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還沒有航空公司倒閉?

2020年07月27日

  今年全球疫情大擴散,航空業遭遇史無前例的沖擊。

  停航、裁員、虧損、破産、倒閉成了航空業揮之不去的夢魇。

  今年上半年,全球已有20多家航空公司破産,除了沒有航空公司的南極洲外,6大洲都有航空公司宣布破産。

  但是大家也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我國最先爆發疫情,我國民航業也是最先遭遇嚴重沖擊,那麽到目前為止,怎麽沒有一家航空公司宣布破産的呢?

  在以前的文章中你不是還說我國航空公司小、多、雜的特點明顯嗎?按照道理,越小、越多、越雜的公司越經受不住打擊,越扛不住啊!

  截至2019年底,我國共有運輸航空公司62家。其中:國企48家,民營14 家。客運航空公司53家,全貨運航空公司9家。

  如果說今年貨運航空形勢不錯,那麽還有53家客運航空公司呢。如果說國企能抗,那麽還有14家民營航空公司呢。

  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到目前為,我國民航業尚無一家公司破産呢?

  翼哥以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有血液:貨幣政策寬松,貸款容易

  我們知道,這一次疫情沖擊下,市場進入冰凍期。

  旅客大幅減少,航空公司大幅削減航班,由此帶來的最為可怕的結果就是沒有現金流了。

  但龐大的固定費用仍要支出,庫存現金不足的航空公司必然捉襟見肘。

  一旦貸不到款,現金流支撐不下去的航空公司必然破産。

  但由于我國貨幣政策快速反應,精准施策,較好地應對了疫情帶來的挑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綜合運用降准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幣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務必推動企業便利獲得貸款,推動利率持續下行。”

  實際上,今年的貨幣政策是較為寬松的。

  6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65.2萬億元,同比增長13.2%。M2連續第4個月增速高于10%,說明當前我們的貨幣總體供給是寬松的。

  去年我們GDP增長是6.1%,M2增長速度是8.3%左右,也就是說它們之間相差2個點左右,今年2-6月份,GDP是負增長,但M2增長速度3月份是10.1%,後來這三個月都是11.1%。

  雖然有資金流入樓市、股市,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有許多資金是到企業的。

  上半年,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77萬億元。

  民航之翼寫了多篇三大航發行超短融的文章,加起來大概要有2000億元,而且利率幾乎都創下了近年來的新低。

  這都說明了目前市場上融資相對容易。

  疫情發生以來,銀監部門多次提出,對受疫情沖擊較大的企業,金融機構不抽貸、不停貸、不壓貸,努力做到應續盡續、能續快續。

  只要銀行不抽貸,繼續貸,資金這道血液不斷流,航空公司就還能繼續撐下去。

    二、有希望:疫情得到控制,民航開始複蘇

  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是,我國疫情防控形勢較好。

  雖然間或出現一些局部疫情,但全國形勢是持續向好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民航整體還是處于逐步恢複之中。

    從旅客運輸量來看:已從2月份的834萬人次上升到6月份的3074萬人次。

  如果按照這個比例測算,增長了近3倍,這個增速還是比較可觀的。

   從月度虧損額來看:全民航已從245億元的虧損縮小到76億元的虧損額,這個下降幅度還是令人振奮的。

  幾乎所有人都這樣認為,民航受到的沖擊只是暫時的,只要能活下去,未來也許就是自己的。

  經曆了2008年沖擊後並活下來的春秋、吉祥、華夏最終都實現上市,而且目前情況還都不錯。

  這些公司成了大家尤其是民營航空公司的榜樣,所以時下的公司都竭盡全力活到民航全面複蘇的那一天。

  現在就在黎明前,希望就在眼前。

    三、有托底:地方政府都有一個航空夢

  我們發現,許多地方政府特別熱衷于搞民航,搞航空公司。

  假如不是局方相關限制,估計現在國內最起碼有上百家航空公司。

  實際上,從過去幾十年的經驗也可以看出,這麽多年來,國內真正破産最後倒閉的航空公司沒幾家。

  就算是倒閉了,最主要的原因也不是虧損原因。

  一般來說,就算是航空公司不行了,最後總有接盤的。

  鷹聯航空不行了,後來就成了成都航空。

  東北航空不行了,後來就到了河北了。

  奧凱航空不行了,都倒手了三四次了。

  如今青島航空股東也變成國資了,紅土航空業投奔湖南了。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就是投資沒風險,我要繼續扛,只要熬過這一波,肯定有得漲!

  不過,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翼哥還真希望有一家航空公司按市場的程序走完破産倒閉這一個過程,讓民航市場真正走一條健康發展之路。

 

  新聞來源:民航之翼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