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智慧民航如何發力?
2021年01月26日
不久前閉幕的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全國民航安全工作會議總結回顧了民航“十三五”及2020年工作,統籌謀劃民航“十四五”總體工作思路,部署2021年重點任務。其中,智慧民航首次出現在年度工作總體要求中,強調2021年要著力推進智慧民航建設。此外,“十四五”時期民航總體工作思路也將智慧民航建設納入其中,將“智慧民航建設有新突破”作為開拓四個新局面的其中之一,要求實施以智慧民航建設為牽引的發展戰略,把推進智慧民航建設貫穿行業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以智慧民航建設構建新的競爭優勢,使智慧民航建設成為驅動行業創新發展的主要動力。
智慧運行
今年的全國民航工作會議關注到了智慧運行,提出在2021年工作中要推動運行數字化轉型,探索構建民航業數據資源融合應用生態體系,搭建民航智慧運行數字化環境。
點評:對航空公司而言,氣象信息、導航信息、告警預測等信息是航班運行的重要參數,這些都迫使航空公司不斷提高對航班管控及時性的要求,通過將異常識別關口前移,“早發現、早處置”,最大程度降低航班運行風險,為安全運行保駕護航。除了航空公司外,智慧運行的數字化對空管、機場也有重要作用。正如《中國民用航空局關于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五年行動方案》所提到的,智慧運行就是要以航班運行為核心,以秒級管控為目標,提高行業主體間的協同運行水平和服務保障能力,打造數據流、業務流、信息流等各類資源要素有機融合的民航生態圈,實現全面感知、泛在互聯、人機協同、全球共享,構建新一代航空運輸系統。
智慧出行
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民航新技術應用的一次重大考驗。自助值機、自助行李托運、智慧安檢等一系列“無接觸”措施被更廣泛地應用,有效阻斷了疫情傳播渠道,助力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航空出行。越來越多的旅客在出行時,開始改變長久以來養成的路徑依賴,在智慧出行方面更加願意作出新嘗試。在今年的智慧出行新方案中,除了持續提升行李全流程跟蹤系統、差異化安檢等智慧出行方式外,解決老年人航空出行難的問題也提上了日程。
點評:推廣智慧出行是以便捷出行為導向,規劃建設與運營服務並重,全面提升運行效率和服務體驗,是不斷增強人民對民航發展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的重要舉措。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底,國內有229個機場和主要航空公司實現“無紙化”出行;37家千萬級機場國內旅客平均自助值機比例達71.6%;毫米波安全門、人臉識別自助驗證閘機等新設備在樞紐機場加快使用;機場高級場面活動引導控制系統(A-SMGCS)、行李跟蹤系統(RFID)、生物識別、射頻識別等新技術也被積極推進應用。同時,8家航空公司、29座機場開展跨航企行李直掛試點;15家航空公司410架飛機為805萬旅客提供了客艙Wi-Fi服務;民航行李全流程跟蹤系統(RFID)已啓動建設。
近年來,民航持續提升交通服務水平,推動“旅客出行一張臉”,實施差異化安檢、海關檢疫“一次通關”、民航與其他交通方式換乘“一次安檢”,實現旅客全流程引導、無紙化和無感化出行,同時研究解決老年人出行的“數字鴻溝”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自國務院《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發布以來,各地機場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在服務流程、標識標牌、服務意識等方面不斷深挖老年旅客出行需求,為老年旅客營造更便利、更溫馨的出行體驗,讓每一位旅客都能感受到真情服務帶來的溫度。
智慧監管
繼“智慧機場”“智慧空管”後,以“智慧監管”監管“智慧民航”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今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全國民航安全工作會強調了“探索智慧監管”。而在2020年12月30日,民航局印發的《中國民用航空局關于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五年行動方案》,也明確了“智慧監管”的概念。
點評:公正公開、簡約高效的行業監管體系能夠提高市場效率,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近年來,民航信息化監管和服務系統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如已建成的電子政務一期、二期工程、行業監管執法系統(SES)等,正在建設的適航審定運行管理系統(AMOS)、民用無人機綜合監管平台(UOM)等。但也要看到,信息化建設中也存在各系統應用和數據較為獨立、業務協同能力不夠,流程操作較為繁雜,數據口徑不一、交互能力弱、與外部系統數據共享能力不足等短板。從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未來民航將牽頭先行開展智慧民航監管服務系統示範項目,形成民航智慧監管的生態系統根基,示範帶動行業各方向、各領域“新基建”工作開展。
智慧物流
在疫情考驗下,航空貨運發展格外引人注目。2021年,在積極促進航空貨運發展中,還要全面推進航空物流綜合保障能力提升試點工作。與此同時,加快航空物流信息化建設也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
點評:推動貨運發展,重要的發展空間就是要推進智慧物流。2020年9月,國家發改委和民航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航空貨運設施發展的意見》,提出要“轉變‘重客輕貨’觀念,培育專業化航空物流企業,提升貨物運輸專業化水平”。從“重客輕貨”到“客貨並舉”,是後疫情時代我國航空公司做大做強、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而“智慧物流”則是提升專業化的重要舉措。此前,民航局確定了鄭州機場開展航空電子貨運項目試點,並上線了關鍵的電子運單中性平台,實現了航空公司、貨運代理人與機場貨站間的數據互聯互通,將為全行業提供新實踐、新理論、新方案。
可以預期的是,在推動航空貨運發展過程中,著力簡化航空貨運物流流程、縮短物流時間、降低物流成本,實現“物流一張單”,包括提高航空貨運物流設施自動化水平、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構築航空貨運服務新生態等舉措,將成為未來智慧物流發展的重點。
創新基礎設施
2021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全國民航安全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科技創新戰略引領,紮實推進《中國新一代智慧民航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抓緊布局民航領域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5G、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民航領域的應用,積極推動北鬥系統通過ICAO(國際民航組織)技術標準驗證等;培養高素質科技創新人才、專業技能人才隊伍和國際化人才隊伍。
點評:民航強國的建設過程是由大到強的高質量發展過程,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引領,離不開現代教育體系的支撐,也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去年,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區項目在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開工建設,是全國首個民航高新技術示範園區,將規劃建設國際一流的民航先進技術創新平台和重大技術裝備研發中心。可以預見,在今年《中國新一代智慧民航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綱要》發布之際,以科教創新戰略為引領,以民航科教創新示範區、民航科教創新産業園建設為抓手的創新基礎設施將新一步完善,有利于進一步推動民航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構建民航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新格局。(《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張豐蘩)
新聞來源 :中國民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