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出行展望:國際航空客運何時恢復?
2021年08月17日
本文重點
• 雖然國內航空客運量正在恢復中,但國際航空客運量的恢復仍相對滯後。
• 目前的恢復勢頭仍不容樂觀。病毒的變異株可能影響疫苗的效力,甚至可能逆轉恢復的進程。
• 國際航空客運量的主要部分可能在2022年中到2023年初這段時間恢復。
• 國際航空客運量的恢復取決于兩國以至各國政府之間能否就開放邊境達成協議。
2021年的上半年,航空客運業終于迎來了一些關于復甦的好消息。美國和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國內航空客運市場,它們各自的國內航空客運量已顯著回升;與此同時,歐盟市場也有所增長。航空客運業恢復進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重啟自疫情爆發以來遭受重挫的國際航空客運市場。本文討論了疫情的現狀、抗擊病毒的進展、國際航空客運市場尋求復甦的必要條件、以及復甦可能出現的時間。
新冠疫情的現狀
雖然目前仍存在大量的疫情高風險地區,但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疫情已逐漸處于消退階段。許多地區的確診人數比例已低于每10萬人60例。更重要的是,體現疫情變化的R值(感染率)已低于1,這意味著確診人數比例正在下降。但目前世界上有兩個區域仍存在問題。
圖:全球R值總覽 數據來源: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IHME)
第一個區域是南美地區,其確診人數比例仍處于高位,R值也高于1。第二個區域是非洲、中東和東南亞的部分地區,確診人數比例與南美相比有所緩和,但R值仍在大幅變動。
疫情在世界上大多數地區肆虐的同時,病毒變異的概率也在上升。新冠病毒的德爾塔變異株已經嚴重影響了抗擊疫情的進展;在疫苗接種率較低的國家,情況尤為嚴重。初步統計數據顯示,病毒的變異株已經降低了某些現有疫苗的防護效力,在一些方面使得人們之前取得的抗疫進展付諸東流。疫苗的有效性受病毒變異影響之後,調整疫苗以提高其有效性也就成為日益緊迫的需求。
疫苗是開啟國際旅行的鑰匙
只有世界上大多數人口都已完全接種疫苗之後,國際出行需求才有望恢復到接近于2019年的水平。
完成疫苗接種並不能保證受種者不會感染或傳播病毒。疫苗接種的目標在于降低病毒感染的嚴重性,避免其發展為威脅生命的重症。疫苗接種也不能完全代替核酸檢測的作用。旅客持有疫苗接種證明和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方可視為其未受感染,可以視情況免予隔離或在隔離結束時免予進行其他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各國之間疫苗接種的進展各不相同,主要原因包括疫苗運輸問題、疫苗採購決策、以及購買疫苗的資金缺口等。
圖:發達國家疫苗接種進程 數據來源:Hannah Ritchie, Esteban Ortiz-Ospina, Diana Beltekian, Edouard Mathieu, Joe Hasell, Bobbie Macdonald, Charlie Giattino, Cameron Appel, Lucas Rodés-Guirao and Max Roser (2020) – “新冠疫情(COVID-19)”。在線發布地址: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
疫苗接種率達到總人口的70%即可確保病毒不再能夠傳播,也就意味即將結束疫情大流行,但目前只有一些小國的接種率達到了上述水平。
根據來自公開渠道的最新和最可靠的數據,許多發達國家的接種率仍低于總人口的25%。不過其中許多國家似乎正在加快接種速度。西歐國家已經開始努力加快其疫苗接種進程。中國目前也實現了每天接種1700萬劑次的水平。但是,世界上的其他地區仍然動作遲緩。因此,目前全球範圍內的平均接種率大約為11%。
雖然美國和英國正在逐漸提高其接種率,但近期的數據也顯示了上述兩國的接種速度正在下降。美國政府已經承認,無法趕在2021年7月4日之前完成疫苗接種覆蓋總人口至少70%的目標。有諸多因素共同導致了全球疫苗接種進程緩慢。首先,只有少數國家批准了部分疫苗可以用于12歲以上的青少年。
其次,一項來自美國的調查顯示,大約有8%的人口會毫無理由地拒絕接種任何疫苗,另有14%的人口在某些情況下會拒絕接種疫苗。
