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 澳門民航路向何方?
2021年04月23日
後疫情時代,本澳航空業面臨全新挑戰和發展契機。
就本澳民航現狀和遠景及澳門如何融入國家一體化航空體係等問題,灣區航協近期組織了專題研討,與本地、大灣區及國內等知名專家學者共同研究澳門航空業不同方向及發展機遇。其中灣區航協主席簡浩賢表示,按澳門機場數據公佈,今年一至三月機場客量分別為66,353人次、41581人次及99472人次,當中三月客量突破去年十二月82,175人次,創疫情爆發以來新高。隨著內地與澳門旅遊交往的持續攀升,本澳航班、本地酒店房間使用量數字遞增,現在看來五.一黃金周情況比較理想。目前,澳門往返內地航線的航班量仍較少,航班選擇彈性不足、票價相對高,窒礙旅客選擇澳門的意慾。加上澳門飛往內地及內地航班來澳均定義為國際航班,相關部門在防疫控制仍然非常嚴格,導致過關檢查時間漫長。他建議澳門應繼續協調內地相關部委,對于來往澳門旅客及本地人士出遊,可憑已接種疫苗及健康碼的雙保障基礎,提供機場內綠色健康通道的方式予以便利,加快內地各省市與澳門往來便捷,相信將可更鼓勵市民接種疫苗,此外航空公司因應旅遊業復甦情況,適時時增加內地熱門航線航班,回應居民及旅客出遊需求。另外重新定位澳門機場,把握好十四五規劃中澳門機場向創新型空海陸綜合運輸模式而聯動灣區各地,突出優勢並共促協同效應而貢獻。
本澳空管發展迎來新契機
4月13日,中國民航局空管局車進軍局長一行訪問澳門,就灣區空域規劃優化,全面加強流量管理、空域管理、新技術應用、人才建設等面的交流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討論。
灣區航協理事長,資深空管專家胡高宏先生指出,空管是保障航空發展乃相關旅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澳門空管和民航業應在灣區稀缺的空域資源整合中積極扮演關鍵橋梁角色,最大限度利用好澳門空域,確保本澳民航在灣區特色發展。
本澳民航業融入服務“內循環”
灣區航協近期組織了專題研討,與本地、大灣區及國內等知名專家學者共同研究澳門航空業不同方向及發展機遇。
本澳民航業發足25年來,伴隨內地改革開放和澳門回歸祖國的大潮,與內地的交流往來愈加密切。據內地著名民航數據公司飛常準提供的數據,澳門2019年7.2萬架次起降中,涉及內地航線占43.3%(約3.1萬架次),來往內地數十個開放口岸,為本澳旅遊業發展過夜客源提供了積極的貢獻。
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沖擊下,本澳民航業受到嚴重影響;而與鄰近的珠海機場相比,本澳機場航班量和旅客人數的恢復則明顯滯後。“得益于國內疫情的有效防控,2020年11月起珠海機場客運航班量已反超2019年同期水平。反觀澳門機場,自2020年3月起其航班量同比降幅一度超過90%;直到9月下旬省外居民赴澳門旅遊簽注恢復辦理以後,澳門機場客運航班量同比降幅才收窄至85%左右。”內地民航專家,飛常準創始人鄭洪峰先生如是說道。
對于澳門民航業恢復的緩慢,內地民航資訊網站民航資源網上有評論文章提出觀點,指這是因為不少內地遊客選擇經過珠海入境澳門。署名程逸鶴的評論作者根據本澳治安警察局的統計數據分析指出,通過空路到達大灣區附近城市,再經地面渠道進入澳門的內地非灣區遊客的總數,大約在200萬到300萬人左右。程老師亦打趣戲稱這是伴隨澳門民航業的“影子機場”,一直在和澳門機場激烈競爭內地旅客。
在民航資源網的專訪中,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綦琦教授認為,內地旅客經陸路而非航班進入澳門,一方面是因為赴澳門團隊旅遊産品的設計因素,另一方面也有由種種因素逐漸養成的“習慣”使然。為此,針對本澳來往內地的航班的旅客體驗,灣區航協採訪調研了一些內地熱心旅客。在春節期間帶著家人自上海浦東機場來訪本澳的李雷先生認為,本澳來往內地的航班的旅客體驗有些吃力。回程的時候體驗較差,在浦東機場出關的時候差不多有8到9次手續,重複的測量體溫,查看核酸報告及核對個人信息等,而且看得出是特別設計了出來的動線流程,感覺一直在曲線行進,走了挺多的路。如果只是大人還好,當時帶個小孩感覺比較吃力。
在著名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工作的李雷先生個人認為,本澳來往內地航班雙邊入境的程序還是得進一步優化:3天的行程要在機場花3個小時,對整個的體驗影響較大,尤其是對帶著小孩和老人的家庭有點挑戰。
事實上,本澳航班被視為地區航班處理,不僅影響旅客出行體驗,在疫情期間也對內地兄弟省市帶來無形的壓力。航協也就此採訪了上海市口岸服務辦公室的錢先生(化名),他表示目前浦東機場的混合職能確實影響了本澳來往上海的航班。“浦東目前要同時處理來往中高風險地區和澳門的航班,為了防止旅客混合帶來的輸入性疫情風險,我們在處理澳門航班的時候也得十分謹慎地核查旅客信息,一線檢查同志也比較辛苦。我們未來也會爭取積極改善通關流程,為旅客提供更好的體驗。”
灣區航協認為,確如上海錢先生所說,盡管澳門已經列入低風險地區,但在境外疫情反覆帶來的輸入性疫情風險面前,和本澳之間的通航,對內地兄弟省市而言畢竟還是一個輸入疫情來源。某二線城市口岸辦公室的王先生(化名)就直言不諱地對本會表示:“我們城市不靠海不沿邊,關了機場口岸以後我們城市就完全沒有輸入疫情壓力了。”
這種對“或許有”的輸入疫情的擔憂,成為了本澳目前發展和內地間通航,融入內循環的最大障礙。有航空公司業內人士對本會指出:“我們現在申請境外航線,需要內地一側城市的口岸辦公室的同意函。”
在這樣的背景下,澳門各界有識之士也在積極研究探討改進的方法。
例如早到,澳區人大代表,澳門立法議員崔世平就在今年兩會期間建議在澳門機場推行“一地兩檢”的形式,讓來往本澳和內地的航班在內地被視為國內航班處理。
一石激起千層浪。內地著名機場咨詢公司開銳咨詢的創始人勞莘認為:“‘一地兩檢’帶來的最突出最直接的影響,是內地遊客進出機場的時間大幅度縮短。”他進一步指出,目前省外旅客很多認為澳門的旅遊體驗比較單一而將澳門當作“附屬目的地”,一般而言是和香港一起組成“港澳遊”。這一點上蘊藏著向多元化轉變的契機,但對機場當局來說單憑自己很難,得邀請澳門相關部門一起。
內地著名旅遊行業網站環球旅訊的創始人李超進一步分析指,這將有助于航司在産品設計方面在澳門和珠海形成“聯動營銷”,共同將蛋糕做大。李超表示,若珠澳兩地能以“澳門進、珠海出”或者“珠海進、澳門出”的旅遊模式與中國各航空公司合作向省外旅客進行産品設計和營銷,對客人的吸引力將會更大。
新聞來源 :民航資源網 作者 :簡浩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