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能否引領全球行業復甦?
2020年09月18日
2019年底開始的新冠疫情蔓延全球,成為人類歷史上繼天花、黑死病和大流感以來最大的社會災難事件。截止到2020年9月10日,官方統計全球感染人數超過2780萬,死亡超過90萬。依據多種渠道科學預估實際感染人數可能超過10倍甚至更高。當前感染者日均新增接近30萬左右,死亡5千人左右,達到3中旬以來第二個爆發平臺期,美國、巴西和印度已經創前期新高。未來印度將創單日新增記錄,並將用40天左右的時間在十月底超越美國的感染人數。世界衛生組織預測疫情發展將延續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以後。全球科技工作者和醫藥企業夜以繼日科研攻關但是尚未取得能夠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全球範圍有六種疫苗進入第三期人體臨床實驗,其中包括中國的三種。疫苗大規模使用可能要等到年底或者明年,現在臨床實驗中的新冠疫苗不同于天花疫苗可以一勞永逸,只可能如流感疫苗一樣僅在一段時間內有效,加之病毒的變異和疫苗副作用的不確定性,新冠疫情大概率可能與人類社會長期共存。未來二次感染和當前秋冬季流感風險疊加,都增大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9月8日中國政府召開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宣告中國已經基本控制住國內疫情、開始全面恢復正常社會生活。
大疫情全球蔓延的範圍和時間長度不斷打破人類預期,對于全球社會經濟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月初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下滑4.9%,世界銀行6月底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下滑5.2%,大疫情造成的經濟沖擊遠遠超過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這將是二戰以後最大的全球經濟調整,這種調整需要三年甚至三年以上才能夠恢復。這些預測還是基于2020年下半年疫情能夠有效控制的假設前提下的推論,伴隨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未來預期可能還會下調。2020年二季度美國GDP同比下降9.1%,全年預測下滑8%左右,這是自二戰以來的歷史最差記錄。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已經開始復甦,GDP同比增長3.2%,預測全年GDP增幅會達到3%左右,中國將成為全球範圍內屈指可數的正增長經濟體。2020年按照實際彙率計算中美經濟差距將進一步縮小,中國將達到美國經濟總量的75%左右。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2015年中國的GDP(PPP)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大疫情重創全球航空業,全球航空業務量腰斬,倒退十年以上,全面恢復需要4-6年時間周期。根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8月初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運輸量將下降52%-59%;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6月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旅客周轉量(RPK)下降56%,航空公司旅客收入下降4000億美元,航空公司虧損預測達到843億美元;國際機場協會(ACI)8月底預估,2020年全球機場旅客吞吐量將下降59%,機場收入將下降104.5億美元,同比2020年正常預期收入下滑60.3%。中國政府強有力的疫情干預政策,使中國疫情最先得到有效控制,中國經濟和中國民航最先開始全面恢復,雖然北京、大連和新疆的疫情小範圍爆發影響到恢復進程。中國民航7月旅客運輸量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的63%左右,8月底中國民航航班量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的90%左右。2020年二季度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是美國的三倍左右,而2019年美國旅客運輸量是中國民航的1.4倍,2020年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大概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一、大疫情沖擊改變世界,全球PK政府治理能力
