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際航協理事長:航空貨運強勢或持續到明年

2021年07月21日

  國際航協理事長威利沃爾什(Willie Walsh)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以中美兩國為代表,航空業國內市場的表現已超過2019年的水平。

  其中,航空貨運表現備受矚目,國際航空客運需求在未來兩年仍會低迷的情況下,會激勵航空公司投入更多的全貨機貨運航班,甚至催生新的貨運航空公司,預計航空貨運的強勢增長將持續到明年。

  同時,對于中國航空及周邊産業中包括凱撒旅業和衆信旅遊合並、復星接盤海航等在內的産業資本運作,沃爾什認為,行業可能會出現更多整合,但預計不會太多。

  貨運強勢料持續到明年

  在後疫情時代,全球航空市場發生重要變化。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國內航空旅行市場之一,以收入客公里(RPKs)計算,中國航空旅行量約占全球航空旅行總量的20%左右。根據沃爾什對記者介紹,“中美兩國國內市場的復甦極快,中美兩國國內市場的表現已超過2019年的水平。”

  根據沃爾什預計,國內市場不僅快速復甦,且國內航空的增速還將快于國際航空。這將影響航空業未來的格局。“擁有強大國內市場的航空公司要比那些嚴重依賴國際旅行的航空公司做得更好。當人類社會走出這場世紀疫情的時候,國際航線份額較大的航空公司,其復甦速度將慢于國內市場份額較大的航空公司。航空公司開始重建後,這種情況至少會持續2-3年。”

  沃爾什表示,中國國內市場已經超過2019年的水平,這彰顯中國市場的實力。過去二十年,中國航空業務快速增長,並始終關注且保持安全記錄。簡而言之,中國民航在這次疫情中表現很好,我相信在後疫情時代,隨著行業的復甦,還將繼續作出好的表率。

  在此基礎上,國際航協認為,全球航空業的重心正在東移。沃爾什指出,疫情危機加速了東移的速度。“中國國內市場現在幾乎占全球市場的20%。隨著國際旅行開始復甦,情況會發生變化,但重心已經非常迅速地向東移動。疫情讓東移的方向略微回到西方,但趨勢沒有發生變化。航空業的重心從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一直在不斷地從西方國家向東方轉移,疫情前非常接近中東,此次疫情危機,我們看到重心向中國移動。”

  疫情疫情期間,航空貨運的表現備受矚目,不過也在發生重要變化。沃爾什介紹,全球約45%的航空貨運,傳統上是由客機腹艙運輸的,55%的貨物由全貨機運輸。然而,疫情導致大量國際客運航班停運,腹艙運力消失。為了滿足航空貨運的需求,部分航空公司採取了客改貨舉措。“貨運需求的持續增長,在國際航空客運需求在未來兩年仍會低迷的情況下,會激勵航空公司投入更多的全貨機貨運航班,甚至催生新的貨運航空公司。我們預計航空貨運的強勢增長將持續到明年。”

  産業整合不會太多

  在航空行業整體仍未擺脫困難期的背景下,一些變化也在悄然醞釀。

  一方面,脫碳部署在悄然推進。沃爾什認為,航空業必須證明自己擁有可靠且值得信賴的面向未來的環境策略。“盡管航空業的二氧化碳排放僅占全球人為碳排放量的2.4%,是個相對較小的數量,但其他工業的脫碳速度比我們快得多。因此人們認為未來航空業對碳排放的貢獻將顯著增加。”

  “航空業所面臨的挑戰,是我們完全依賴化石燃油,因為目前沒有其他的燃料選擇。但展望未來,我們有機會研發出電動飛機和混合動力飛機。也許在未來的15年,氫動力飛機能夠投入使用。”沃爾什指出,當前的全球航空環境,行業排放的二氧化碳中,約有80%是由飛行距離在1500公里以上的航班排放的。所以這些電動和混合動力飛機,以及氫動力飛機,可能只會解決航空業1500公里以下航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就是行業碳排放的20%。因此,仍需要尋找其他解決案。這也是為什麽行業如此專注于可持續航空燃料的開發。

  另一方面,在中國,包括凱撒旅業和衆信旅遊合並、復星接盤海航等在內,産業資本運作也在提速。沃爾什認為,行業出現更多的整合是可能的,但不會太多。“航空公司需要保持足夠的流動性來度過危機。航空公司面臨的一個關鍵挑戰是消耗現金儲備的速度。所以我認為,當我們走出這場危機時,會看到一個更加謹慎的行業運營。但也會有整合的機會出現。因此,我們仍會看到一些整合,但可能沒有那麽多。”

 

  新聞來源 :證券時報·e公司

       本文轉載自證券時報·e公司,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