第三,美國人口之中有一部分人“難以觸及”,即使不考慮其接種意願,僅僅由于其地理位置偏遠、無法離開工作崗位等原因,為其提供疫苗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如下表所示,GDP排行前27位以外的國家在疫苗接種方面的工作仍然滯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經向欠發達國家的疫苗接種工作提供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援助。主要援助形式為貸款擔保。
圖:IMF全球援助總覽
由七個主要工業國組成的七國集團(G7)在2021年6月的峰會上承諾,將向其他無力負擔的國家捐贈10億劑疫苗。雖然這一舉措顯得慷慨大方,但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這一捐贈計劃僅能滿足全球疫苗需求的十分之一。雖然欠發達國家對航空客運量的貢獻不多,但疫情持續肆虐之下,病毒變異的陰影揮之不去,現有疫苗的有效性也可能化為烏有,因此整個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復甦仍然處于遲滯狀態。
航空客運飽受牽連
許多航空公司使用國內生産總值(GDP)的預測結果作為航空需求預測的主要參考依據。全球GDP份額排行前列的國家在國際出行人數榜上也同樣位列前茅。
蘭德隆分析了疫情防控的現狀,結果表明,國際出行復甦的前景是樂觀的。
排行前八的國家共同貢獻了全球GDP的62%。這八個國家之中只有巴西的確診人數比例偏高;只有英國的確診人數在短期內有所增加,但確診人數比例仍然相對較低。排名第九到第十四位的六個國家為全球GDP各自貢獻了至少2%,這些國家的確診人數比例均為中等或較低水平,而且確診人數增幅均為下降或穩定。
圖:27個經濟大國的疫情現狀及蘭德隆對國際出境客運情況的預測 數據來源: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蘭德隆
在國際出境客運方面,蘭德隆對全球前27個經濟體之中的15個給出了“良好”和“優秀”的預測(如表中藍色或黃色背景所示)。評價達到“良好”和“優秀”的標準是已充分控制疫情,並且人均GDP達到中等或較高水平(即意味著更有可能選擇航空出行)。這15個國家累計貢獻了全球GDP的68%。
多個西歐國家(法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土耳其)的確診人數比例仍然相對較高,這也限制了他們參與跨境航空出行的能力。然而,這些國家的確診人數增幅均為穩定或者下降,也就意味著他們參與跨境航空出行的能力將有所恢復。如能實現這一恢復,預計大約三個月後,前27個經濟體之中將有20個在國際出境客運方面迎來樂觀前景,這20個國家的累計GDP占全球GDP總量的76%。
南美地區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巴西和阿根廷)仍然有著居高不下的確診人數比例,從長期角度來看也沒有改善的迹象。
這兩個國家目前的R值均高于1,這意味著疫情仍有加劇的可能。
安全的國際出行需要政府間的通力合作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認為,全球多數地區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比例處于“高”或“非常高”的水平,因此不推薦或強烈反對前往上述地區。雖然美國政府主持開發了三種疫苗並授予其緊急使用許可,但美國仍未批准完成疫苗接種者可以免予強制隔離觀察。
圖: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US CDC)出行風險評級 數據來源: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travelers/map-and-travel-notices.html
科學上的發現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這已成為學術界的共識,因此也就可以理解為何政策往往落後于科學上的進展和發現。
健全的政策需要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作為基礎。但政策常常受到科學研究以外的政治因素影響。
以下三個因素將推動重開邊境:
首先,各國需要商定一份可在全球通用的獲批疫苗清單。政府的政策往往青睞本國的科研成果。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在不同的國家,只有使用經當地批准的疫苗才能被認定為已完成接種。對其他國家批准的疫苗接受度不高,這可能會成為航空出行恢復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障礙。加拿大政府只認可莫德納(Moderna)、輝瑞-拜恩泰科(Pfizer-BioNTech)、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楊森(Jannsen)這幾種疫苗用于出行申請。而世界衛生組織(WHO)批准的疫苗均可獲得美國承認。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目前正在使用其他疫苗,尤其是俄羅斯和印度制造的疫苗,但這兩國的疫苗尚未獲得WHO批准。除了加拿大已批准的四種疫苗之外,WHO還向兩種中國疫苗授予了緊急使用許可:北京科興(Sinovac)和中國國藥(Sinopharm)。即使在疫苗種類上達成一致意見,各國可能仍然要求必須持有出行前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其次,封城這一手段幾乎限制了全部的出行,在封城造成的經濟損失和自由出行的公共衛生風險之間,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政策側重點。包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內的一些國家不考慮經濟損失,實施了嚴格的國內和國際出行限制,努力尋求確診人數清零。以巴西和墨西哥為代表的其他國家在公共衛生方面的管制就少了很多——他們更傾向于減少由限制出行導致的經濟損失。還有一些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允許各州或省級地區制定各自的公共衛生管理措施,在國家層面上實施的強制要求並不多。
第三,缺乏雙邊互信也會影響重開邊境和允許跨國自由出行的進程。以上兩個因素導致了信任的缺失。各國都傾向于相信本國而非他國的疫苗研究和成果。此外,各國往往都認為本國制定的方案比他國的更好;與公共衛生限制規定更少的國家相比時,這種心態尤為顯著。中國和澳大利亞實施了十分嚴格的公共衛生管理措施,並且都表示了至少在一年之後才會考慮重新開放邊境。而在另一個極端,墨西哥目前對入境旅客沒有任何限制。
許多國家之間仍然相互封鎖
2019年國際客運量位列前十的線路中,目前大多數仍未開放。在邊境關閉、謝絕遊客的市場中,客運量下跌了超過90%。墨西哥從未對入境旅客實施任何限制,因此,許多美國人在度假時無法前往其他地區,反而可以利用低價優勢前往墨西哥。
圖:國際航空客運量位居前十的航線情況 數據來源:DIIO航班數據
更遠期的恢復前景
到2022年的第二季度,全球GDP排行前列的主要國家之中,大多數都將達到70%的疫苗接種水平;但東南亞的一些國家除外,因為這些國家目前的疫苗接種工作進展十分緩慢。北美地區在2021年第三季度就能實現70%的有效接種率目標。歐洲地區預計在2021年第四季度實現,而其中一些國家可能會更早實現。北亞地區和澳大利亞的時間節點可能在2022年第一季度,而東南亞和中東的一些地區可能會延遲到2023年。
圖:27個經濟大國的疫苗接種率 數據來源: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IHME)、蘭德隆
非洲地區可能要到2024年的上半年才能實現上述接種率目標。非洲有許多國家仍需要更多來自IMF和發達國家的疫苗援助才能加快其接種進程。但即使是援助到位的情況下,為其中一些人群接種疫苗也將會十分艱難。
蘭德隆預測了主要洲際航線客運量顯著恢復的最早時間:
- 北大西洋走廊:2021年第四季度
- 美洲至北亞和澳大利亞:2022年第二季度
- 南北美之間:2022年第二季度
- 歐洲至北亞:2022年第二季度
- 東南亞至歐洲和美洲:2023年第一季度
美洲和歐洲的主要度假出行市場恢復之後,配合以上洲際航線,預計航空客運量將恢復到疫情之前大約80%的水平。由于涉及欠發達國家的客運航線,其餘20%可能需要等到2024年方能恢復。
重啟國際客運面臨的最大風險在于病毒出現新的變異株,使得疫苗的效力降低,而疫情將卷土重來。一旦發現國際客運可能導致新增確診的情況,一些國家就可能會再次關閉其邊境。
因此,國際客運量能否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取決于能否趕在病毒變異之前為足夠多的人口分發和接種疫苗。