9月8日中國政府召開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宣告中國已經基本控制國內疫情、開始全面恢復正常社會生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勳章獎章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充分展現了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充分展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自覺擔當,極大增強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將激勵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披荊斬棘、奮勇前進。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禀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诠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新冠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堅定果敢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決心,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迅速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用1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用2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進而又接連打了幾場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殲滅戰,奪取了全國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在此基礎上,我們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抓緊恢復生産生活秩序,取得顯著成效。中國的抗疫鬥爭,充分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中國政府用76天時間打下武漢和湖北抗疫殲滅戰,用3周時間全面控制北京局部疫情爆發,用1個月左右的時間控制住大連、新疆的疫情爆發。這在全球範圍內絕無僅有。中國在抗疫鬥爭中雖然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中國無疑是全球抗疫可圈可點的時代典範,而且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抗疫物資的主要供應國,成為全球抗疫的中堅力量。
在中國疫情基本控制的情況下,全球疫情發展並沒有減緩,印度和南亞的發展勢頭依然迅猛,美國、巴西、俄羅斯等最新病例依然處于高位,包括日本、菲律賓以及西班牙和法國等二次新增高峰依然肆虐。全球疫情強烈沖擊各國經濟社會生活,初步統計的全球主要經濟體2020年上半年經濟增長情況見下表1。
表1 全球主要經濟體上半年GDP統計
中國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1.6%,排名第二,GDP總量大約6.5萬億美元,排名第二。預測下半年中國經濟強勁恢復,全年GDP會達到15.2萬億美元左右,全年經濟增速3%左右。美國上半年經濟增速-4.4%,GDP約10.14萬億美元。美國當前感染人數超過650萬,死亡接近20萬,全球疫情最為嚴重,但是美聯儲大幅放水救市以應對大危機。預測美國下半年經濟將繼續下滑,全年增速大約下滑8%,GDP總量20萬億美元左右。預期2020年中美名義GDP差距將進一步縮小。日本上半年經濟同比下降5.8%,德國下降6.3%。英國、法國、意大利和印度上半年經濟增速同比下滑超過10%,其中英國上半年GDP總量超過印度。印度未來疫情會創全球記錄,印度今年經濟滑坡幅度也是可以預期的最大看點。韓國上半年經濟增速只下滑0.7%,GDP總量超過加拿大和巴西進入全球前十,排名全球第九。疫情的規模和周期嚴重影響經濟增長,未來印度、美國和巴西的經濟發展都受到嚴重挑戰。
全球防疫應對策略和疫情發展狀態直接取決于科學防疫的手段,反映出各國政府的治理能力。每一個疫情失控並大幅擴散的國家都需要認真反思和檢討,無論自己宣稱的燈塔還是自己的錯誤,這是對本國人民的大不幸,同樣也是全球公共災難的最大負外部性影響。
