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澳民航宜推綜合旅遊產品
2021年08月22日
疫下民航業前景堪憂,宜思考轉型方向。
全球新冠肺炎持續,各業積極尋求轉型,開拓其他收入來源,民航業也不例外。有航空公司開拓綜合旅遊平台業務,爭取抵禦疫情衝擊。
有學者表示,本澳民航業對GDP貢獻不高,但對旅遊博彩有關鍵作用。政府等股東除思考轉型,也要結合內地旅客需求,推出綜合旅遊產品及簡化檢疫通關政策。同時在平衡風險下,發展更多貨運航班服務,為民航業增收。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早前公佈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民航業客量為18億人次,較一九年45億人次暴跌逾6成;貨運是二○年航空運輸亮點,因全行業可用貨運噸公里同比降21.4%。運力減少後,整個航空貨運業載貨率按年升7個百分點至53.8%,去年底全行業貨運噸公里已幾近恢復到危機前水準。
貨運扳回疫前水平
觀望今年上半年澳門國際機場數據,客量約67萬人次,僅為一九年2成左右;貨運則有1.89萬公噸,已超過一九年同期水平。有學者表示,受疫情影響,全球人員未能自由流動,各類運輸供應渠道減少,帶動航空貨運需求上升,貨運成為疫市下增長亮點。航空貨運確實是轉型發展的出路之一,但留意到近期內地多個機場均有貨運工作人員確診個案,反映航空貨運存在疫情風險,需要兼顧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再深入拓展貨運業務。
本澳無論從政治還是經濟角度出發,確保與內地有秩序通關始終是首要選項。參考疫前數據,國際航班旅客對澳門經濟的貢獻及帶動作用有限。環球疫情嚴竣,沒有必要開放國際航空,增加本澳確診個案的風險,一旦影響與內地的通關安排,最終得不償失。
簡化檢疫措施安排
全球疫情未見曙光,民航業仍未擺脫寒冬,包括特區政府在內等股東向澳航注資十多億,很可能仍未能安然度過疫情,無可避免進退兩難,需要思考如何在疫下作戰略轉型,建立其他收入渠道,增加行業、企業本盤的抗疫力。
另一方面,根據內地及本澳的通關安排,本澳在未來一段時間仍是內地旅客出境遊首選,本澳宜根據內地市場推出航空旅遊綜合產品,吸引內地旅客關注。同時要考慮防疫政策下如何簡化檢疫措施安排,方便旅客出遊,盡最大可能吸引旅客來澳。
學者表示,環球疫情未見紓緩,新冠病毒已不可能在全球範圍內消滅,長遠而言,內地及本澳都要思考如何在新冠病毒難以消滅的現實環境下,作出政策調整,讓邊檢有序開放,經濟活動逐漸與全球重新連結及接軌。
新聞來源:澳門日報
本文轉載自澳門日報,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