的重要一步。
寫到這裏,筆者想到了發生在40多年前的一件民航往事。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民航準備開通中美洲際航線。在飛行途中至少要供應兩頓正餐,中國民航要提供航空餐食服務,並且達到西方航空公司的標準。美國泛美航空公司的人員考察我國航食企業後連連搖頭,認為我國航食企業的設備落後、標準落後、工藝落後,提出航班要經停日本東京配餐。經停就不是直航,這關係到國家尊嚴,鄧小平堅持配餐一定要在北京進行。為了與國際接軌,生産出符合國際標準的航空餐食,由港資入股的新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誕生了。如今,這家企業的技術標準、餐食質量、經營管理等都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際航食領域有了一席之地。
如果說40多年前我們努力的方向是與國際接軌,那麽4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憑借過硬的實力,在國際規則標準制定中爭得應有的話語權。(中國民航報 評論員劉韶濱)
新聞來源 :《中國民航報》
本文轉載自《中國民航報》,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