中美不斷升級的鬥爭和博弈越來越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公共事件。從貿易戰到科技戰,從外交戰到政治戰,從金融戰到經濟戰,美國政府不斷挑釁不斷加碼,而且地緣政治方面,美國政府不斷挑戰中國政府底線。中美博弈的持久性將不會因為美國大選而改變,這已經不是簡單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而是國運之爭、世紀之爭。按照蘭德智庫對于中美未來關系和中國未來的最新判斷,未來30年中美之間會進入強競爭弱合作的競爭對手關系,同樣競爭不會阻止中國崛起。經過大疫情洗禮的中國一定是不一樣的中國,全面崛起擁抱世界的中國一定會給全人類帶來更大的福祉。
二、 大疫情重創航空業,全面恢復尚需時日
2019年全球航空旅客運輸量45.43億人次,全球航空公司收入8380億美元,淨利潤264億美元。商業航空百餘年的歷史一直保持比較平穩的增長趨勢,尤其是二戰以後伴隨噴氣飛機的發展和普及,商業航空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大動力引擎。商業航空發展易受到政治經濟社會危機的影響而波動,但是百餘年來,行業的波動範圍很小,二戰後全球航空運輸量下滑只發生過4次,最大下滑幅度也只有3%左右。2020年的全球大疫情對于航空業的沖擊歷史罕見,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旅客運輸量只能達到22.46億人次,同比下降50.56%,航空公司收入4190億美元,同比下降50%,淨利潤虧損843億美元,同比下滑419%,這個虧損額大抵相當于全球航空公司2017年至2019年三年盈利的總和。
人類社會集聚發展因為交通流動而繁榮,瘟疫是社會聚集活動的災難事件,同樣交通是瘟疫蔓延擴散的主要途徑,疫情的發展態勢同樣決定交通的恢復趨勢。2020年1月新冠肺炎在武漢大爆發以後,春運人口流動造成全國範圍的第一次蔓延,中國政府強有力的防範控制三個月取得階段性勝利,這在全球範圍內絕無僅有。6月初北京新發地小範圍爆發,三周內有效控制;大連,新疆連續爆發,一個月內有效控制。科學防疫要求嚴格人口流動管控措施必然導致包括公路、鐵路和航空業務量的下滑,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2020年2月至7月,中國鐵路旅客運輸量分別下降88.3%,73%,60.2%,49.3%,43.7%,41.7%;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分別下滑84.5%。71.7%,68.5%,52.6%,42.4%,34.1%。中國民航6月旅客運輸量3074萬,其中北京小範圍疫情爆發導致的航班和旅客下降至少達到10%以上,大約300萬到500萬。2020年2月疫情在意大利和西班牙開始爆發的時候,歐美國家基本就開始淪陷,因為意大利和西班牙是歐美國家最大的旅遊目的地。疫情在中東阿聯酋、卡塔爾、沙特以及伊朗開始流行的時候,印度淪陷不出意外,這裏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和輸出勞工集散地。英國全民免疫的不作為行為,加劇歐洲和美國的病毒傳播。按照歐洲機場協會統計,4月歐洲機場旅客吞吐量下降98.6%,5月下降98%,6月下降93%。3月疫情在美國開始大流行,拉美開始全部淪陷,現在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已經扶搖直上。按照美國疾控中心專家福西以及比爾·蓋茨的說法,美國政府在應對疫情方面是徹底失敗的。8月7日美國國務院宣布,解除了針對美國公民的“第四級全球旅行警告”,並表示將恢復以前針對特定國家及地區的旅行建議。在當前美國每天確診5萬-8萬,全部確診人數全球第一,死亡人數全球第一,活動病例人數全球第一的情況下,美國政府的行為極其不負責任,防止美國病例輸入是全球理性國家的理性選擇。美國民航航空旅客運輸量2020年4月只有300萬,5月790萬,6月1650萬左右,7月2200萬左右,8月向上恢復的趨勢已經向下掉頭。高盛以及美國航空協會組織預測2020年美國航空旅客運輸量將大幅下滑60%(上半年實際下滑57%),2021年依然同比2019年下滑40%,直到2024年才有機會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
