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製造商研究揭示機上病毒傳染事件極少的原因

2020年10月12日

        近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指出,機艙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低,並更新已公佈的病例數據。從2020年初開始至今,共計報告44例可能是在飛行途中感染病毒的病例(包括已確診、可能和潛在的病例)。同一時期,約有12億人次的旅客搭乘飛機旅行。

        “機上旅客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在12億人次的旅客中僅發現44例或與飛行有關的傳染病例,相當于每2,700萬人次旅客中僅有1例。若這一比例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假設有90%的傳染事件未記錄在案,那每270萬人次旅客中也只有1例。這一數字也足以令人非常放心。此外,絕大多數已公佈的病例都發生在機艙內戴口罩的防疫措施尚未普遍實施之前。” 國際航協醫學顧問戴維·鮑威爾博士(Dr. David Powell)指出。

        由空中客車公司、波音公司和巴西航空工業公司聯合發佈,三家公司在各自製造的飛機上進行獨立的計算流體動力學(CFD)的研究揭示了機艙內病毒傳染病例極低的原因。儘管方法略有不同,但每個詳實的模擬都證實飛機的通風系統確實可以控制機艙內顆粒的運動,從而限制了病毒的傳播。模擬數據得出的結果相似:

        飛機通風系統、高效微粒空氣(HEPA)過濾器、座椅靠背的天然屏障、空氣從機艙頂部向地板方向流動以及高頻空氣交換率可有效降低機艙內病毒傳播的風險。

        疫情期間,要求旅客和機組成員在機艙內戴口罩的防疫措施,更增加了一層額外的防護。與大多數其他室內環境相比,飛機機艙更安全。

        數據採集

        國際航協的數據採集和飛機製造商單獨模擬的研究結果,與Freedman和Wilder-Smith最近發表在《旅行醫學雜誌》上的同行評審研究中提及的低數字相吻合。儘管無法還原與航班可能相關的傳染事件的真實場景,但國際航協基于對航空公司和公共衛生權威機構所公佈文獻的仔細研究後結論,沒有任何迹象表明機艙內病毒傳播是普遍存在或高發的。此外,Freedman / Wilder-Smith的研究也指出,戴口罩可進一步降低風險。

        多層防護措施

        國際航協于6月份即建議在機艙內戴口罩。在國際民航組織(ICAO)發佈並實施《啓航指南》後,大多數航空公司均有此要求。雖然機艙通風系統的特殊設計已將機上病毒傳播風險降至很低,但《啓航指南》進一步疊加多層防護措施,大幅降低機艙內病毒傳播風險。

        “國際民航組織關于疫情危機中安全航空旅行的全面指南依賴于多層防護,涵蓋機場和機上的多個流程。戴口罩是最直觀的一項防護。此外,旅客排隊管理、無接觸式旅客處理流程、減少機艙內的人員移動以及簡化機上服務,也是航空業為確保飛行中的公共衛生安全而採取的多個防護舉措。至關重要的是,機艙通風系統通過高頻通風和空氣交換以及高效過濾循環空氣,可以避免病毒的傳播。” 鮑威爾博士強調。

        飛機機艙的佈局設計特性進一步增強防護,降低機上感染病毒的概率:

        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互動有限,飛行中旅客面對前方且很少在機艙內走動

        座椅靠背成為物理屏障,阻隔空氣從一排流動到另一排

        分段式氣流設計,空氣從機艙頂部向地板垂直流動,實現前後氣流最小化

        大量新鮮空氣進入機艙。大多數飛機的機艙換氣頻率高達每小時20-30次,對比辦公室每小時2-3次,或學校每小時10-15次的平均換氣頻率,空氣更為新鮮

        機艙通風系統均裝有HEPA過濾器,可過濾和去除超過99.9%的細菌和病毒,確保進入機艙的空氣沒有微生物

        飛機製造商的研究

        通過各項設計要素的聯動,機艙成為獨一無二的低風險室內環境的結論是直觀的。三大飛機製造商在自己飛機的機艙中通過計算流體動力學(CFD)的建模研究,在數據上進一步證實上述結論。重點如下:

