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站樓商業復甦的關鍵何在?

2020年12月14日

  免稅店、零售店、餐飲店、停車場等作為機場的有機組成部分,為機場帶來了穩定可觀的非航收入。對于大部分大型機場來說,非航收入佔比超過50%算是一個合格線。然而受疫情影響,航站樓商業陷入蕭條,對全球大型機場的非航收入造成的沖擊也是前所未有的:2020年歐洲機場非航收入預計將減少132.5億歐元,同比下降68%;馬來西亞機場控股集團前3個季度的非航收入下降了57.3%;到2021年底,美國機場航站樓商店因疫情帶來的損失預計超過34億美元。
  國外各大機場的非航收入沖擊之所以如此巨大,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均消費能力驚人的東亞旅客銳減。在我國航空出行市場基本復甦的背景下,國內機場的客流量逐步恢復至正常水平,迎來了重振航站樓商業的契機。重整旗鼓、再次出發,航站樓商業的復甦需要緊緊抓住兩個關鍵點——技術變革和協同合作。
  與電商相比不具備明顯的價格優勢,與市內商圈相比缺乏良好的購物體驗,沒有了免稅“加持”,夾縫中的航站樓商業很難吸引步履匆匆的旅客。在智慧機場建設的浪潮下,航站樓商業也必須逐浪前行,方能脫穎而出。
  實現商業資源管理的智慧化首先要用好大數據。依托數據開展客流分析、旅客行為分析、畫像分析,為航站樓商業的經營決策提供精準的參考依據。大興機場的數字化商業系統便打通了航空數據與非航空數據關聯,全面采集與商業運作相關的數據,為其優化資源配置提供了支撐。
  智慧化的航站樓商業還要致力于用科技“顛覆”旅客的購物體驗。讓旅客通過手機就可以看到一個與現實商業場景虛實融合的AR數字世界:用手機鏡頭一掃,就能看到各個商鋪信息,包括網紅爆款、美食推薦、打折促銷、會員返利等;隨時準確感知自己在航站樓內所在的位置,並借助高精度室內導航精準找到自己偏愛的門店;門店還可以自己制作炫酷的AR招牌,吸引旅客入店體驗與消費……如果國內大型機場能夠先人一步布局智慧商圈,對旅客的吸引力必將大大提升,也將有助于培養旅客將航空出行與購物相結合的習慣。
  在當前的形勢下,無論是大數據收集還是新技術賦能,離不開的是航站樓商業運營方和商業門店的協同合作。在疫情暴發後,許多機場給予商業門店租金減免的政策,緩解了其資金壓力,雙方初步建立了命運共同體的關係。有此良好基礎,雙方應進一步攜手營造智慧化的購物環境,合力開發和推廣産品,實現信息和數據的共享。找到利益協同點,運營方和商業門店能夠實現更大合作價值,釋放各方獲利潛能,推動航站樓商業朝著更可持續、有韌性的方向發展。(《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評論員劉韶濱)

 

  新聞來源 :中國民航報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