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是國內復工復産的基本保障。同樣支持國內旅行和國內交通恢復,7月開始中國公共社會活動已經有序逐步放開,中國國內旅遊已經逐步放開。國際疫情的持續蔓延,必然嚴重制約國際航空旅行。當前全球範圍內美洲已經成為全球疫情中心,美國和巴西尚未看到控制的迹象。非洲區域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南非發展迅猛,歐洲發展基本平緩,亞洲則集中在以印度為中心的南亞地區,未來印度憑借人口規模優勢和醫療基礎設施現狀將超越美國,日本和香港開始大幅度反彈。國際疫情的發展態勢決定常態化防疫、防止外部輸入依然是很長時間內交通運輸必須謹慎應對的必要措施。2020年7月中國民航國內航線運力已經恢復到85%左右,國際航線只恢復到11%左右。7月春秋航空、吉祥航空、華夏航空、青島航空等運輸量已經實現同比增長,成都機場、深圳機場和三亞機場等已經實現航班量同比增加。未來幾個月,中國民航的國內航班量和運輸量將會達到並超越2019年水平,步入正常發展的軌道,但是國際航線和航班量和運輸量到2021年第一季度都很難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這是國外的疫情發展狀態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下圖1、圖2分別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和國際機場協會預測的行業恢復周期。對于未來行業恢復的不確定性他們都持謹慎態度,未來的恢復周期也許更長。
圖1 IATA預測全球航空周轉量恢復周期
圖2 ACI預測全球旅客運輸量恢復周期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6月初預測全球航空旅客周轉量2023年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7月底預測全面恢復最快也要等到2024年。2001年9·11事件,美國民航旅客運輸量下滑,到2004年第二季度才全面恢復到之前水平。2008年經濟危機,美國民航旅客運輸量下滑,到2015年第二季度才恢復到2008年第一季度的水平。這兩次危機影響的美國民航下滑幅度遠沒有超過10%,而2020年疫情引起的民航下滑幅度預測超過50%。大疫情的長期發展導致需求嚴重萎縮,造成資産空置和人員剩餘、飛機停飛、大批裁員以及債務擴大,運營資金緊缺,從而導致大規模的破産重組。截止7月底,全球已經有23家航空公司宣布破産重組,未來6個月內還會出現大量航空公司破産重組,其中應該包括歷史悠久的大型主流航空公司。大疫情重創航空業,除航空公司和機場等運輸企業之外,已經向航空制造和航空金融服務企業蔓延。基于航空業需要4-6年的恢復周期,未來幾年內全球航空業的商業機隊將嚴重過剩,這給擁有全球一半以上商業機隊的金融資産公司帶來巨大的資産經營風險。面臨大量飛機退租,金融服務公司需要想盡辦法盤活資産避免成為沈沒成本。同樣商業飛機需求下降,給波音和空客等航空制造企業交付和生産帶來挑戰和壓力,訂單取消和延期交付已經大面積出現,波音和空客裁員以及壓縮生産自救行為已經不可避免。即使上遊的飛機發動機制造商羅羅和賽峰等也開始裁員和減少生産以應對危機。以波音為代表的美國航空制造業是美國引以為豪的少有優勢産業,因為737MAX的安全隱患,在全球疫情行業萎縮大背景下復飛的希望渺茫。如果波音737MAX不能如期復飛,將全面重創美國航空産業。大疫情不僅僅重創航空運輸業,同樣帶來航空産業鏈的全面挑戰和全球航空産業格局變遷。
三、 中國民航在行業復甦中是否占得先機
大疫情在範圍規模和周期時間發展的不平衡影響民航的發展恢復狀態,同樣改變全球民航業的格局。哪個國家的疫情越嚴重,哪個國家民航受影響的程度就越大,哪個國家疫情控制的效果越好,哪個國家民航恢復的就越好越快。同時,民航産業復甦既受到國內疫情影響還受到國際疫情影響。綜合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旅客運輸量將下滑50%左右,這相當于全球2004-2005年的民航規模(倒退15年);2020年中國航空旅客運輸量將下降40%左右,這相當于中國2014-2015年的民航規模(倒退5年);2020年美國航空旅客運輸量將下滑60%左右,這相當于美國1985-1986年的民航規模(倒退35年)。這種差異一方面來源于中美兩國疫情影響程度,另一方面也是中美兩國處于民航發展不同階段的差異。中國民航依然處于大衆化普及的高速成長階段,需求旺盛且潛力巨大,而美國民航已經處于成熟發展期的平緩階段。這個背景同樣決定中國民航的復甦要領先于美國,領先于全球。
國際民航組織(ICAO)8月26日發布的行業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旅客運輸量將下降56%-60%,2021年第一季度同比疫情前的2019年依然下降20%-40%。見下圖3。
圖3 全球航空旅客變化預測(ICAO202000902)
以下結合國際民航組織預測模型,考慮未來疫情發展的行業影響,做一個簡單綜合預測,見下表2和下表3。表中1-7月為實際數據, 8月為預估數據,9-12月以及2021年1-3月為預測數據。
表2 全球航空旅客運輸量預測(20200908)