        空中客車公司

        空中客車公司使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對A320機艙內的空氣進行高度精確的模擬,查看咳嗽産生的飛沫如何在機艙空氣中移動。模擬中採集和計算了機艙中5,000萬個點位的空氣速度、方向和溫度等參數,每秒高達1,000次。

        空中客車公司使用相同的工具對非機艙環境進行建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保持六英尺(1.8米)。結論是,與在辦公室、教室或雜貨店等環境中相隔六英尺時,並排坐在飛機上的潛在暴露在病毒中的概率更低。

        空客工程和空客保管信托負責人Bruno Fargeon先生表示:“在使用最精確的科學方法進行多次精細入微的模擬之後,我們所獲得的數據顯示,機艙環境比室內公共場所更為安全。飛機上空氣的循環、過濾和交換方式創造了一個絕對獨特的環境,人與人並排坐著的保護,與地面上人與人相隔六英尺站立的保護一樣多。”

        波音公司

        波音公司的研究人員使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追蹤咳嗽和呼吸中的飛沫顆粒如何在機艙內移動。研究涵蓋各種場景,包括咳嗽的旅客是否戴口罩,咳嗽的旅客位于包括中間座位在內的各種座位上,以及旅客頭頂上方的出風口開和關的各種變化。

        波音信心旅行計劃的首席工程師丹·弗裏曼先生(Dan Freeman)表示:“模擬研究獲知進入其他旅客呼吸空間的咳嗽飛沫顆粒的數量,並對比其他環境(如會議室)中的類似情況。根據空氣中的顆粒物數量,飛機上相鄰坐著的旅客的環境等同于在典型的建築物室內環境中距離超過七英尺(或兩米)的站立場景。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使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在全尺寸機艙環境測試中驗證機艙空氣流動和飛沫擴散模型,分析機艙環境時考慮了旅客在不同座位上的咳嗽情況以及不同機型上的空氣流動,測量和計算上述變量及其影響。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的研究表明,機艙傳播病毒的風險極低,或已發生的機艙傳播病毒的實際數據也支持這一發現。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工程、技術和戰略高級副總裁路易斯·卡洛斯·阿方索先生(Luis Carlos Affonso)說:“人們的旅行需求,希望與世界連接和走親訪友的需求沒有消失。事實上,在這樣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家人和朋友。今天需要傳遞的信息是,由于採用了適當的技術和程序,您可以安全飛行——所有研究都證明了這一點。事實上,在疫情期間,商用飛機的機艙比任何室內空間都更安全。”

        安全是航空業的重中之重

        研究工作不僅彰顯了航空運輸業所有各方的精誠合作和竭力確保飛行安全的奉獻精神,亦提供了機艙空氣安全的證據。

        航空業因每一次飛行的安全保障而載譽。疫情期間,確保飛行中的公共衛生安全亦同等重要。 國際航協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86%的近期旅行者認為航空業的疫情防控措施部署與實施到位,可確保他們的安全。

        國際航協理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亞曆山大·德·朱尼亞克先生(Alexandre de Juniac)強調:“沒有任何一項措施能夠確保我們在疫情時代安全地生活和旅行。但已採取的多項措施可以讓全世界的旅行者放心,新冠病毒尚未破壞他們飛行的自由。世間不存在風險為零的事情。12億人次的旅客中近發生了44例或與飛行相關的病例,機上感染病毒的風險與被閃電擊中的概率處于同一量級,都是微乎其微。”

        飛機製造商詳實的計算流體動力學研究表明,飛機的現有設計與功能,結合旅客與機組成員戴面罩的措施,可將機艙內的病毒傳播風險降至更低。航空公司、飛機製造商和每個與航空業相關的個體/機構,都將一如既往地以科學和全球最佳實踐為指導,確保旅客和機組人員的飛行安全。” 德·朱尼亞克先生補充道。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網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