世界經濟正在復甦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經濟形勢的預測表明,經濟增長的態勢已經恢復到了疫情之前的規模,並且這一形勢將持續到2022年的上半年。這一預測也指出,疫情已使得經濟發展進程延遲了大約一年。我們可以將這一延遲視為疫情造成的永久性經濟損失。
圖: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全球GDP的預測 數據來源: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穩中向好的經濟形勢很大程度上預示著國際客運業務的最終恢復。蘭德隆預計,在擺脫疫情影響後,全球航空客運量的發展也將延遲大約一年時間。不同國家的預測結果各不相同,因為疫情在某些國家可能造成了更加巨大的經濟損失。
在過去的幾個月,新冠疫情在一些國家再次反彈,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GDP的預測,目前的結論是GDP增速在2021年有所放緩,隨後在2022年大幅加快。蘭德隆認為,如果確診人數高峰反復出現,在疫苗接種工作順利進行且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前,經濟復甦進程將一直被拖延下去。
疫情期間,企業利用線上會議技術代替了線下出行。蘭德隆認為,由于成本更低,線上會議將持續存在。
但是,航空公司和企業在一定程度上都認為,大多數商務出行,尤其是銷售、生産、項目工作相關的商務出行最終將會恢復。而企業的內部會議更有可能繼續以線上形式進行。
航空公司已開始安排國際航班計劃
航空公司2021年下半年的時刻計劃中已經恢復了國際航班的排班。離港座位數最多的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和德國,這三個國家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座位數均達到了2019年的水平。但第四季度的座位供應情況目前仍難以確定,因為在疫情期間,航空公司幾乎無法保證提前兩個月以上的航班計劃。而且,實際投放的運量很可能小于目前安排的計劃運量。
圖:國際離港航班計劃座位數 數據來源:DIIO航班數據
對于航空客運量何時能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航空公司的業務能力也是另一個限制因素。在美國,政府向航空公司發放財政補貼,一方面幫助保持員工數量,另一方面也為自願提前退休或離職的員工提供補償。此外,航空公司在疫情期間將飛機長期停放在機庫,必要的機務維修計劃也有所推遲。當市場需求重新恢復時,航空公司必須啟用新員工,並且在開展業務之前先完成已被推遲的維修工作。
在美國以外,其他國家的航空公司可能無法獲得如此多的政府補貼,也就難以維持員工數量,甚至出現資不抵債的現象。一些航空公司已經宣告破産,不得不重組並縮減規模。還有其他一些航空公司進行了裁員。而如今,這些航空公司就必須雇傭和培訓新員工才能恢復其業務運行。
結語
綜上所述,全球航空客運量最早在2023年第一季度就可能恢復到疫情之前的80%。全球經濟大國和經濟強國將引領這一恢復進程,因為他們擁有足夠的資源支持疫情期間的經濟發展和疫苗接種工作。
美國、西歐、北亞和澳大利亞可能率先復甦,隨後是中東和東南亞地區。其餘20%的國際航空客運量來自欠發達國家,而他們沒有足夠的資源在疫情期間支撐其經濟,在疫苗接種和疫情控制方面仍需要大量的外界援助。
國際航空客運量的恢復依賴于政府之間共同努力就開放邊境達成協議。這些工作需要各國解決以下三大問題:
- 同意建立清單,共同認可已批准的疫苗
- 在政策上達成一致意見,確定保護公共衛生和促進經濟增長之間的平衡點
- 在疫苗接種政策和公共衛生政策方面建立雙邊互信
針對上述協議開展的談判工作可能困難重重,而且很有可能以兩國而非多國之間的形式進行。
實施全球疫苗接種項目,共同努力結束疫情,這是全球經濟復甦和國際航空客運恢復的基礎。病毒在不斷變異,目前的疫苗一直面臨著效力減弱的風險,而在抗擊疫情方面已取得的一些進展將隨之蕩然無存。每出現一波疫情高峰都將進一步拖累疫情發生地的GDP恢復進程。能否順利地將疫苗分配給那些無力完成接種工作的國家,決定了世界經濟和國際航空客運在未來的形勢。
新聞來源 :民航資源網
本文轉載自民航資源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