全球疫情對于民航的負面影響自2020年2月開始,2月份同比下降15.03%,3月份下降53.64%,4月份達到低谷,下降91.63%,7月份下降70%左右。預測2020年12月下降36%左右,2021年3月比2019年同期依然下降24%左右。2020年第一季度下降22.92%,第二季度下降86.47%,第三季度預測下降62%左右,第四季度預測下降41%左右,2020年預測下降54%左右。2021年第一季度下降27%左右。在全球區域範圍內因為疫情發展的時間周期和程度差異,對于民航的影響也表現出差異。大疫情對于中國的影響幅度和周期都要低于全球,而美國的影響程度高于全球,更嚴重于中國。
表3 中美兩國航空旅客運輸量預測(20200908)
大疫情對于中國民航影響自2020年1月開始,2月達到低谷,航空旅客運輸量只有834.37萬,下降84.5%。之後逐步恢復,6月恢復到去年同期的58%,7月恢復到66%,預期12月有望恢復到90%以上。全年預測同比下滑36%左右,旅客運輸量4.2億左右。從中國民航對于全球行業貢獻看,自4月開始,中國民航已經引領全球行業復甦。4月中國民航客運全球貢獻率53.5%,5月全球貢獻率53.7%,6月全球貢獻率40.3%。中國民航的全球貢獻率全年將從疫情前的14%左右提升到20%左右。疫情對于美國民航的影響自3月開始,1-2月美國民航依然保持較好的增長,3月下滑50%,4月下滑96.1%,5月下滑89.6%,6月下滑80%;全年預測下滑58%左右,美國民航旅客運輸量3.8億左右。美國民航的全球貢獻率也從疫情前的19.7%下滑到18.2%左右。
高盛8月初預測美國民航2020年旅客運輸量下滑60%,大約實現3.7億人次;2021年同比2019年下滑40%,大約5.6億人次;2022年下滑10%,大約8.34億人次;2023年下滑5%,大約8.8億人次。 2020年上半年中國民航航空旅客運輸量1.47億,美國民航2億左右,下半年中國疫情有效控制逐步復工復産,全年航空旅客運輸量將大概率超越美國,這是一個歷史裏程碑,而且中國民航有機會自2021年開始全面超越美國,引領全球航空業發展。
四、 中國民航能否引領全球行業創新發展
中國民航超越美國民航引領全球行業發展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大疫情背景之下中國政府強有力治理管控和美國政府管控不力只是讓這一時刻提前了三年。國際民航組織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早都已經預測2023年前後,中國民航強勁成長將全面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民航第一大國。中國民航能否引領全球行業創新發展,這本來就是中國民航強國夢的目標,實現中國民航強國夢是中國民航人的歷史使命和擔當,這需要戰略的視野和清晰的認知,實踐的智慧以及系統的支撐和強大的能力。
什麽是發展先機?先機就是國內市場可以自由發展,國際市場主動權在我。全球行業資源配置的規則都在變,包括時刻、航權、航線布局和發展。將先機轉化為競爭力需要創新、創新再實踐。中國民航在今年這個非常時期非常狀態超越美國之後,能否保持優勢一如既往地引領全球行業復甦發展,是每一個中國民航人應該認真思考和努力踐行的歷史使命,實現中國民航強國夢的責任和擔當。
2020年3月全球疫情大爆發以後,國外輸入成為防疫的主要戰場,中國民航局提出“五個一”政策管控國際航班,比較有效地控制住出入境人口和外部疫情輸入。但是針對航空公司主體的“五個一”政策忽略國家航權的對等開放原則,在6月受到美國政府和法國政府的質疑和對抗。中國民航局積極應對及時調整,“五個一”已經全部調整,但是直到現在還被媒體和輿論诟病。大疫情改變行業規則,中國在取得疫情有效控制行業發展先機的情況下,將先機轉化為發展優勢,依然需要政治智慧和管制技巧。
為刺激疫情下的需求復甦,東航推出“周末隨心飛”産品,之後海南航空、華夏航空、春秋航空全面跟進。東航又推出“早晚隨心飛”和“貴賓隨心享”等延伸産品。去哪兒網的“隨心飛”産品蠢蠢欲動,虛擬航空公司模式概念呼之欲出。“隨心飛”産品是會員服務産品的一種模式,它雖然不會成為航空公司客票服務的主流模式,因為它有比較嚴格的使用範圍和要求,但是不斷創新的模式一定會給中國航空公司死氣沈沈、中規中矩的會員服務帶來一片新天地,它一定會刺激行業復甦,我們也一定會看到中國航空公司不斷創新探索共享服務産品的社會價值。
供給側補短板紮紮實實,民航新基建必須做經濟發展大平臺。中國民航引領全球行業發展就必須創新技術、補足短板、做實基礎。中國民航在商業機隊規模和商業機場覆蓋方面與美國還有一倍以上的差距,這現實的差距將嚴重制約中國民航的引領發展。把握大疫情帶來的歷史拐點,創新思路轉危為機,實現全球資源整合,補足短板做實基礎向前進。下圖4是中美兩國民航關聯産業差距。
圖4 中美民航關聯差距對比(2019)
補短板必須質量並重,數量是基礎,質量是根本。資源投入要有全球大視野,系統認知最忌井底之蛙,補短板更要重塑競爭力。中國將是未來幾年內少有的商業機隊淨增長的國家。在當前疫情需求萎縮恢復周期長的背景下,中國航空公司應該充分利用金融公司有計劃有選擇地優化機隊和擴充機隊。尤其是貨運機隊,中國以順豐為代表的航空貨運公司如果把握疫情帶來航空空置資産的機遇就有可能將中國專業貨機的規模從180架擴充到1000架的規模,就一定會改變中國航空貨運格局和全球地位。對于機場建設來說,既是補舊基建的歷史舊賬,又是補足新基建的發展支撐動能。2017年9月馮正霖局長在“加強民航基礎建設工作會議”上的專題講話《加快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民航強國發展戰略》中全面分析中國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差距和問題,以及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現在來看,供給側補短板對于中國民航來說依然任重道遠,依然是“十四五”甚至“十五五”民航發展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務。
行業的引領者一定是行業創新者和技術領路人,中國全面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和5G等的新基建是中國崛起的物質基礎,中國民航一定要做數字經濟智能化實踐應用的大平臺。百年商業航空歷史是全球技術進步的結晶,同樣是技術進步的動力。但是面對5G的萬物智聯,北鬥全球導航實時跟蹤,以及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産業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重組依然是尚未深入開發的處女地。從旅客服務交互服務系統而言,未來面向民航全旅客的全程精細化聯通高效服務系統才有可能實現新時代的真情服務。對于民航運營所有關聯機器設備的全面物聯網改造升級,才有可能實現民航的5G應用場景和價值。民航空管經歷四代技術升級,現在依然處于雷達跟蹤導航階段,而雷達導航的全球有效航線覆蓋面積只有5%。通過5G以及北鬥系統實現全球2萬架商業航班的實時四維軌迹跟蹤管控將有效解決空域緊張和時刻緊張的發展矛盾。未來中國民航航空市場規模將是美國的3-4倍,中國民航航班的空域使用效率和時間效率必須達到美國當前4倍的水平,對于東部經濟人口密集區域來說,也許要達到美國的8-10倍的優勢水平,這些挑戰必要依靠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進步來創造性破局,這是對于全球民航發展的挑戰,沒有可以借鑒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只能依靠自己掌握技術創造性解決。中國民航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引領全球行業發展中國民航必須實現民航的大衆化服務和國際化發展。將中國新時代雙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落實到民航的大衆化服務和國際化發展上,就是民航對于中國經濟應對挑戰的最大價值和貢獻。民航的大衆化服務就是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實現飛行旅行夢。中國現在中等收入的人口超過4億,超過美國的人口總數,未來中國中等收入人口將突破8億,這個規模超過歐美中等收入人口的總和。中等收入乘坐飛機應該是一個基本要求,但是中國乘坐過飛機的總人口超過2億,中國還有超過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中國年人均乘機次數只有0.47次,遠遠低于全球平均0.6次,而美國超過2.8次。這差距就是中國民航大衆化服務的目標和行業成長的潛力。大衆化服務實現中國民航發展的內循環並促進民航服務的平衡發展是中國民航發展持續的動力源泉。民航的國際化發展是國家全球化發展的主要途徑手段和結果。當前雖然遭遇全球化逆流的挑戰,但是中國改革開放全球崛起的決心不會改變。不斷崛起走向繁榮的中國一定是引領全球化發展交流溝通互動的中國,中國民航在中國走向世界的歷史征途中,無論是走出去還是引進來,中國民航的國際旅客運輸和國際貨物運輸都要發揮更大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價值。民航的國際化發展與競爭,就必須具備走出國門全球競爭的信心,就必須遵循國家權力對等的國際合作原則,創新探索共贏發展的全球化協作模式。在當前內外雙循環經濟提建設中實現民航的大衆化服務和國際化發展,既是老工作又是新任務。
面對百年歷史變局,東方在重新崛起,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在全球化逆流中,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全球命運共同體治理體系建設當仁不讓,雖有壓力和挑戰,存在不斷的鬥爭和博弈,但是中國的全球化發展一定能夠實現人類社會的新福祉,這其中自然必須包括中國民航引領全球行業發展的貢獻。
新聞來源:民航資源網 作者:趙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